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因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0岁,平均35.9岁.先天性后凸5例,结核性后凸13例,陈旧骨折后凸7例,脊柱肿瘤术后后凸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1例,脊柱骨骺软骨发育不良后凸1例.手术采用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16例;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截骨前缘撑开一后方闭合矫形4例;后路单纯闭合截骨矫形5例;后路矫形+侧前路植骨3例.SEP P37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 P37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另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6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1例为下胸段,2例为胸腰段,1例为腰段.3例同时有波幅下降大于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50%患者,1例先天性后凸和1例结核性后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陈旧骨折后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脊柱畸形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6.5~45.2岁,平均18.8岁.成人脊柱侧凸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SEPP40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形消失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40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4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2例为胸腰段.2例同时有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10%患者.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Ponte截骨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3.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神经功能障碍是最应受到关注的并发症,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帮助早期发现可能的神经功能损伤。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多模式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对预测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运用TcMEP和(或)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MEP监测采用经颅刺激C3、C4,记录外周肌源性MEP,SEP监测采用刺激双侧胫后神经,记录电极采用Cz—CPz。阳性诊断标准: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75%,SEP波幅下降50%。结果:11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联合MEP、SEP监测的检出率为100%。MEP监测阳性6例,假阳性1例。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MEP的监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9%;SEP监测敏感性50%,特异性为100%;联合MEP、SEP监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MEP+SEP的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提高监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可预测术中神经功能损伤事件的发生。MEP是多模式监测的基础,SEP是重要补充。单独应用MEP监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中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脊柱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受很多因素影响,当信号消失时一定要客观分析,避免假阳性,特别是假阴性带来的严重后果.[方法]一个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行后路截骨侧凸矫形内固定术,术中行双下肢SEPs、MEPs联合监测.[结果]在截骨完成后10 min,双侧MEPs消失,双侧SEPs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持续时间>90 mim,术中无唤醒,手术无暂停,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正常.[结论]脊柱手术SEPs、MEPs联合监测有其敏感性和可靠性,但需及时准确鉴别其波形变化是否是假阳性或假阴性,这样,才能提高SEPs、MEPs监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全脊椎截骨手术中的预警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总结自2002年4月以来开展的118例全脊椎截骨术的术中监护结果,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o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s)与全脊椎截骨术中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4~73岁,平均2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70°(400°~130°),后凸Cobb角平均78°(32°~147°).所有患者均于手术过程中刺激并产生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分别在手术开始、手术过程中及手术结束时记录平均动脉压,记录最高值、最低值及其变化值(最高值-最低值).术中监护异常判断标准:波幅峰值下降50%并持续10 min以上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结果 术中出血量为800~6500 ml,平均为2000 ml.有14例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 Hg,其中有8例患者由于平均动脉压的急剧下降而出现一过性SEPs变化,但术后均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所有患者中真阴性率为84.8%.假阴性率为0.8%,真阳性率为6.8%,假阳性率为7.6%.共有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损害症状.12例患者在截骨矫形过程中出现宽大波形,N50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 假阳性率的发生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有较高的相关性.手术过程中脊髓震荡、牵拉、旋转、位移及缺血均可引起SEPs的改变.术中出现宽大波形及N50潜伏期明显延长可能可以作为一种预警标准.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监护基准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监护基准进行选择,以降低监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之假阳性率,从而提高脊柱外科手术中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不同手术阶段中的 SEP潜伏期和波幅值及其百分比变化率,比较脊柱暴露前后 SEP波变化对术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由此而选择脊髓监护基准。结果 各监护阶段 SEP潜伏期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第二阶段的 SEP波幅值与第一阶段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观察结果显示,在术中,当以脊柱暴露前 (第一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 160例中有 5例假阳性 (3.2% )预报,而改以脊柱暴露后 (第二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则无一例假阳性结果。结论 SEP波幅值在不同手术阶段具有正常变异性,以脊柱暴露后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稳定性较好,可以提高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监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行单节段PSO治疗并有完整术中SEP监测数据及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28例,其中男27例,女1例。术中均行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SEP阳性改变标准为波幅降低超过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结果:PSO术中闭合截骨面复位后,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及时发现了3例体位性单侧臂丛神经损伤,SEP波幅降低分别为100%、65%及90%。经体位垫调整后5min,2例SEP波幅降低分别为100%及65%的患者上肢正中神经SEP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臂丛神经损伤症状;SEP波幅降低90%的患者虽经体位调节,SEP波幅稍有好转,但仍降低70%,术后出现单侧上肢疼痛、乏力的臂丛神经损伤症状,经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中无手术操作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中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能及时发现AS胸腰椎后凸畸形PSO术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经及时处理能有效减轻臂丛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侧凸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对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监测的准确性,提高术中预防神经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对41例脊柱侧凸患者于矫正术中采用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稳定可靠,很少受麻醉的影响;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较大,波幅几乎可消失。全组5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其中2例与临床相符,3例为假阳性;无假阴性发生。准确率为927%。结论:应用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cM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 SEP)的多模式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对预 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医原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 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 同时应用 TcMEP 和(或)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 MEP监测采用经颅刺激 3、C4, 记录外周肌源性 MEP, SEP监测采用刺 激双侧胫后神经, 记录置于 Cz-FPz。阳性诊断标准为, 与基线相比, MEP波幅下降 75%, SEP波幅下降 50%。结果 153例脊柱畸形患者中, 150例成功进行了术中 MEP监测, 83例进行了术中 SEP监测。联 合 MEP、SEP监测的检出率为 100%。MEP监测阳性共 12例, 所有患者中有 1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 碍, 4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MEP监测的敏感性为 90.9%, 特异性为 98.6%; SEP监测敏感性为 54.5%, 特异性为 94.3%;联合 MEP、SEP监测的敏感性达 92.3%, 特异性为 99.3%。结论 联合 MEP+ SEP的多模式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可预测术中神经功能损伤事件的发生。 MEP是多模式监测的基础, 而 SEP是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伴神经功能损害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脊髓内移后路矫形术后神经电生理变化和功能转归。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髓内移、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损害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4例,女6例,男8例;年龄22.0±14.5岁(6~53岁)。术前均表现为双下肢麻木,其中7例伴行走不稳;双下肢病理征均为阳性。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9例。胸弯11例,胸腰弯3例,后凸顶椎均位于侧凸顶椎区内。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76.9°±33.2°(65°~100°),后凸Cobb角为71.5°±31.8°(41°~125°)。采用加拿大XLTEK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检测14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行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在MRI上测量顶椎区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内缘距离,计算脊髓内移距离。结果:术前胫后神经SEP P40的波幅与峰潜伏期为1.67±0.38μV和38.96±2.51ms,术中为1.69±0.36μV和38.15±2.14ms,术中与术前比较波幅与峰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50.3±20.6)%(14.5%~85%),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9.0±17.7)%(20.8%~57.9%);顶椎区脊髓位置平均内移2.3±1.6mm(0.6~4.4mm)。术后1周时胫后神经SEP P40波幅与潜伏期为2.10±0.35μV和35.54±2.12m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脊髓内移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害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和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