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急性CO中毒大鼠可能发生迟发性健忘症,与人急性CO中毒导致的迟发性神经综合征相似,所以实验拟通过对急性CO中毒大鼠的研究来探讨迟发性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的:观察急性CO中毒大鼠脑内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和记忆功能的改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西安高新医院检验中心;解放军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高压氧治疗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各25只。方法:将染毒组清醒大鼠放入自制染毒罐中,然后向罐内注入体积分数为0.999的CO气体。大鼠在罐内静式吸入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CO平均体积分数为3.451×10-3,60min后出罐。对照组不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记忆能力:染毒前和暴露后1,3,5,7d进行大鼠跳台实验,以跳台潜伏期为评价记忆保持巩固能力的指标,跳台潜伏期越短,记忆能力越差。②脑组织病理改变:暴露后1,3,5,7d跳台实验后,两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脑内病理损伤程度和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③应用SPSS 10.0软件分析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与组大鼠跳台潜伏期间的关系。结果:4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跳台潜伏期:CO暴露后1,3d,两组相比没有差别,但在CO暴露后第5和7天,染毒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②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CO暴露后1d,染毒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CO暴露后3,5和7d即明显减少,CO暴露后7d,可以观察到15%的锥体细胞发生死亡。③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减少与染毒组大鼠跳台潜伏期缩短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270,P<0.01)。具体的主要数据,研究的主要发现(给出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值)结论:主要结论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急性CO中毒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引起迟发性健忘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对42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痴呆、智能障碍、二便失禁为主,CT提示额、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密度降低。治疗主要为高压氧疗、激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结论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预后与急性期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昏迷时间长短、年龄、急性期是否及时行高压氧治疗、既往身体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189-192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探讨其综合治疗的方法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3—01/2000—10和CBMdise相关文章。 检索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急性一氧化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②不限定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40篇关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病的相关文献,24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从症状、体征、脑电图、脑CT、磁共振方面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治疗方法常采用:①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及维生素。②高压氧。②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④针刺疗法。影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预后的因素常与年龄、中毒程度、并发症及其救治的时间有关。 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导致脑病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及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存在睁眼昏迷。  相似文献   

4.
陈品 《临床医学》2013,(11):32-33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4例一氧化碳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作对照,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症多、昏迷时间长、高压氧疗时间短且晚,恢复期多有精神刺激性表现.结论 迟发性脑病多发于高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给予及早、有效的高压氧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蒋苏虹 《临床荟萃》1995,10(19):898-89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系指一氧化碳中毒后经抢救恢复,在数天至数周表现基本正常的假愈期后,一般假愈期2~60天,再度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症状。文献报道约有10%的急性一氧化碳严重中毒者经抢救恢复后会患发此病。病理基础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血循环障碍,可促使血栓形成,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甚至继发脑软化或广泛的脱髓鞘变所致。现就迟发性脑病的防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管内相关活性物质变化与合理调节综合治疗措施对迟发生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组药物治疗病人进行血浆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观察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Ⅱ组昏迷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迟发性脑病发生率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P<0.05,P<0.01),3组CO中毒病人急性期血浆MDA、ET-1处于高水平,恢复期治疗Ⅰ组下降较Ⅱ组和对照组明显(P<0.05,P<0.01),发生迟发性脑病病人下降明显迟缓。结论:血管内活性物质检测对病情估计,指导用药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参考意义,根据病情变化合理选择药物与应用高压氧并适当延长观察治疗时间是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脑病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后遗症,其发生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基础和临床各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从各个角度对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机制在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免疫学角度对其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15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中31例发生迟发性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为19.6%,与和一氧化碳接触时间、中毒后昏迷时间、年龄、颅脑CT低密改变、脑电图异常、高压氧治疗时间的长短等密切相关。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在一定程度上属可逆性改变,急性期采用高压氧、消除脑水肿、防治并发症等积极措施,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只有少数遗留永久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诱发电位检测的意义。方法:对4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和32例健康成人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SEP、BAEP和VEP的异常率分别为75%、32%和60.7%,结论:多项诱发电位对该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常在病人清醒后数日或2~3周内恢复,但是有一种部分患者在恢复后,间隔一定时间再度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称之为CO中毒的神经精神症状。常见继发症有痴呆状态,惊厥、癫痫、再度昏迷、浅感觉减退以及神经衰弱症群等。病发症的预后一般良好。除痴呆状态及再度昏迷愈后险恶外,其它续发症大多数均可恢复。常见继发症概括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 MP)的疗效.方法 对112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00年11月至2007年3月住院确诊为DEACMP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36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加高压氧治疗76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疗效分为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脑电图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胜任日常工作劳动.(2)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脑电图异常程度减轻,生活部分自理,但不能胜任日常卫作.(3)无效:病情无好转或减轻.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与t检验.结果 治疗组痊愈62例(81.58%),好转9例(11.84%),无效5例(6.94%),有效率为93.42%;对照组痊愈21例(58.33%),好转5例(13.89%),无效10例(27.78%),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智能下降(MMSE评分〈20分)14例(100%),尿失禁11例(78%);有6例患者HCT升高较明显,均值0.503±0.027;磁共振改变分白质弥漫性病变、皮质改变和神经核团改变3类,多合并存在;14例予改善循环治疗,9例予激素等治疗,好转率85%,未使用激素的5例皆好转。结论HCT升高可能是引起脑微循环障碍导致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原因之一,治疗上应严密监测患者该值的变化,监测和治疗的时间应不少于3-6个月;除常规高压氧治疗外,还应实施改善脑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DTI显示的FA值普遍减低,说明脑内长束纤维有脱髓鞘改变,激素的使用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治疗前最好进行DTI扫描,以便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大剂量神经节苷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均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神经节苷脂100mg,每天1次,疗程为20—30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脑电图检查、简易痴呆量表评分。结果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率65.71%(23/35),治疗组为37.83%(14/37),有明显降低(χ^2=5.60,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简易痴呆量表评分分别为(15.45±2.93)、(23.70±2.13)分,对照组分别为(14.88±2.84)、(20.33±2.0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简易痴呆量表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值分别为3.18、2.91,P均〈0.05);而治疗组在治疗后简易痴呆量表评分提高更明显(χ^2=6.28,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48%(32/37),明显高于对照组51.43%(20/35)(χ^2=7.72,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大剂量神经节昔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效果明显,优于高压氧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研究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机制 ,为进一步研究把相应的基因治疗引入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体重 15 0~ 2 5 0g的雄性SD大鼠 ,吸入 2 0 0 0~ 30 0 0ppm的一氧化碳气6 0min ,测定染毒后即刻和处死时碳氧血红蛋白 (COHb)水平 ,断头取脑 ,分离大小脑 ,分别以网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 ,经抗体结合荧光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示中毒后不同时间大小脑内Bax基因的表达量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大鼠大小脑均表现为中毒后即刻Bax表达有所增高 ,中毒后 2 4h达高峰 ,中毒后 7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诱发脑内Bax基因的表达 ,Bax基因表达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大鼠胼胝体损伤情况.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次腹腔注射CO制备迟发性脑病模型.于中毒后第1、2、3、5、7、14、20天和对照组各时间段取胼胝体,常规制备石蜡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色酸染色观察髓鞘变化.于中毒后第7天和对照组相应时间段每组各8只大鼠取胼胝体,透视电镜观察髓鞘变化.于中毒后第7天和对照组相应时间段每组各8只大鼠取胼胝体,蛋白印迹试验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相对含量.八臂迷宫实验训练并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光镜下观察见HE染色中毒组出现白质疏松、泡沫细胞形成,胶质细胞肿胀、反应性增生等变化,以中毒后第7天为著.变色酸染色可见中毒组因纤维脱髓鞘而出现淡染区、泡沫细胞形成,以中毒后第7天为著.透视电镜下见胼胝体髓鞘板层结构紊乱,出现松解、断裂.蛋白印迹试验显示,中毒后胼胝体MBP下降.结论 CO中毒后随着时间推移,大鼠胼胝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改变,评估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DN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40只SD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中毒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依达拉奉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4组S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数量。结果依达拉奉组逃避潜伏期及跨越平台次数优于DNS组及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P<0.05)。依达拉奉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DNS组及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改善DNS大鼠受损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腹腔注射法与吸入法建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动物模型的致死率、发病率。 方法将336只180~230 g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注射法组(n=80)、吸入法组(n=240)、空白对照1,2组(每组n=8),腹腔注射法组按150 ml/kg腹腔注射CO制备DEACMP动物模型,吸入法组按CO中毒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1 000 ppm组(n=80)(1 ppm=1 mg/L)、中等剂量3 000 ppm组(n=80)和高剂量4 000 ppm组(n=80),空白对照1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空气,空白对照2组放入充满空气的染毒箱内。动态监测尾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水平,并通过水迷宫检测DEACMP的发病。 结果3 000 ppm组、4 000 ppm组及腹腔注射组造模死亡率分别为37.5%(30/80)、61.3%(49/80)、40.0%(32/80)。3 000 ppm组死亡率低于4 000 pp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3,P=0.003);而与腹腔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6)。3 000 ppm组、4 000 ppm组及腹腔注射组DEACMP的发病率分别为40.0%(20/50)、41.9%(13/31)、14.6%(7/48)。3 000 ppm组DEACMP发病率高于腹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P=0.005);而与4 000 p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0)。 结论3 000 ppm吸入中毒法为最佳DEACMP造模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CO染毒组 (CO组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 :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 (P <0 0 5 ) ,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