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75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且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尤以侵犯青壮年为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压力影响较大,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的慢性疾病。现将我科2000~2003年75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黎玉芬 《华夏医学》2013,(5):1018-102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大多只能达到近期临床效果,暂时的缓解而难根治。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反复治疗,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学习、工作、生活严重受影响,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调节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神经系统通过分布于皮肤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作用于皮肤的免疫细胞(包括Langerhans细胞、T淋巴、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影响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其中T淋巴细胞是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由于T淋巴细胞调节的紊乱,导致T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释放相关的细胞因子,可能诱导了银屑病表皮角朊干细胞增殖状态的病理性改变,使角朊细胞过度增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属于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心血管系统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形成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扩张,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然而,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定论,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该疾病与多种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东光 《北京医学》2006,28(10):628-63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上呼吸道A组链球菌感染与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发病及慢性斑块状银屑病症状的加重密切相关[1].部分银屑病,尤其是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与细菌超抗原活化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其中链球菌M蛋白作为一种细菌性超抗原,对点滴型银屑病的发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链球菌M蛋白具有与人类Ⅰ型角蛋白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作为一种细菌超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释放细胞因子,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而引发银屑病.现对链球菌M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寻常型银屑病(以下简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皮肤病。根据1984年全国银屑病科研协作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患病率约为0.123%,发病率约为0.1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国外资料显示银屑病患病率约为1%~3%,以欧洲和北美的白人最常见,美国黑人少见,印第安人几乎不发病。银屑病病程不定,往往是慢性缓解与恶化交替出现。临床上分为四型,即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与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7.
DIC的研究进展—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DIC在近代医学文献中早已脍炙人口,然对临床医者而言仍讳莫如深。国外专家查阅1966年~1998年30余载的医学文献,以DIC作关键词者超过11921篇,但能识其全貌者却甚少,包括定义、综合征的确切范围、临床特征、标志性的诊断资料与确切奏效的治疗方案等,均莫衷一是,使医者对DIC始终视为畏途。 仅用基础理论去探索DIC在临床上的诊断与治疗无疑是困难的。因为在病理中DIC仅为一狭义的综合征,而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在日本和美国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并且可能为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重点对近年来有关KD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病原体感染、免疫反应、尿液反流、氧化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影响及性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可能是由上述某一因素单独主导作用的结果,或者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Crohn病已成为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的研究课题,但是其病因复杂不明,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多步骤、多途径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免疫、遗传等因素,众多学者普遍推测其发病机制是环境因素(主要是感染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人群.使之肠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导致肠黏膜损伤,但目前这种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是特异的抗原持续刺激之后的病变或者是生物的本身免疫调节异常所致,尚未清楚。本文就近年来Crohn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杨京慧 《中外医疗》2008,27(20):24-25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须固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实验研究,证实了银屑病病因学关于遗传、感染、免疫、神经精神因素等学说的可幸性和合理性.揭示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机理,为银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涉及到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微血管异常、神经精神因素以及神经介质等多方面原因。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环孢素前阶段和环孢素后阶段。环孢素前阶段,研究的重点是表皮增殖,此阶段的治疗多属于观察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环孢素后阶段,研究的重点为免疫系统,银屑病被认为是一种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并对以后以免疫系统病理环节和成分为靶点的抗银屑病药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以表皮过度增殖、角化不全和真皮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和鳞屑。银屑病发生复杂,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性疾病[1],其中T细胞是维持银屑病疾病活动性的中心环节,与皮损的发生、发展和持续存在密切相关。参与银屑病发病的T细胞经历3个阶段的变化: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呈递抗原激活T细胞,特定类型T细胞被激活并迁移至皮肤,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发挥多种功能[2]。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细胞免疫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认为,银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发生于中老年的缓慢进展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PD患者中脑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有严重的缺失。现就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1 1环境因素 [1]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许多因素可以增加PD的易感性 ,例如杀虫剂、除莠剂、一些工业或农业废物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都可能与之有关。一些外源性毒素 ,例如微量金属、氰化物、油漆稀释剂、有机溶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等都可能与PD有关。而一些内源性毒…  相似文献   

15.
王晓娣  吴铁镛 《北京医学》2005,27(9):564-566
炎症性肠病(IBD)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以及DNA重组动物模型技术的日趋成熟,IB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迅速展开,已有许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IBD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是造成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内在因素,T细胞的异常活化和功能紊乱是IBD发生和持续的关键[1].我们将近年来IB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以不可逆进行性记忆减退和认知、语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关于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有遗传因素、炎症免疫学说、自由基学说、胆碱能学说、铝中毒学说等.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本文从外因(环境性因素)和内因(宿主局部因素及宿主系统性因素)等来阐述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和机制,对深入认知慢性鼻窦炎的病因、确立诊断、明确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失调、血管损伤、信号转导通路紊乱及银屑病相关基因表达失衡密切相关。近年来,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辅助性T细胞17及其细胞因子明显增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可以改善银屑病皮损组织的病变,角质形成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显著相关。此外,银屑病患者细胞内的致病基因表达,以及差异性微RNAs表达水平异常也与皮损区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这些新进展不仅为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还为其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免疫介导的常见皮肤病.当免疫系统错误地识别正常皮肤并引发炎症反应是导致银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中医理论中,银屑病被称为"白痹",该病病机为"血邪热主",即血液中的热邪入侵人体所致.该病发生机制复杂,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感染、免疫异常、神经精神因素、外界环境及理化刺激均密切相关.中医认...  相似文献   

20.
早产(preterm birth)是指在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 d)之间分娩.早产是围生医学中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5%~15%v].由于早产的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外生存能力较弱,因此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比足月儿的死亡率高.在我国早产儿死亡率可高达12.7%~20.8%,有研究指出70%~80%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所以,研究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而达到有效防治早产的意义重大.本文就早产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