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新一代全合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对革兰阳性菌及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阴性菌,有广谱和高效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是诺氟沙星的8倍。为了增加局部用药的药物浓度,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制备了复方左氧氟沙星滴鼻液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正>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属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学活性异构体,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眼科中主要用于角膜炎、结膜炎[2]、白内障术后[3]、结膜炎、麦粒肿、泪囊炎等,地塞米松(dcxamethasonc)可抑制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反  相似文献   

3.
徐晓雯  余兰香 《中国药师》1998,1(3):100-103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Mesylate,MSALVFX)是本所研制的一种新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氧氟沙星左旋体的甲磺酸盐。我们测定了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同类药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SALVFX是一种广谱、抗菌活性强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的MIC为0.12~1μg/ml,对革兰阴性菌的MIC为0.002~1μg/ml。对临床分离致病菌871株的活性均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是氧氟沙星的2倍。接种量、马血清、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MSALVFX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MSALVFX的杀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当,比氧氟沙星强2倍。  相似文献   

4.
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类抗菌剂。口服片剂已于1993年在日本上市,其药理作用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相似,对大多数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效,对厌氧菌也有中等效力。但左旋氧氟沙星在体外的抗菌力一般是氧氟沙星的二  相似文献   

5.
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加替沙星[1](Gatifloxacin)是新的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其化学结构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特点,抗菌活性强在保留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增强了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包括脆弱拟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旋氧氟沙星(LVFX)对167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种氟喹诺酮药物对多数受试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包括左氧氟沙星及其乳酸盐、  相似文献   

8.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水利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前者是旋光性S-(一)的氧氟沙星异构体。左旋氧氟沙星在体外的抗菌活性天般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两药对大多数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和寺氏阴性菌都有效,对多种感染有效,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并有的体液、组织分布性,其不良反应轻、细菌耐药性小等优点,左肇氧氟沙星由于构形的改变,在与氧氟沙星对比的试验中,左旋氧氟沙星按氧氟沙星一半的每日剂量,治疗下呼吸道感和有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9.
<正>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属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近几年,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因其抗菌谱广、  相似文献   

10.
阴道炎、宫颈炎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由绿脓杆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等引起的妇科感染疗效显著[1].  相似文献   

11.
王秀珍  王尔华 《药学进展》2004,28(11):502-507
目的:寻找具有更好抗菌活性的含硫三环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方法:在芦氟沙星母核的10位引入不同基团,设计并合成8个含硫三环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它们具有不同强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几个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优于芦氟沙星。结论:初步的体外抗菌实验证实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具明显的抗菌活性,甚至优于芦氟沙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用[(5-吡啶-3-基-1,3,4-二唑-2-基)硫代]乙酸与相应的芳酰肼缩合,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用试管稀释法,研究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其中多数化合物在体外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 含吡啶的双二唑杂环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叶发青  陈莉  黄金敏 《药学学报》2003,38(4):260-263
目的 研究含N-乙基-2-甲基-5-硝基咪唑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用含2-甲基-5-硝基咪唑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等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酯化合成目的物;测定目的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IIa~c,IIIa~f),其结构经MS,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化合物IIa~c的体内抗菌活性较明显。结论 化合物IIa~c显示了一定的体内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新型席夫碱和新的抑菌药物。方法:以木犀草素和磺胺甲恶唑进行缩合反应制成新的黄酮席夫碱化合物;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新的金属配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证其结构组成。结论:结果表明,新化合物对多种菌株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且优于各自的母体。  相似文献   

15.
(9S)-12-亚甲基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露  杨瑶  施阳  许蓬  雷平生 《药学学报》2005,40(5):423-427
目的合成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方法以红霉素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O,4″-O-二苯甲酰基-(9S)-9-O,11-O-异丙基-12-亚甲基红霉素与6,7-去氢-2′-O,4″-O-二苯甲酰基-(9S)-9-O,11-O-异丙基-12-亚甲基红霉素,进而合成相应(9S)-9-O,11-O-亚乙基-12-亚甲基衍生物。产物结构经13C NMR,FAB-MS确证。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制备11个红霉素衍生物,其中5个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9和12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论化合物9和12表现出较弱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类新型的4-哌嗪苯基噁唑烷酮-吲哚羧酸酯杂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S)-N-[[3-[3-氟-4-(哌嗪-1-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酮基]甲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经过2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认,7个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3a和4b的活性突出,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新的广谱、高效、低毒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7-(7-氨甲基-5-氮杂螺[2,4]庚烷-5-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测定其体内外活性。结果共合成了20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和HRMS确证其结构。其中5个目标化合物(22~26)有广谱活性,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活性。其中化合物24对所试的13株革兰氏阳性菌的MIC值均0.03 mg·L-1,其活性优于对照药克林沙星和加替沙星,对所试的6株革兰氏阴性菌,其活性相当于或低于对照药。结论化合物(22~26)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血根碱离子对化合物、白屈菜红碱离子对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寻找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抗菌药物。方法将血根碱、白屈菜红碱与多种有机酸制备成离子对化合物,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圈实验,比较制备前后化合物的抗菌效果。结果血根碱与苯甲酸、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形成离子对化合物之后抗菌活性增强,白屈菜红碱与乙酸、丙酸形成离子对化合物之后抗菌活性增强。结论一些结合小分子有机酸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将生物碱制备为离子对化合物的方法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胡国强  孙茂峰  李省  黄文龙  张惠斌 《药学学报》2006,41(12):1188-1192
目的研究氨基杂环肟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用4-氨基-3-甲基-5-巯基-[1,2,4]三唑与β-氯苯丙酮缩合、肟化、醚化得3-(4-氨基-5-甲基-均三唑-3-硫基)-1-苯丙-1-酮-O-(5-取代苯基-[1,3,4]噁二唑-2-甲基)肟醚目标化合物。用二倍试管稀释方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10个目标化合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该类杂环化合物有待进一步的结构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olysubstitution patterns in the aromatic ring of 5-(acetamidomethyl)oxazolidinone antibacterials (I)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re presented. Compounds I were prepared by the six-step synthesis described previously (Gregory, W. A.; et al. J. Med. Chem. [formula: see text] 1989, 32, 1673), electr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3-substituted compounds, and functional-group interchange reactions of 3,4-disubstituted compounds. Antibacterial evaluation of compounds I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gave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2,4- and 2,5-disubstituted derivatives have weak or n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3,4-disubstituted compound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4-monosubstituted analogues for small 3-substituents (smaller than Br), but decline rapidly for larger 3-substituents. 3,4-Annulated derivatives are comparable in activity to their open-chain analogues. 3,5-Disubstituted and 3,4,5- and 2,4,6-trisubstituted derivatives are devoid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