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定向于受损伤的血管内皮,并可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修复损伤血管的目的,因此,可用来治疗血管损伤。这一研究可能对介入放射学治疗血管性疾病如:血管闭塞及狭窄、缺血性疾病等,提供新的突破,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细胞来源、表面标志、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研究认为,来源于骨髓的内皮祖细胞(EPC)可通过生成内皮细胞参与体内新生血管形成。内皮祖细胞一旦释放人血液循环,将定殖于血管损伤部位,并参与血管内皮的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在体内外定向血管化,形成血管样结构。笔者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分布、分子标志、动员、凋亡、定向血管化及临床应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外周循环来源于骨髓的内皮祖细胞(EPC),对血管损伤后再内皮化和促进缺血组织内源性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些结果提示EPC与缺血性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一、EPC数量与缺血性疾病关系血管内皮完整性体现了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修复能力的平衡。过去认为,内皮细胞修复主要依赖周围内皮细胞移行和增生。但内皮细胞是终末分化细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祖细胞具有高度的分化增殖能力,可以定向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体内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和血管再生。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祖细胞在人工血管移植后内皮化中也起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具有参与血管再生和修复的功能,以及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潜能,在血管再生和新骨形成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骨折时,内皮祖细胞被动员从骨髓迁移至外周循环来促进骨折愈合。内皮祖细胞的移植治疗开辟了骨折不愈合新的治疗途径。该文就内皮祖细胞与骨折愈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严重的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治疗相当棘手 ,“治疗性的血管新生”是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即应用血管生长因子或其基因 ,促进缺血组织周围的血管新生和侧肢循环建立 ,改善局部组织供血。新近研究表明 ,这种血管生长因子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其实质是通过动员骨髓中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内皮祖细胞(EPC) ,向缺血组织游走并分化为内皮细胞 (EC) ,而发挥其血管新生效应[1] 。这种骨髓来源的EPC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重症缺血性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已迅速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一、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1.内皮祖细胞的起源和分布 :胚胎时期的血管…  相似文献   

8.
1997年Asahara等[1]发现人出生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根据其与胚胎发育中血管母细胞的延续关系,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EPC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呈现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也未形成血管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血管修复对该病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周血中存在着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祖细胞,能够促进损伤血管修复和生后血管再生。血浆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因子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动员、迁移、黏附和分化,促进血管修复和再生。现对体外循环后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情况及其与血浆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及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 ,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亦称为成血管母细胞或血管内皮干细胞,1997年由Asahara等[1] 首次分离并证实人类出生后的外周循环血液中存在着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EPC ,它在成年机体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一重大发现,为揭开血管新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目前,EPC在心血管及肢体缺血性疾病等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在整形外科领域,如皮瓣、组织扩张、损伤修复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1 EPC的来源胚胎期第13~15天,胚外造血启动,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的一些间充质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