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5例行DR(digital radiography)拍片,14例行CT检查,12例患者行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结果]15例DR检查中13例DR片清晰显示不规则骨质破坏,11例DR片清晰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14例CT表现骨质呈溶骨性或膨胀性破坏,周围不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可见不规则钙化或骨化.12例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周边强化或分隔样强化.[结论]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骨质不规则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内钙化.DR、CT、MRI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骨盆软骨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型与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45 例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男29例,女16例;年龄20~71岁,平均46.2岁;25例有潮热、乏力及消瘦表现,20例无明显全身结核中毒表现;37例红细胞沉降率为25~107 mm/1 h,8例正常。所有患者均摄脊柱X 线片,并行CT扫描及MR检查, 其中12例辅加脊柱螺旋CT三维重建,2例辅加PET-CT检查。45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行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结果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型包括,单椎体型(9例),MRI T2WI示单一椎体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CT扫描示老年人病变椎体以虫蚀样、溶骨性破坏为主,青年人病变椎体内呈单个均匀透光的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单脊椎椎体附件型(2例),MRI T2WI示椎体附件呈高信号改变,CT扫描示椎板及椎弓根呈虫蚀样骨质破坏;单脊椎全椎骨型(8例),CT扫描示单脊椎的椎体及附件均呈虫蚀样广泛骨质破坏;椎间盘型结核(5例),MRI示椎间盘信号减低,团状的椎盘组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多发性相邻型脊柱结核(14例),螺旋CT示多个相邻椎体虫蚀样骨质破坏;多发性非相邻型(跳跃型)脊柱结核(7例),MRI示非相邻多个椎体在T2WI上呈现椎体骨质结构破坏的混杂信号,其中个别病例T2WI示高信号的椎旁脓肿通过流注方式波及多个非相邻椎体。结论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有多种影像学表现形式且极不典型,但虫蚀样骨质破坏、骨髓水肿、前和(或)后纵韧带高信号等影像学改变均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椎附近逐渐加重的疼痛是其共同首发临床表现。其X线片多表现为椎体的溶骨性破坏;ECT上表现不一;CT多为椎体骨质的虫嗜状破坏;MRI示病椎信号失均,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形态特征及病灶范围,其确诊仍需借助骨髓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但对颈背部疼痛的患者,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避免严重脊柱脊髓损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柱尤文氏肉瘤 (Ewing’s Sarcoma,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脊柱ES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病变累及颈椎、胸椎各3例、腰椎1例。CT检查:2例椎体和/或附件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MRI检查:7例均表现椎管内外肿物,瘤体T1WI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 6例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例T2WI为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均表达CD99阳性。 结论 青少年患者进行性发展的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伴脊柱溶骨性骨质破坏,提示脊柱ES可能。脊柱ES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确诊。CT、MRI综合使用为脊柱ES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柱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颈椎3例,胸椎4例,腰椎3例。男6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系统评估病灶部位、范围、基质密度、边界、附件有无受累、受累椎体骨皮质有无破坏,有无软组织肿块。结果:脊柱纤维结构不良X线平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4例位于胸椎者显示不佳,余6例中5例基质密度均匀,6例边界清晰,所有患者均未见皮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骨皮质略微变薄但连续性未破坏。基质密度均匀者7例,9例位于椎体内,1例累及附件骨,均未见皮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MRI均表现为TIWI中均匀长T1信号,T2WI呈混杂偏低信号,在TIWI、T2WI及T2抑脂像中病灶周围均有较完整的低或极低信号环状带;2例增强扫描时病灶信号轻度强化。结论:脊柱纤维结构不良具有一定的良性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基质均匀、边界清晰、明显的硬化缘、无骨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肝脏嗜酸性肉芽肿是由长期炎症引起肉芽肿形成继而发生.本文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收治的2例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肝脏包块,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流信号.CT检查示略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示延迟期不均匀强化,病灶呈网格状改变.l例患者接受MRI检查,T1 WI扫描示病灶呈不规则略高信号,边缘欠清晰,其内见一斑片状低信号;T2WI扫描呈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DWI扫描呈明显高信号.熟悉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行CT检查,对其中9例行MR检查,观察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可累及脊柱各节段,以胸椎最多。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以溶骨性骨质破坏最常见,可出现椎体压缩及轻度骨质疏松。MR T1WI和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以椎体及附件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病灶易侵及椎旁或硬膜外间隙;MRI显示病灶较CT敏感、清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单发8例,多发2例。累及颅面骨4例,长骨3例(肱骨1例,胫骨1例,股骨1例),髂骨2例,锁骨2例,椎体1例,肩胛骨1例。不同部位病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无硬化。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变形态、范围、特点,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7例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巨细胞瘤患者,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49岁;临床与影像学资料齐全。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结果17例脊柱巨细胞肿瘤患者中颈椎5例,胸椎7例,腰椎2例,骶椎3例;14例仅累及1个椎体,3,例累及2个椎体。本组患者X线片示:11例表现为椎体溶骨性破坏并具一定的膨胀性,6例表现为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CT示:椎体破坏区无骨性成分存留。MRI示:T1 WI为较均匀中至低信号,T2 WI为较均匀高信号,病灶部分呈良性的硬化骨边缘,部分终板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脊柱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同于四肢巨细胞瘤,瘤内无孵确骨性成分存留;可分为膨胀型和压缩型,兼有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应与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及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脊柱骨髓瘤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结合7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1)发病部位:累及腰椎7例次,胸椎2例次,骶尾椎2例次;(2)病灶数目:6例多骨多发,1例脊椎骨单发;(3)MRI信号:骨髓异常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4)病灶形态:7例呈多发灶状、斑片状,有椎体骨质破坏及变形;(5)据T1WI骨髓信号减低的形态分以下类型:弥漫型、局灶型、“盐和胡椒”型,腰椎病变以弥漫型多见;(6)病理性骨折:3例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结论CT,尤其是MRI检查在骨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