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透析器复用过程中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高危环节,包括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接触、污染桶或盆、反渗水冲洗笼头、清洗池、复用机、外包装及端口盖等途径对透析器造成交叉污染,及血透机间交叉感染.认为通过改进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加强防范,做好环节质控,可以减少在透析器复用过程中交叉感染的发生,控制血液透析室的交叉感染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复用血液透析器进行鲎试验热原检测,透析用水(反渗水)、血室冲洗液均曾出现阳性结果。血透患者发生热原反应可能与透析膜经2%氢氧化钠处理后,通透性增加,使细菌内毒素易于穿透进入血室有关。用3%过氧化氢代替氢氧化钠可有改进。在血液透析工作中,对设备与用液定期进行内毒素检查对防止热原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血液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制度,探讨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的合理限值,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光度检测方法,即ATI动态试管仪定量法测定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含量。结果参照ISO标准,共检测15家医院的透析室,其中14家反渗水内毒素﹤0.25EU/ml,合格率为93.3%。8家透析液内毒素﹤0.50EU/ml,合格率为53.3%。整改后反渗水及透析液合格率达100%。结论加强对透析过程各环节持续质量控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而带来的经济负担,目前美国Baxter公司生产出品了可复用透析器,它虽能为血液透析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但对医务工作者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可复用透析器使用后能够得到彻底完全的灭菌且不残留消毒液,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亟待研究的新课题。2004年4月-2005年9月,我院对40例肾病患者血液透析2h后的透析液及透析用反渗水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利用过氧乙酸和伦拿灵对标准菌株做杀、抑菌试验;对可复用透析器的消毒剂浓度,以及2种消毒剂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系统包括透析机、透析器、透析液、透析用水。反渗水是普通自来水,经过水处理装置,反渗透装置产生的水,透析液由浓缩液(A液和B液)与反渗水按1∶34比例混合制成,A液含各种电解质,B液是碳酸氢钠溶液。我院于1999年开始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院感办监测室要求,每月对透析液进口及出口进行细菌菌落数及细菌类别监测[1]。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反渗水由反渗透机出口提供,管口液由连接血液透析机的管口提供,进口液是透析液,出口液是透析液与人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的透析液。1.2方法用无菌吸管取0.2ml样品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置37…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人工配制碳酸盐组22例与联机碳酸盐干粉组42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观察,对反渗水、A浓缩透析液、2组透析机进/出口处、人工配制碳酸盐、联机碳酸盐干粉取样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改良的主观全面评价(SGA)法、体质量(W)、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 反渗水、透析液等经细菌培养有不同程度的细菌生长,其中人工配制的碳酸盐细菌培养12次阳性,以革兰阴性菌和假单胞菌为主.联机碳酸盐干粉仅培养出一次细菌,且该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较人工配制碳酸盐组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配制的碳酸盐透析液存在微生物污染,应用联机碳酸盐干粉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检测透析器出、入口透析液,透析A、B液,反渗水的细菌菌落数。结果透析液入口液平均细菌菌落数392cfu/ml;出口液平均细菌数为196cfu/ml;A液平均细菌数为0cfu/ml;B液平均细菌数为2012cfu/ml;反渗水平均细菌数为2cfu/ml。结论入口处透析液在配制过程中有多个环节可能造成污染,B液污染特别严重,应加强透析液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热原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微生物污染与消毒剂浓度调查。结果,消毒透析器所用过氧乙酸浓度低至0.05%~0.16%,贮罐中自来水、反渗水及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细菌总数分别高达 11 200cfu/ml、 1580cfu/ml与 1250cfu/ml,透析液、反渗水细菌内毒素阳性率均为 100%( 20/ 20)。经确保过氧乙酸浓度≥0.3%,缩短消毒周期,改善液体过滤除菌设备,液体微生物检测均达标,未再出现热原反应。  相似文献   

9.
热源反应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主要是(1)血液侧污染致热源直接入血,(2)透析液侧污染,致热源通过透析膜入血,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发热、呕吐、痉挛、低血压等症状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减少热源反应的发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内毒素检测控制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群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2):104-106
目的 建立常规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制度,把握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的合理限值,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光度法进行实验,用ATI动态试管仪定量测定反渗水及透析液中内毒素含量(参照ISO标准); 结果共检查12家医院,其中11家医院透析用水内毒素<0.25EU/ml,合格率占92%.5家医院透析液内毒素<0.5 EU/ml,合格率仅占41%.整改后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合格率达100%.结论 应加强对透析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持续提升透析质量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血液透析器复用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采用复用血液透析器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全自动复用法组和人工复用法组,每组各40例。透析后检测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情况和观察及了解两组患者透析不良反应情况及透析费用。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热源反应和漏血现象;采用全自动复用法与人工复用法患者每次平均透析费用分别为(479.95±3.03)元、(499.62±5.38)元,两种方法比较,t=-20.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全自动复用法与人工复用法每个复用耗时分别为(9.94±0.87)min、(24.95±9.28)min,两种方法比较,t=-20.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器复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复用法的患者透析费用和复用耗时明显优于采用人工复用法。结论全自动透析器复用方法方便、快捷,能有效完成对透析器自动冲洗、检测及消毒,不仅生物相容性好,而且还能降低患者透析费用。  相似文献   

12.
董素莲 《现代护理》2002,8(7):555-555
透析器复用 ,不仅能降低治疗费用 ,改善生物相容性 ,减少透析反应 ,还能防止增塑剂和某些消毒剂进入体内 ,减少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率和过敏毒素的毒性作用。因此 ,透析器复用不仅在我国普遍得到应用 ,而且在美国 6 5 %以上的单位复用透析器。本科对 2 6 80 0例次透析器复用观察发现 ,在排除其它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外 ,无热源反应。我们认为 ,该方法使用方便 ,便于掌握 ,可广泛使用。探讨如下。1 透析器复用方法1.1 透析结束后用 5 0~ 2 0 0ml生理盐水回血。1.2 下机后透析器用反渗水正、反冲透析器残血 ,用 3%H2 O2 灌满透析器外…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上海市 10家医院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 ,对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用LAL试剂盒测定反渗水及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含量。结果 反渗水细菌培养有 3家医院阳性 ,细菌计数均 <2 0 0CFU/ml,内毒素为 (0 .5 19± 0 .6 87)EU/ml,其中 5家 >0 .2 5EU/ml;A浓缩透析液内毒素为 (0 .2 35± 0 .2 2 7)EU/ml;B浓缩透析液内毒素为 (0 .6 88± 0 .74 2 )EU/ml;透析液入口细菌培养 3家阳性 ,其中 1家 >2 0 0 0CFU/ml,内毒素为 (1.4 4 9± 3.4 73)EU/ml,其中 1家 >5EU/ml。结论 目前上海市部分血液净化单位仍存在反渗水及透析液的细菌污染 ,应定期检测运血导管、透析器、透析机和透析液的污染情况 ,并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14.
热原反应是血液透析(HD)常见并发症,轻则加重HD病人的病情,影响HD效果,重则可有生命危险。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重视了透析器、动静脉管道复用的消毒、冲洗工作,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连续HD1286例次,无1例出现热原反应。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1 每次透析结束后即用反渗水分别冲洗透析器  相似文献   

15.
新型透析液和透析膜对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beta2-microglobu-lin amyloidosis,β2mA)是一种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相关的进展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滤过可以使循环中的β2m水平下降约20%~30%。使用高通透性人工合成膜对补体影响小,并能够吸附来源于透析液的细菌致热源,从而减少了β2m沉积位点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临床实验证实使用超纯透析液和/或具有致热源吸附功能的人工合成膜透析器可降低β2mA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  相似文献   

16.
护理学研究     
921576血液净化用水和血液细菌污染状况调查/李云英…//护理学杂志一1992,7(3)一100~102 此文通过对血液净化用水传输管两端的反渗水,透析器出入口透析液,浓缩透析液,穿刺针头浸泡液,动静脉管道内血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分类计数,统计对照,发现反渗水传输至末梢后,又被细菌污染并与反渗水相差明显,末梢反渗水与浓缩透析液混合后,进入透析器前,污染情况明显加重。这就提示同行,必须高度重视净化水输入管道及透析液出口处的消毒,以减少血透患者感染机会。表6(原文提要)921577护理措施对不孕症接受生殖科技治疗妇女社会心理反应与压力感受之效…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06例血透患者的年龄、透析年限、每周透析时间、透析器复用次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透患者的年龄、透析年限、每周透析时间、透析器复用次数、血肌酐(Cf)、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与感染有明显相关,p<0.05,其中Alb、Hb是导致尿毒症血透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血液透析已是抢救肾功能衰竭病人必选的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由于透析设备及反渗水装置无法搬动的原因,致使许多不宜搬动的重危病人,尤其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急需透析的病人治疗受到限制,甚至丧失了抢救的时间.为解决这一难题,作者利用现有条件,设计简易临时床旁透析,成功地对1例过敏性休克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血透治疗,为抢救提供了经验.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2例,透析时间5~6年,采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碳酸盐透析12个,每周2~3次,每次4.5h,透析器复用10次,血流量为250~300ml/min.检测F60血滤器复用10次,分别于复用第1、6、及10次分别测定透析前后BUN、iPTH的指标.观察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观察透析中低血压、抽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HFD透析器在1、6、10次复用时透析后血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经过补液或给予50%GS静推可以纠正.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iPTH,显著改善皮肤瘙痒程度;透析器复用10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仍能保证透析质量,降低了透析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血透中心透析 10 118例次发生热源反应 2 8例 ,现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治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机型有Bater 5 5 0型、CoBeⅢ型和日本TORAy。急、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2 8例热源反应发生于透析 0 5~ 1h后 ,临床表现为寒战、上腹不适或腹痛、恶心、呕吐、腰背疼痛、肌痛 ,继而体温逐渐上升 ,最高达 39 6℃ ,个别患者出现心慌、心律紊乱 ,这可能与恶心、呕吐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或心肌供血不足有关 ,热源反应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无密切关系。本组热源反应 2 8例的原因是 :(1)留置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