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38例使用传统置钉法(Weinstein法或AO法)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A组),40例采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进行螺钉置入(B组),术后两组均复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了解置入螺钉位置情况,应用Lonstein等的方法评判置钉准确率。结果:78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36枚,A组38例共置入212枚,12例3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21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11枚,置钉准确率84.91%;B组40例共置入224枚,5例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4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2枚,置钉准确率97.33%。两组置钉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应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较传统置钉方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佐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将患者分成两组,快速成型组26例,传统手法置钉组26例,由同一位医师分别采用快速成型模型佐助置钉法和传统手法置钉进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快速成型模型佐助置钉156枚,其中3枚穿破皮质,成功率98.08%,绝对风险率0.64%;传统手法置钉121枚,11枚穿破皮质,成功率90.91%,绝对风险率4.13%.两组病例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快速成型佐助置钉法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法置钉,安全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成型模型佐助胸腰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准确率和安全性,操作简单,符合个体化置钉,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设计钉道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102例胸腰椎骨折,52例采用MSCT设计钉道置入伤椎椎弓根钉(观察组),50例采用传统Weinstein法置入伤椎椎弓根钉(对照组)。结果观察组52例中伤椎共置入102枚椎弓根钉,其中2例伤椎单侧置钉;8枚螺钉穿破伤椎椎弓根皮质,其中2枚穿破内侧皮质,4枚穿破外侧皮质,1枚穿破上皮质,1枚穿破下皮质,置钉准确率为92.2%。对照组50例中伤椎共置入96枚椎弓根钉,其中4例伤椎单侧置钉;23枚螺钉穿破伤椎椎弓根皮质,其中6枚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9枚穿破外侧皮质,5枚穿破上皮质,3枚穿破下皮质,置钉准确率为76.0%。观察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设计钉道能够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3D打印技术及骨科数字化技术制作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导航模板,观察模板辅助下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湿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将椎前软组织剔除,采用64排薄层CT扫描后获取其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三维建模并为颈前路椎弓根螺钉选取理想钉道,设计建立螺钉导航模板后导出其STL数据,通过3D打印机快速打印成型。在导航导板引导下进行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通过X线及CT评价螺钉的准确性。结果:10具尸体分别于C3~T1每节段置入2枚螺钉,共计120枚,根据螺钉的位置将其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共115枚;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穿出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25%,1枚;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穿出部分为螺钉直径的25%~50%,3枚;3级,螺钉穿出椎弓根部分大于螺钉直径的50%,1枚。5枚穿破椎弓根皮质者2枚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3枚穿破外侧皮质,总体准确性为95.8%。结论:在湿性尸体颈椎标本上应用3D打印及骨科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导航模板辅助行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高,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路锥置钉技术比较,评价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应用球形探针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球形探针技术或传统开路锥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其中56例采用直径2.5 mm球形探针穿刺(球形探针组),其余50例采用传统开路锥穿刺(传统组)。术后采用CT检查确认螺钉位置以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球形探针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96枚,传统组共置入264枚。术后CT显示球形探针组置钉准确率为97.64%,7枚置钉不良;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83.71%,43枚置钉不良。2组置钉准确率及穿透椎弓根内侧、椎弓根外侧、椎体前壁骨皮质螺钉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1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致足下垂;球形探针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脑脊液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路锥置钉技术相比,球形探针技术能更准确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减少因螺钉位置不良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对需要行颈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22例下颈椎患者术前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采用Mimics 16.0和Imageware 12.0软件,制作颈椎三维模型,并设计出个体化的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术后复查颈椎CT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 et al的评定方法将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22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改为侧块螺钉固定3枚。术后复查CT提示椎弓根螺钉位置107枚为0级,4枚为1级,2枚为2级。仅2例发生误置,置钉准确率达98.2%。其中1级和2级共6枚椎弓根螺钉均穿破椎弓根外侧壁,无椎弓根内侧壁及上、下壁穿破情况。对螺钉穿破外侧壁的患者行椎动脉MRA检查,未见椎动脉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螺钉误置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为下颈椎椎弓根的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8.7±13.8岁(17~84岁);根据颈椎后路手术是否使用导板辅助置钉分为导板组及徒手置钉组。导板组(30例)采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徒手置钉组(30例)采用角度尺辅助颈椎弓根置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周行颈椎CT扫描,按照Kaneyama标准判断椎弓根置钉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处于椎弓根中,没有穿破骨皮质;1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2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但没完全穿出;3级,完全穿出骨皮质。记录椎弓根置钉准确率(0级+1级螺钉占比)及因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脑脊液漏、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果:导板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2枚,其中0级74枚,1级68枚,2级10枚,3级0枚,置钉准确率93.4%;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36枚,其中0级53枚,1级61枚,2级18枚,3级4枚,置钉准确率83.8%,导板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置钉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5~29个月(14.2±7.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精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通过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2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ball tip probe)置入椎弓根。结果采用Ball tip技术共置入193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161枚螺钉。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9.1%,共有21枚(10.9%)置钉不良螺钉,其中5枚(2.6%)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8.3%)穿透外侧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75.2%,共有40枚(24.8%)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1枚(6.8%)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29枚(18.0%)穿透外侧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椎弓根Ball tip技术,可准确地置入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实验的方法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对6具胸椎尸体标本进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利用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辅助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所有螺钉的置入由同一位具有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但无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科医师进行操作,随后采用大体解剖的方法肉眼观察置钉的准确性;并根据螺钉是否穿破椎弓根、穿出距离及穿破方向进行分级.[结果]共设计制作了72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4枚,132枚(91.7%)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12(8.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穿破距离分别为0.6、0.8 mm),10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9枚螺钉穿出距离<2 mm,1枚螺钉穿出距离为2.5 mm);没有椎弓根上方、下方及椎体前方穿破的螺钉.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均在安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快速成型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高,对术者无特别的经验要求,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避免术中放射性损伤,为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尤其适用于初学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47-2251
[目的]比较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翻修手术的病例69例,其中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共31例,使用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38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CT对螺钉精度进行Gertzbein Robbins分级,比较螺钉置入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共置入螺钉152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37枚,B级置钉11枚,C级置钉4枚,没有D、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7.37%。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94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29枚,B级置钉48枚,C级置钉15枚,D级置钉2枚,没有发现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1.24%。在螺钉精度分级及螺钉准确性方面,机器人组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具有置钉精度高、且术中出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等的评价方法将螺钉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25%;2级:穿破椎弓根部分达到螺钉直径的25%~50%;3级:穿破椎弓根部分大于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56枚,术后复查CT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223枚,椎弓根螺钉位置1级2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2级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3级1枚。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为3.1%。其中误置的8枚椎弓根螺钉中5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无椎弓根上、下壁穿破情况。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根性疼痛症状,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与传统徒手置钉术的比较, 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 即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系统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率。方法 自 2009年 5月至 2010年 6月, 对脊柱侧凸、腰椎滑 脱、脊柱骨折等疾病需行颈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患者, 术中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置入椎弓根螺钉。 该探针为医用不锈钢制成, 包括一个球端、杆和柄, 金属球端的直径分别有 1.5、2.5、3.0、3.5 mm四种, 其 中直径 1.5 mm的探针具有较强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球形探针技术要点: 按标准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 位, 高速磨钻去除皮质骨, 将椎弓根球形探针按直径从小到大±次缓慢敲入椎弓根内直至达到椎体前 方骨皮质。术后采用 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钉道情况。并与采用传统徒手技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采用球形探针技术共置入 312枚椎弓根螺钉, 传统徒手技术置入 276枚。术后 CT扫描显示球形 探针技术组颈椎、胸椎、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准确率为 100%, 无一例穿出椎弓根骨皮质。传统徒手技术 组准确率为 78%, 共有 61枚螺钉(22%)位置不良, 23枚(8.3%)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 38枚(13.7%) 穿透外侧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相比, 椎弓根球形探针置钉技术, 可准确地置入椎弓根钉, 避免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根据10具尸体腰椎(L1~L4)标本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术,术后行CT断层扫描评价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的位置.结果:共应用40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80枚.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进钉点准确,进钉方向适当:全部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及椎体内,无穿破椎弓根皮质及椎体前方的螺钉.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25例需要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连续扫描,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获取每个颈椎椎板的解剖形态,设计与颈椎椎板吻合的反向模板,并模拟螺钉的最佳进钉通道,形成单侧定位导向孔的导航模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颈椎模型和导航模块,通过术前模拟置钉测量出每个椎弓根的螺钉通道长度及椎弓根宽度,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共164枚,其中152枚完全在椎弓根内,4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无椎弓根上方、下方穿破的螺钉,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椎动脉、神经根和颈髓等损伤的症状。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增加颈椎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46个胸椎个体化导航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在T2~T12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的9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3枚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壁(其中椎弓根内侧壁穿破2枚、椎弓根外侧壁穿破7枚),其中5枚螺钉因椎弓根宽度小于4mm(3.0~3.8mm)而采用椎弓根旁固定方法(椎弓根螺钉轻度穿破椎弓根外侧壁经胸肋关节内侧进入椎体),椎弓根壁非故意穿破率为4.3%,置钉准确率为95.7%,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与螺钉置入有关的神经、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置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O型臂3D导航下C1、C2椎弓根螺钉置钉与徒手置钉精确性的差异,探讨O型臂导航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C1、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62例,分为导航置钉组(A组)与徒手置钉组(B组)。A组:2014年1月~2015年3月,O型臂导航下行C1、C2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7~58岁(40.8±12.7岁);B组:2005年3月~2013年12月经徒手置入C1及C2椎弓根螺钉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2~70岁(42.0±15.6岁)。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平扫,按照Neo等的方法,根据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将置钉精确性分为四级(0级,螺钉完全处于椎弓根中,没有穿破骨皮质;1级,螺钉穿破皮质2mm,或小于螺钉直径的50%;2级,螺钉穿破皮质≥2mm且﹤4mm,或大于螺钉直径的50%但没完全穿出;3级,完全穿出皮质,螺钉处于椎管或椎动脉孔内),分别评估两组的置钉精确性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共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67枚(C1 28枚,C2 39枚),其中0级60枚(89.6%),1级7枚(10.4%),无2级或3级不良置钉;B组共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134枚(C1 64枚,C2 70枚),其中0级116枚(86.6%),1级13枚(9.7%),2级4枚(3.0%),3级1枚(0.7%)。两组间置钉精确性分级(P=0.49)及0级置钉率(P=0.55)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未发现不良置钉,B组不良置钉发生率为3.7%,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两组均无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O型臂导航与徒手置钉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精确性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虽然导航能提供清晰的术中3D图像,但该技术未能完全避免置钉时螺钉轻度穿破骨皮质的发生,仍需提高术者与导航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完善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置钉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椎畸形矫形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脊椎畸形患者接受了后路矫形固定术,在手术矫形过程中,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采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常规复查X线片和CT,记录穿出骨皮质螺钉数目及距离。结果 采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29枚,术后复查CT见129枚螺钉中2枚穿透椎弓根内侧壁,3枚螺钉穿破外侧壁;1枚螺钉穿透椎体前壁。Heary分级,其置钉准确性达96.12%。结论 在脊椎畸形矫形术中,应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方法是实用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钉道设计在颈椎椎弓根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6~2009年16例患者在本院接受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采用颈椎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该组患者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此为指导行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半月内采用与术前程序一致的螺旋CT三维重建及钉道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各壁的关系.[结果]颈椎弓根变异较大.本组共置钉66枚,57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壁,其中5枚穿破距离为1 mm,4枚螺钉穿破距离为2~3 mm,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置钉准确率为93%.[结论]钉道设计对术中个体化置入颈椎弓根螺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2枚,平均4.0枚/例.212枚螺钉中,0级175枚(82.5%);1级32枚(15.1%);2级4枚(1.9%);3级1枚(0.5%),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翻修术.37枚位置不佳的螺钉中,24枚向内侧切出椎弓根,13枚向外侧切出.结论: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虽置钉位置欠佳率较高,但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1996-2002年对293例脊柱疾病患者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发生的螺钉误置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93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56枚,螺钉植入节段错误7例,占2.38%;上胸椎(T2-7)置钉113枚,有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9.74%;下胸椎(T8-12)置钉261枚,有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3.45%;腰骶椎置钉882枚,有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占1.81%,共计36枚螺钉,占2.87%;螺钉角异常65枚,占5.81%。结论 椎弓根螺钉误置与操作技术,解剖学变异及脊柱病损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前影像资料的认真观测及术中必要的影像监控是准确置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