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72-1976
[目的]比较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和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2月,将50例初次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椎板开窗组(25例)和椎间孔镜组(2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开窗组在全麻下行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椎间孔镜组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12~36个月)。椎板开窗组的手术时间少于椎间孔镜组(P0.05),椎间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椎板开窗组(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ODI、VAS、JOA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组相比,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LDH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懈术(BEIS术)和小切口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于术前、术后行ODI及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椎间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地活动锻炼时间均明显小于小切口组(P0.05);椎间孔镜组与小切口组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下髓核摘除术比较,椎间孔镜下BEIS术术中创伤度更小,且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30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30例(椎间盘镜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2~36)个月。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但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镜组与椎间盘镜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和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但相比之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孔镜组(采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42例)和开窗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A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孔镜组均短(少)于开窗组(P<0.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且能达到同开放手术相同的直接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06手术治疗的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组63例,小开窗髓核摘除组71例。分别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疗效。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8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小开窗髓核摘除组长,但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少。两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开窗髓核摘除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后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少,但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并需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多裂肌的退变情况。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纯髓核摘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其中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56例为通道组,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36例为孔镜组, 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多裂肌萎缩情况。结果通道组切口长度大于孔镜组[(2.37±0.12) cm比(26.71±2.69) cm, t=62.435, P<0.05];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孔镜组[(43.42±3.23) ml比(0.82±0.11) ml, t=25.803, P<0.05];通道组手术用时多于孔镜组[(65.22±5.75) min比(50.43±4.82) min, t=12.804, P<0.05];通道组下地时间晚于孔镜组[(3.02±0.62) d比(2.00±0.63) d, t=7.653, P<0.05];通道组术后住院时间多于孔镜组[(6.56±0.85) d比(4.81±0.71) d, t=10.260, 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126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男67例,女59例;年龄17~75岁,平均(41.0±13.5)岁;L3,49例,L4,576例,L5S141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随机分为单纯椎间孔镜组和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每组63例。单纯椎间孔镜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注入4 ml生理盐水,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注入1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利多卡因和2 ml甲钴胺。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4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JOA评分,按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并发症。单纯椎间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分别(4.61±1.25)d、(4.31±0.47)周,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分别为(2.53±0.69)d、(3.14±0.52)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00)。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术后1 d、1周、1个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单纯椎间孔镜组(P=0.000)。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单纯椎间孔镜组优39例,良21例,可3例;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优41例,良20例,可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好。术中联合使用硬膜外注射短期内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更加显著,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早日恢复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和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椎间孔镜组(26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开窗组(17例,采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椎间孔镜组长于开窗组(P 0. 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椎间孔镜组少(短)于开窗组(P 0. 05)。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 d及1、3、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ODI: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术中出血少、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02诊治的单节段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8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24例(椎板开窗组)。采用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2组手术疗效。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0.7个月。2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与椎板开窗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术后1 d腿痛VAS评分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手术费用较昂贵,学习曲线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01)。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当,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损伤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