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液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输血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但这些都无法完全杜绝输血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有很大潜力,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我国血站开展后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血液制备技术,可有效地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技术能提高血浆输注的安全性,本文针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血液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受到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和未知病原体的威胁。免疫介导的反应是输注血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血浆输注的两大风险是感染风险和免疫风险。亚甲蓝光化学法是目前我国用于血浆病毒灭活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灭活大多数脂质包膜病毒。为探讨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应用的安全性,本文对其灭活病毒的有效性、对凝血因子的影响、输注的不良反应及血浆残余亚甲蓝的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去白细胞四联血袋采集全血分离制备成新鲜血浆,加入1μmol/L亚甲蓝,置4℃、光照度30 000~35 000Lx的可见光下左右摆动照射30min。留取白细胞滤过前和亚甲蓝光照处理后新鲜血浆各10ml,分别计数白细胞并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总蛋白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结果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中Ⅷ因子和Ⅴ因子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减少不明显(P〉0.05);残留白细胞计数由(5.72±1.56)×106个/U下降到(1.14±0.37)×104个/U(n=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滤除白细胞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法对新鲜血浆处理前后的主要成分影响不大,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92袋,分别于病毒灭活前和病毒灭活后无菌留取血浆标本各1ml,对凝血因子(Ⅱ、Ⅴ、Ⅶ、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浆总蛋白(T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MB/光化学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后,凝血因子Ⅱ、Ⅴ、Ⅶ、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Fg和TP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要求。结论采用MB光化学法进行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过程中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20人份,根据新鲜血浆进行病毒灭活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上述两组标本进行PT、APTT、TT、Fg、FⅤ、FⅧ、TP测定.对照组,即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组,不进行病毒灭活,直接进行检测;试验组,即病毒灭活血浆组,先对其进行MB法病毒灭活,后再检测.结果:试验组中APTT、FⅤ、F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TT、Fg、TP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B法病毒灭活对于新鲜血浆中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因子FⅤ、FⅧ有显著影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滤除白细胞和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主要成分的生物活性变化。方法应用去白细胞四联血袋采集全血分离制备成滤除白细胞的新鲜血浆10袋(100 ml/袋),加入1μmol/L亚甲蓝并放置2~6℃,光照度为30 000 Lux的可见光下左右摆动照射30 min。留取白细胞滤过前和亚甲蓝光照处理后新鲜血浆各5 ml,分别计数白细胞并检测血浆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血浆蛋白含量和补体水平变化。结果 2种方法处理后的新鲜血浆白细胞滤除率>99.91%,APTT,FⅧ∶C、FⅨ∶C水平与处理前比较t值分别为3.041、8.039、3.617,P<0.05。FⅧ∶C,FⅨ∶C回收率均>81%。PT,FⅡ∶C Fib较处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C4水平较处理前变化不大。结论联合应用滤除白细胞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法对新鲜血浆处理前后的主要成分和生化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92袋,分别于病毒灭活前和病毒灭活后无菌留取血浆标本各1ml,对凝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浆总蛋(T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采用MB/光化学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后,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Fg和TP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要求.结论 采用MB光学法进行血浆病毒灭,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模型病毒进行的基本反应机制研究表明.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时形成的病毒RNA-蛋白交联是导致病毒灭活的主要损伤。此外,氧.特别是亚甲蓝被光激活后通过Ⅱ型途径所产生的单线态氧。对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对不同规格血浆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90份血浆(包含25份100 ml/袋和10份50 ml/袋)病毒灭活前、后的Fib、Ⅴ因子、Ⅷ因子和总蛋白含量,PT、APTT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20份病毒灭活血浆(包含10份150 ml/袋和10份200 ml/袋)的有效Fib、Ⅴ因子、Ⅷ因子和总蛋白含量;PT、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 Fib、Ⅴ因子、Ⅷ因子和APTT灭活前后差异比较:t值分别为10.30、14.09、12.15、5.00,P<0.05;TP的回收率为97.13%;Fib的回收率为82.1%;Ⅴ因子的回收率为81.3%;Ⅷ因子的回收率82.9%。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除Fib和Ⅷ因子有差异(大规格优于小规格)。结论经MB-P病毒灭活的血浆,提高输血安全的同时也造成有效成分一定程度的损失,在临床应用时应在原来的剂量基础上增加约20%的用量,同等输注量尽量减少使用的血浆袋数,有利于达到预期效果,也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甲兰(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鲜血浆经MB病毒灭活后.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MB浓度、FⅧ:C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95.11±1.36)%、(79.23±3.95)%、MB去除率(77.12±6.44)%.结论 利用MB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有一定影响,但血浆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丽  任少敏  刘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98-5898
自2005年以来,本站已对部分血浆进行了病毒灭活,临床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并且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本站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已知细菌的效果.方法 用高浓度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作为指示菌株,接种入血浆,采用 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筛检,观察细菌灭活效果.结果 亚甲蓝结合可见光照射后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细菌,而未灭活的血浆样本通过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到细菌.结论 初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甲基蓝与可见光结合可高效灭活脂包膜病毒,如输血传播的HIV、HCV、HBV等,血浆成分没有免疫学特征改变和新抗原产生,大多数血浆蛋白成分活性均未降低。亚甲基蓝作为光敏染料不可逆地插入病毒核酸,诱导断裂缺口产生,导致病毒功能和遗传结构基础破坏。MB的毒理学性质渐已阐明。静脉注射用MB可随血浆输入人体,未发现输血后副反应。MB/光化学法灭活单袋血浆中的病毒为成分输血的血液制品提供了更为安全、简便的病  相似文献   

15.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方法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亚甲蓝/光化学法可有效地灭活血浆中的病毒。为进一步观察该法对灭活血浆中诸成分的免疫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用灭活病毒的条件处理单采血浆。将合有1μmol/L亚甲蓝的血浆置于照度为40000lux的可见光下,在室温条件下处理1小时。结果表明,除凝血因子调,PT和APTT有一定程度降低外,其它血浆蛋白活性未见明显变化,血浆中的白蛋白、葡萄搪、多种无机盐含量及血浆pH值未受影响。处理后的血浆经不同电泳及免疫化学技术分析,未见新的抗原产生,电泳迁移率与未处理组相同。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对大多数血浆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过程中,采用不同光照度对血浆进行灭活,探讨血浆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找出对血浆影响最小的灭活光照度。方法将300袋机器单采血浆(200ml/袋),处理为含MB浓度为1μmol/L的MB血浆。分3组(100袋/组),分别置于3种不同光照度下处理35min(其它灭活条件相同),并检测血浆相关质控指标。结果在MB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的过程中,不同光照度对血浆总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会造成不同影响,而对血浆其它主要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初步证明,当可见光的光照度为30000—33000Lux时,MB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的主要成分和生化指标变化最小,较适合于输注人体。  相似文献   

17.
18.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病毒的灭活效果,探讨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含胎牛血清的悬液内加入3.0μmol/L亚甲蓝,经15 000LUX的光照强度下照射5 min,可使滴度6.50 lg TCID50辛德毕斯病毒下降至检测限以下。在上述条件下处理后的标本经定量RT-PCR方法检测,随亚甲蓝浓度的增加,病毒核酸拷贝数逐渐降低。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灭活法对含血清的悬液内辛德毕斯病毒具有明显破坏作用,病毒核酸受损程度随着亚甲蓝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病毒感染滴度的降低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