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定量分析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磁共振参数及临床特征,用MRI对28例OPCA及44例血管性头痛和神经症患者进行脑干、小脑的MRI直接测量。结果发现,OPCA患者脑干的各径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脑桥与中脑及延髓径线之比虽较对照组减少,但只有脑桥与低位延髓横径之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而脑干各径线与第四脑室前后径之比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28例中小脑中脚萎缩18例(64.3%),颈髓萎缩6例(21.4%)。OPCA临床以小脑、锥体束或锥体外系症状为三大主要表现,因此说明,OPCA是一种弥漫萎缩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临床及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定量分析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磁共振参数及临床特征,用MRI对28例OPCA及44例血管性头痛和神经症患者进行脑干,小脑的MIR直接测量。结果发现,OPCA患者脑干的各径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脑桥与中脑及延髓径线之比虽较对照组减少,但只有脑桥与低位延髓横径之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定量MRI观察(附临床病理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OPCA患者20例与正常人16名的头颅MRI有关数据进行定量观察与比较,发现二者的桥脑前后径、第四脑室宽度、桥前池宽度及小脑半球横沟宽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病理资料也完全支持上述后颅窝有关脑结构明显萎缩、变性。说明MRI定量测定对于诊断该病价值颇大。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橄榄体 脑桥 小脑萎缩 (OPCA)伴视网膜变性被归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7型 (SCA7) ,我院 2 0 0 0年 4月收治一家系 4例SCA7患者 ,现报道如下。1 患者家系图 :见图 1。图 1 OPCA患者家系图2 临床表现 :见表 1。全部患者MRI检查提示小脑半球、小脑中脚、脑桥、脑干及橄榄体明显萎缩 ,未见异常信号。例 4双侧大脑半球脑沟稍加深增宽 ,侧脑室轻度扩大。眼底检查 :例 4视乳头蜡黄样萎缩 ,血管硬化 ,动静脉交叉压迫 ,A∶V =1∶2 ,视网膜周边可见椒盐样色素改变 ,并有小点状出血点 ,黄斑区色素紊乱。例 2、例 3眼底改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36例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表现,其中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26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3例,Shy-Drager二氏综合征(SDS)7例。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或MRI检查。资料提示90%病例在中年后起病,性别无明显差异,病程平均4.5年,在首发症状出现后平均3年出现神经系统其它部位受损症状。比较其症状,小脑症状:OPCA>SDS>SND;锥体外系体征:SND>SDS>OPCA;植物神经改变:SDS>OPCA>SND。  相似文献   

6.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与CT及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临床表现与CT、磁共振(MRI) 结合对多系统萎缩(MSA) 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6 例多系统萎缩病人,其中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37 例,Shy- Drager 综合征(SDS)13 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6 例。全部病人均行头颅CT、MRI检查,并对其临床表现、分型、MRI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发现各型早期各有特点,且MRI表现也各不相同。结论 临床表现与MRI结合可提高MSA 中OPCA、SND的诊断率,但在SDS病人MDI改变不明显。头颅CT对MSA 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MRI和BAEP在多系统萎缩不同类型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特点,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不同类型MS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MSA的临床资料、MRI和BAE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累:50例MSA中,散发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SOPCA)25例,占50.0%,临床上以小脑型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BAEP最敏感,MRI次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15例,占30%,以肌张力增高为主,MRI最敏感,BAEP次之。Shy—drager综合征(SDS)10例,占20%,以直立性低血压和头晕为主,BAEP最敏感。而且将SND与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IPD)的BAEP相比,前者的敏感性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性。结抡:MSA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侧重,MRI及 BAEP在 MS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极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olivopontocerebellaratrophy ,OP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有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 ,自CT及MRI应用于临床后 ,对本类疾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OPCA患者 ,男 4例 ,女 1例 ,其中 2例为遗传性 ,3例为散发性 ,遗传性者平均年龄 37岁 ,散发性者平均年龄 5 5岁。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以双下肢无力者 4例 ,走路不稳 5例 ,震颤 2例 ,记忆力下降 3例 ,构音障碍者 2例 ,有家族史 2例。1.3 头部MRI检查  4例均有不同程度小脑、桥…  相似文献   

9.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5例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患者和39例正常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发现OPCA病人BAEP异常15例,阳性率43%,主要异常是Ⅰ~Ⅲ峰间潜伏期延长和Ⅰ~Ⅴ波潜伏期双耳差值增大(P<0.05),提示OPCA主要电生理异常在听神经至桥脑下段之间,此外,还发现脑干电生理异常率与疾病严重程度和CT脑干萎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MRI证实的SOPCA误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110003)张德英,金武,罗玉敏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中较常见的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不少散发病例。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型(FOPCA)又称Menzel...  相似文献   

11.
脑干腔隙性梗塞的MRI,TCD与临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85例脑干腔隙性梗塞(腔梗)患者的头颅MRI、部分TCD及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大,75%有长期高血压史,临床表现为复杂性、多样化特点,且多数缺乏典型的交叉或脑干孤立症征。MRI扫描显示腔隙灶以桥脑腹侧居多,病灶<0.5cm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TCD可很好反映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对脑干腔梗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定位不甚准确。MRI仍是诊断脑干腔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2.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家系5例报告王磊,吉中国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简称OPCA)为神经系统少见的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征。本文报告一家族4代38人,5例OPCA患者。临床资料先证者(III8)男,36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走...  相似文献   

13.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临床和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6例临床上符合OPCA诊断并经MRI证实的患者,其中属Menzel型6例,Dejer-ine-Thomas型20例。26例均具典型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全组均见黑质信号不同程度减低,而壳核无异常信号改变。认为MRI对OPCA的诊断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γ-刀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继发脑损害一例报告邹方田,张文德,孙鹏,孟广运作者报告1例急性38岁左侧桥脑小脑角脑膜瘤,直径约1cm,径γ-刀治疗后2月感到头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6个月后出现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左侧周围性面瘫。复查MRI发现小脑及脑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26例临床上符合OPCA诊断并经MRI证实的患者,其中属Menzel型6例,Dejerine-Thomas型20例。26例均具典型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全组均见黑质信号不同程度减低,而壳核无异常信号改变。认为MRI对OPCA的诊断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怀疑脑干腔梗(或小片状梗死)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对20例临床以椎一基底动脉缺血为主患者进行BAEP检查并以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早期怀疑脑干腔梗(或小片状梗死)患者中,13例BAEP异常(占65%),其中6例经CT证实为脑干小片状梗死,6例经MRI证实为脑干腔梗,这些腔梗和小片状梗死多涉及桥脑被盖侧方,1例MRI未见异常,7例BAEP均属正常范围(占35  相似文献   

17.
多系统萎缩(MSA)合并周围神经病7例,其中临床诊断MSA3例,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3例,原发性姿位性低血压1例。全组锥体束征4例,锥体外束征2例。7例均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姿位性低血压4例,感觉障碍4例,健反射减低6例;阳萎6例,膀胱障碍4例,电生理检查均示不同程度异常,6例颅脑CT和2例磁共振成像均示小脑脑干萎缩。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征为慢性脱髓性病变。2例作酶标免疫组化法检测IgG、IgM、IgA和C3均呈阳性的反应。文章结合文献对MSA临床分类、病理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对48例有组织学结果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48例依发作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颅神经及传导束症状,部分为反复类似发作;另一种为静止性发作。所有病人均进行了CT及MRI检查。并通过手术得到病理证实。结果:所有病例CT及MRI均表现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在非增强CT扫描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在增强CT扫描,病灶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水肿及占位效应均不明显。MRI扫描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代表不同时相的出血及胶质样变。部分病例可见典型的桑椹样或网络样结构。除18例病灶位于延髓或中脑外,大多病灶位于桥脑。3例在梯度回波扫描可见多发病灶。有1例组织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腔内存在弹性纤维;4例可见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结论:桥脑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部位;影像学特别是MRI表现与病程及病变构成有关;部分组织病理学具有与其它血管畸形重叠的特点。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对防止复发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多系统萎缩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系统萎缩(MSA)合并周围神经病7例,其中临床诊断MSA3例,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3例,原发性姿位性低血压1例。全组锥体束征4例,锥体外束征2例。7例均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姿位性低血压4例,感觉障碍4例,腱反射减低6例,阳萎6例,膀胱障碍4例,电生理检查均不同程度异常,6例颅脑CT和2例磁共振成像均示小脑干萎缩。腓肠神经活检查病理特征为慢性脱髓性病变。2例作酶标免疫组化法检测IgG,IgM,Ig  相似文献   

20.
多系统萎缩的回顾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系统萎缩的回顾与现状侯辉光综述陈达仁校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stematrophy,MSA)是中枢神经多个系统变性可能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统称.广义而言,包括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纹状体黑质变性(SND)、Shy-Dr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