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能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是因为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的疗效和进行治疗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Rawles[1] 曾估计每延迟治疗 1h有可能增加 30d死亡率 2 1‰。但另一方面溶栓治疗有一定危险性 ,可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合并症 ,只凭经验或临床征状就冒然进行溶栓治疗显然也是不恰当的。美国心脏学会在其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治疗导则”[2 ] 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 ,才考虑给以溶栓治疗 ,这种提法似乎保守一些 ,有可能漏掉一些征状不典型但却应该…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20年里,生物学标志物已经成为临床日益重要的检查工具,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B型利钠肽对于心力衰竭,肌钙蛋白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的检测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成为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发展最迅速的领域。通常把心肌细胞损伤后因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的大分子生物化学物质逸出,  相似文献   

3.
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因为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的疗效和进行治疗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Rawles曾估计每延迟治疗1h有可能增加30d死亡率21‰。但另一方面溶栓治疗有一定危险性,可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合并症,只凭经验或临床征状就冒然进行溶栓治疗显然也是不恰当的。美国心脏学会在其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导则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才考虑给以溶栓治疗,这种提法似乎保守一些,有可能漏掉一些征状不典型但却应该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所以如果检验工作者能够找出一些更有效的心肌损伤早期生化标志物,无疑会给临床以莫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心肌损伤标志物已研究很久,然而标志物在临床上的运用及选择还没有规范到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能否做到及时确诊、早期治疗,乃是当前检验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因为诸多临床治疗研究表明:溶栓治疗的疗效和治疗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很高,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椐WHO诊断标准,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但遇到一些不典型病例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1]。多年来,心肌损伤时,血中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仅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工酶和肌酸激酶(CK)活力用于AMI的诊断是不够的;近年来,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人心型细胞浆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c)等标志物的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建议可应用两类生化标志物进行AMI诊…  相似文献   

6.
张更荣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8):376-376,379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课题。以往心肌损伤的许多标志物 ,有的甚至称为“金标准”(Goldstandard)项目 ,现在认为是过时的 ,有的正在受到新的挑战。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深入 ,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 ,其临床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 重新认识心肌损伤标志物1 .1 从方法学标准对心肌损伤标志物作出评价1 .1 .1 被研究人群有一个满意范围(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临床特征 )。1 .1 .2 进行有关人口统计学或临床亚组的分析。1 .1 .3 避免检查 (或核实 )偏差 …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病理基础上,冠脉血管痉挛、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的缺血损害和坏死。心肌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参与该病理过程中,同时多种物质释放入血。检测血液中的释放物质的浓度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常用的及有可能成为检测指标的物质为: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栓形成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对其早期识别并给予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B型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等传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IMD诊断缺乏特异性,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介绍了新型生化标志物包括微小RNAs(miRNA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组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起源,及其在SIMD中的释放机制,并总结了上述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诊断价值,发现miRNAs不仅对SIM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同时也可能用于改善SIMD;H-FABP、PAPPA、组蛋白、HMGB-1、sTREM-1、NGAL等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多种标志物组合能够提高对SIMD的诊断能力。鉴于目前多数SIMD相关临床研究患者纳入时采用脓毒症1.0或2.0诊断标准,采用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研究偏少,在脓毒症3.0诊断时代,上述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临床诊断价值将受到挑战,多种标志物组合预测SIMD的价值也需要结合新的临床评估手段重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心肌损伤时,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后出现异常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和"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现类.  相似文献   

10.
11.
早期、快速诊断心血管疾病仍是临床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新的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不断出现为早期心肌损伤诊断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将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癌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临床生化教研室张怀亮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胎蛋白(AFP)作为HCC特异标记物已近30年,但AFP阴性或低浓度的HCC患者越来越多。AFP的阳性率只有60%...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早期确诊、及时溶栓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前提.生化标志物在AMI的诊断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MI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目前,AMI相关生化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1954年Gibbon首次成功将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后,外科技术、麻醉水平、检测技术和灌注技术都取得了迅猛发展。目前,ECC心脏直视手术后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等直接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修订和心肌生化标志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 ,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早先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发展到目前的以蛋白质量为主的检测[1] ,包括多种早期标志物和确定标志物。 1999年国际临床化学联盟 (IFCC)和美国临床生化学院 (NACB)分别发表文件[2 ,3] ,对心肌损伤血液生化标志物在心肌损伤中的应用提出许多重要观点。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和美国心脏病学院 (ACC)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结果 ,最近联合发表文件[4 ] ,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理解心肌梗死 (MI)并重新修订MI的诊断标准。文件对MI重新定义的内…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损伤和易损斑块生化标志物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桂 《四川医学》2008,29(7):932-9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病死率危急症,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曾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随着对ACS研究的深入,发现从稳定性心绞痛(SAP)发展到UAP、非Q波心肌梗死(NQMI)至Q波心肌梗死(QMI),是由轻到重的连续病理变化过程,而且在UAP阶段已发现有微小血栓形成引起的微小心肌损伤(MMD).因此,ACS实验诊断的关键是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而对易损斑块标志物的检测,则可预警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及梅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以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瓣膜成形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之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ST)以及结束后6 h、24 h、48 h、术后6 d的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 (cTnI)、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MB (CK-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β-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TnI在治疗6~24 h达到峰值,对照组则在治疗48 h~6 d达到峰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K、CRP、CK-MB、LDH、HBDH均在治疗24~48 h达到峰值,对照组则均在治疗48 h~6 d达到峰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各项标志物先后都有变化,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可以有效了解病情,对减少患者意外情况发生及降低治疗风险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云 《医学综述》2006,12(4):223-224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有关研究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类别及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作用的文献分析,为临床确诊心肌损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分别检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ST)及结束后6、24、48、72 h和术后6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和β-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分析其变化。结果:术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中除CRP外均在正常范围内,cTnI和CK-MB在术后6 h增高(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DH、HBDH于术后24 h增高显著(P<0.01),CRP则于术后48 h达到峰值。血清cTnI与CK-MB两变量间在TST~T6d为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和其他标志物比较,相关程度较高。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先后都有异常的变化,监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有益于观察病情,减少猝死和其他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治疗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王玉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40-1141
心肌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等;心肌缺血坏死的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组织损伤的确定性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现在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最早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发展到目前以蛋白质质量为主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