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aveolin-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3.33%、10%。ERK-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6.67%、83.33%。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veolin-1蛋白与ERK-1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①Caveolin-1蛋白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抑制作用。②Caveolin-1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可能激活ERK-1蛋白,使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veolin-1蛋白在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直肠癌旁正常组织20例、腺瘤26例及直肠癌88例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讨Caveolin-1蛋白表达与直肠癌各参数之间的联系。结果 Caveolin-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腺瘤及直肠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7/20)、57.7%(15/26)及29.5%(26/2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浅度Caveolin-1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高、中分化与低分化Caveolin-1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Caveolin-1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有远处转移与无远处转移Caveolin-1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eolin-1蛋白在癌旁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中呈渐进性低表达,可能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直肠癌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mi-1、NANOG和EZH2蛋白在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中Bmi-1、NANOG和EZH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Bmi-1、NANOG、EZH2蛋白均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70例结直癌患者中,Bmi-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57/70)、10.0%(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57,P<0.05);NANOG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48/70)、15.7%(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5,P<0.05);EZH2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60/70)、22.9%(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24,P<0.05);3种蛋白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Bmi-1、NANOG与EZH2蛋白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3种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结直肠腺癌中Caveolin-1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90例结直肠腺癌和4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记物,测定结直肠腺癌组织的LMVD,分析Caveolin-1和LM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结直肠腺癌中Caveo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33%)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11.11%,P<0.01);结直肠腺癌中的LMVD值(18.25±2.36)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3.14±1.58,P<0.01);Caveolin-1表达程度和LMVD与肝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Caveolin-1表达阴性组的LMVD值明显低于阳性组(P<0.01);结论:Caveolin-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微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表达和LMVD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aveolin-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3.33%、10%.ERK-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6.67%、83.33%.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veolin-1蛋白与ERK-1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①Caveolin-1蛋白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抑制作用.②Caveolin-1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可能激活ERK-1蛋白,使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组织中小窝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结直肠癌组织、4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结直肠正常粘膜和癌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01),癌组织中Caveolin-1表达阳性率(42.68%)明显低于正常粘膜组织(75.0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aveolin-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28),且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Caveolin-1表达阳性率明显减弱(31.11%vs.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Caveolin-1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潍坊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93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L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7.98%(54/19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1%(6/193);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病理分型(P=0.002)、TNM分期(P<0.001)、肿瘤大小(P=0.022)和淋巴结转移(P<0.001)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P=0.124)、性别(P=0.949)、部位(P=0.119)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结转移灶中PD-L1的表达与转移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31),与转移灶的大小无关(P=0.672)。结论 PD-L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率较癌旁组织有所升高,但与其他肿瘤相比表达率低,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D-L1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率下降。PD-L1的表达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I3K,Akt,ERK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癌新鲜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EnVisionTM二步染色免疫组化法和S-P免疫组化法,对PI3K,Akt,ERK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PI3K,Ak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和75.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0%和20.0%(P<0.01)。同一结直肠癌组织中P13K和Ak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7,P<0.01);ERK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P<0.01);PI3K,Akt,ERKl/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同一结直肠癌标本中PI3K和Akt的表达与ERKl/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3K,Ak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结直肠癌组织中PI3K和Akt的表达呈正相关,但与临床病理因子无关,提示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ERK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ERKl/2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7例ESCC组织、3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54.4%(31/57)、38.2%(13/34)和19.3%(11/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64.9%(37/57)、47.1%(16/34)和22.8%(13/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与ESC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Caveolin-1蛋白及mRNA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ESCC的一种标记物,联合检测Caveolin-1蛋白及mRNA在评估ESCC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126例大肠癌标本及3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aveolin-1和EGFR蛋白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6%(38/126)和85.71%(30/35),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77/126)和8.57%(3/3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的表达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 ),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27,P<0.05). 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aveolin-1和EGFR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肃省武威市食管癌组织中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CYPI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MI(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I(GSTT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multiplex—PCR方法检测216例正常对照f血液)和189例食管癌组织中代谢酶基因CYPIA1和GSTM1、GSTT1的多态性。结果食管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CYP1A1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74.1%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8.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增高有关(OR1.956);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1.9%和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基因未明显增加对食管癌的易感性(OR1.169);GSTM1、GSTT1联合缺失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6%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I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与GSTM1、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2.385,95%CI1.094-3.495)。结论单独的CYP1A1MspI多态突变基因型或者GSTT1缺失基因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不相关;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及其与GSTT1缺失基因型、CYP1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提示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为食管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和ATP1B1基因功能区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变异位点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启动子、外显子和3'UTR区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5%、R2 ≥0.80的SNP.对9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进行SNP位点的基因分型,以性别和年龄与EH组匹配的894名血压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并采用MDR软件分析各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最终3个标签SNP入选.EH组与对照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2个基因SNP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2个或3个位点模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标签SNP与EH无明显相关性,并且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 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 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 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SMAR1和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MAR1和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大肠癌旁正常组织30例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128例大肠癌组织SMAR1、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SMAR1、CYCLIND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SMAR1、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5%vs76.6%和61.7%vs1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MAR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类型相关(P0.05);SMAR1蛋白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5,P0.05);SMAR1蛋白低表达、CYCLIND1蛋白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SMAR1、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并对大肠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例胃正常组织和82例胃癌组织中MTA1和KISS-1的表达。结果:MTA1与KIS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和40.24%,在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90.00%;MTA1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SS-1蛋白低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TA1与KISS-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s=-0.364,P<0.01)。结论:MTA1蛋白水平高表达和KISS-1蛋白水平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胃癌患者转移、复发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有望成为胃癌基因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9.
鼻息肉中MCP-1、I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息肉及正常鼻粘膜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1例鼻息肉患者和15例非鼻息肉患者(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组织中MCP-1、ICAM-1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鼻息肉组MCP-1、ICAM-1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67.16±29.05、156.26±21.89,与对照组59.32±31.59、62.47±28.67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息肉组MCP-1、ICAM-1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结论MCP—1、ICAM-1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关系密切,在鼻息肉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毒酶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多态性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高污染区广西人群AFB1-DNA加合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对象(966例)AFB1-DNA加合物水平,而GSTM1基因型分析则通过PCR-RFLP来完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GSTM1缺失型(GSTM1-null)与高AFB1-DNA加合物水平相关,其校正风险值(OR)为2.09(95%可信区间,即95%CI值为1.61~2.71)。结论 AFB1在带有易感基因型GSTM1-null的人群更易诱导产生DNA损伤(AFB1-DNA加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