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了274人微量指血乙肝病毒(HBV)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自身静脉血(常规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0例正常献血员总符合率达100%,N/Cutoff值均<1.00。36例阳性确诊患者,各项标志物检测总符合平均>94.0%,阳性的N/cutoff值均≥1.00。138例随机患者各项标志物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4.2%、94.9%、90.3%、98.6%和96.O%。两种方法测得各项标志物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2.
用层析荧光法和ABC-ELISA法检测了20例小细胞肺癌(SCLC),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5例良性肺疾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BB(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表明:SCLC组血清CK-BB和NSE含量高于其它3组(P<0.001);4组血清的CK-BB均值分别为30.2、8.4、6.3和4.3IU/L,NSE分别为52.2、12.7、10.3、和9.2ng/ml.以9.5IU/L(CK-BB)和20.8ng/ml(NSE)为正常值上限,SCL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70%(CK-BB)和80%(NSE),高于NSCLC组(P<0.005)。SCLC血清CK-BB和NSE显著相关(r=0.7934,P<0.001),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0%,特异性提高到94%。因此,作者认为血清CK-BB和NSE可以作为SCLC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在成人膜性肾病中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国柱  章友康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9):540-542,I051,T001
为了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成人膜性肾病(MN)发病中的作用。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7例MN,患者肾组织中的HBV抗原进行了检测。年龄小于30岁者26例,30~50岁者32例,大于50岁者9例。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分别是73.1%(19/26),75%(24/32)和33.3%(3/9)。50岁以上MN患者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显著低于50岁以下年龄组(P<0.05)。MN患者肾组织中以HBsAg检出串最高,67.2%(45/67),HBcAg检出率22.4%(15/67),HBeAg仅1例阳性;HBV抗原总阳性率68.7%(46/67)。以30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为对照,HBsAg检出率10%(3/30),HBcAg、HBeAg均为阴性。HBV抗原总阳性率10%(3/30)。MN组肾组织内HBV抗原检出率显著高于MsPGN组(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HBV抗原及其相应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膜性肾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HBsAg可能是最主要的致病抗原。  相似文献   

4.
报道超灵敏促甲状腺素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该试剂盒的灵敏度高,最小可测值0.15μIU/ml;特异性强,与hCG、LH、FSH无交叉反应;回收率96%~105%;批内变异系数3.63%~6.45%,批间变异系数2.54%~7.71%;货架时间8周.初步临床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53.3%的病人用PCR可从清和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HBeAg阳性和抗-NBc-IgM阳性的患者100%可以检出HBV-DNA,而仅抗-HBc-IgM阳性的患者HBV-DNA的检出率为66.7%。13例乙肝血清学复制标志阴性的病人中有5例(38.5%)也可检测出HBV-DNA。在HBsAg转阴的3例病人中有1例可从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  相似文献   

6.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53.3%的病人用PCR可从血清和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HBeAg阳性和抗-HBc-IgM阳性的患者100%可以检出HBV-DNA,而仅抗-HBcIgM阳性的患者HBV-DNA的检出率为66.7%。13例乙肝血清学复制标志阴性的病人中有5例(38.5%)也可检测出HBV-DNA。在HBsAg转阴的3例病人中有1例可从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  相似文献   

7.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临床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对54例HCVRNA阳性标本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HaeⅢ春5’NC区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4种酶切类型:HCV Ⅰ型感染3.7%(2/54),HCVⅡ型感染77.8%(42/54),HCVⅢ,Ⅳ型感染11.1%(6/54),HCVⅡ/Ⅲ,Ⅳ型混合感染7.4%(4/54);  相似文献   

8.
制备抗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NS5a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含该杂交瘤细胞的腹水对石蜡包埋肝组织细胞中的HCV-NS5a抗原进行免疫组化测定,同时用抑制法检测67例丙肝血清中的HCVNS5a和NS3抗体分布,并与NS3单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融合后的阳性克隆中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8B2,6F11,4C6和7D9。这4株单抗与NS5a抗原有良好的反应性;与HCV核心区多肽,NS3区表达多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均无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在HCV感染肝组织中,NS5a抗原阳性占54.9%(17/31),而NS3抗原阳性占51.6%(16/31),抗原分布多呈包涵体分布,少数病例为胞浆型,1例NS5抗原呈核型表达。在67例抗HCV阳性血清中,NS5抗体阳性40例,占59.7%,而NS3阳性47例,占70%。结论此法制备的单抗有强特异性,在开展HCV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将市售HCV-IgG诊断试剂盒加以改良,建立了HCV-IgM抗体检测方法,与抗HBc-IgM,抗HBs-IgM,抗CMV-IgM,抗RV-IgM,RF及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均不起反应。正常人群中抗HCV-IgM阳性率为1.5%(1/68),抗HCV-IgG阳性的43例血透患者检出抗HCV-IgM14例(32.6%),12例输血后肝炎抗HCV-IgM全部阳性。以上结果表明,抗HCV-IgM可作为输血后HCV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938例住院患者血清HBV一M五项及抗一HCV的检测结果分析,HBV一M五项阳性347例,阳性率为39.2%;抗一HCV阳性33例,阳性率为3.5%;HBV与HCV混合感染26例,阳性率为2.8%。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仍以HBV感染为主,HBV与HCV可能存在相同的感染途径,与自然人群比较,住院患者的HBV感染率(39.2%)明显高于自然人群(10~15%);住院患者HCV感染率(6.3%)亦明显高于自然人群(1.55%)。并提出医院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于1995年4-6月用ELISA对四子王旗93例饮食服务人员进行了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HBV,HCV,HDV总感染率为31.2%,HBV阳性28例,感染率为30.1%;HCV阳性3例,感染率为3.2%,其中有2例合并HBV感染;HDV阳性2例,感染率为2.2%。HBV阳性者中抗-HDV阳性率为7.1%。HBV感染率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一种无创伤性血清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技术,作为消化性溃疡(PU),慢性胃炎(CG)以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Hp感染的快速诊断和Hp清除与否的指标,并和内镜活检尿素酶法,直接细菌染色法比较,以确定Hp血清免疫荧光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内镜诊断的PU28例;CG122例及正常人30例,共180例,均经尿素酶及Hp染色两法测试.两法均阳性者100例(PU17,CG83),阴性50例,还有阴性健康者30例.结果:免疫荧光法测试结果,在前两法阳性组的阳性率为96%(96/100),阴性组的阳性率为22%(11/50),阴性健康组的阳性率为3%(1/30).结论:Hp血清免疫荧光与非免疫荧光比较,前者对Hp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粘膜内Hp定位清晰.  相似文献   

13.
用血液冲洗透析(WBHD)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病人进行了632人次血液透析(HD)疗效观察,并与651人次的传统HD对照。结果,WBHD4h组病人血BUN及血Cr平均透析清降率(148.2±14.2ml/min及96.2±10.7ml/min)明显高于传统HD5h组(100.6±12.9ml/min及77.1±13.1ml/min,P<0.01),WBHD组病人血压不稳定发生率(5.5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P<0.01)。因此,WBHD可提高HD效率,缩短HD时间,是一种良好的、易于普及的HD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3段分别代表HEV3个基因区的合成多肽,研制成ELISA抗HEV检测试剂。此试剂对IgG及IgG检测出阳性率在急性NANBNX肝炎患者中分别为54.1%(53/98)和33.7%(33/98),在其他疾病患者正常献血员中则分别为2.7%-6.3%和0%-2.6%。与Genelabs重组抗原生产的检测试剂比较,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其阳性符合率为90.0%,阴性符合率为98.5%,总符合率为97.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院100例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100例中有HBV感染者88例,无HBV感染者12例。男:女=6.69:1。乙肝组发生PHC以30~39岁者居多,占40.9%;平均发病年龄为37.3岁。无乙肝组以50~59岁为多,占41%,较乙肝组明显滞后。故认为,HBV感染并发肝硬化10年以上及HBsAg与抗-HBe阳性均可视为发生PHC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C33c抗原及核心抗原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V两种抗原及HBxAg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定位及分布。结果:HCVC33c抗原位于癌细胞或肝细胞的胞浆内;HCV核心抗原在癌组织主要呈核阳性,在癌旁肝以胞浆阳性为主。HCVC33c抗原在癌组织及癌旁肝的阳性率分别为60%(21/35)及100%(21/21),HCV核心抗原在上述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7.8%(29/33)及61.9%(13/21);HBxAg在两种组织中检出率分别为74.3%(26/35)及76.2%(16/21).C33c及HBxAg双阳性分别为48.6%(17/35)及76.2%(16/21).结论:除HBV感染外,HCV感染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肝细胞场(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组织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嵌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组织中的HBVDNA和HCVRNA。在69.2%(18/26例)的HCC患者中检出了3.65-89.06ng不等的AFB1/g肝组织;HBVDNA和HCVRNA检出率分别为90.5%(57/63例)和12.7%(8/63例)。其中,AFB1和HBVDNA重叠检出率为61.5%(16/26例),HBVDNA和HCVRNA重叠检出率为7.9%(5/63例),4例HCC患者重叠检出了AFB1、HBVDNA和HCVRNA;同步检测对照组5例,无1例出现这种情况。结果表明,上述3种因素均与人类肝癌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存在协同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国产血清果糖胺(FMN)试剂盒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该法的线性为0.8mmol/L~4.0mmol/L,精密度批内CV为2.16%~2.64%。批间CV为2.98%~3.82%,回收率为97.6%,血清Vitc浓度在2.47mg/dl以下无干扰,参考值为1.72mmol/L~2.94mmol/L。结论:国产血清果糖胺试剂盒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9.
88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与HBV-M,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90.91%。用PCR法检测发现血清HCVRNA阳性12例(13.64%);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人的肝癌组织中8例HBVDNA阳性;1例肝癌组织中同时检出HCVRNA与HBVDNA。结果表明,本组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关,而与HCV感染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50例肝炎后肝硬化(CIR)患者的血清标本回顾性地检测了HBV、HCV及HDV感染标志,结果HBV感染率为100%,HCV感染率为39.3%,HDV感染率为42.0%,有62.7%CIR患者重重叠感染了二种以上肝炎病毒。其中二重感染率:HBV/HCV20.7%,HBV/HDV23.3%,三重感染率为18.7%,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或P<0.05)。结果提示,HBV、HCV和HDV感染与肝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导致肝病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