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六章 肝胆病证1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其主要症状 ,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 1 诊治要点 阳黄为黄疸鲜明如橘 ,甚则色黄如金 ,发病较急 ,病程尚短 ,或伴有身热 ;病重者 ,热毒内陷 ,可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称为急黄。阴黄为黄疸晦暗如烟熏 ,病程  相似文献   

2.
验方治黄疸     
验方治黄疸文/唐德江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胆道疾患和溶血性黄疸等疾病。本文介绍一些验方,患者不妨一试。1茵陈蒿,鲜者200克,干者50克,水煎口服,日服2次。忌食辛辣。2泥鳅鱼7条,活吞入胃,每日1...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1-4],结合个人实践与体会,将常见肝胆病证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概述如下:黄疸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本病证包括阳黄、阴黄与急黄,黄疸常并见于其他病证,如胁痛、胆胀、鼓胀、肝癌等。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相当于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以及出现黄疸的败血症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一)阳黄1、热重于湿[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恼,腹部胀满,口干而…  相似文献   

4.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中医对于黄疸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内经》时期就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而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等五种,对各种黄疸的病机、症状进行了细致  相似文献   

5.
茵陈鸡蛋茵陈60克,鸡蛋6枚,同煮至鸡蛋变成黑色即成。只吃鸡蛋,每日2~3枚,不拘时服,以治愈为度。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症见身黄、目黄、尿黄、乏力等。栀子根蛋栀子根30克,鸡蛋2 枚,共用水煮半小时,去渣及蛋壳,每日1剂,分2次空服。治疗湿热型黄疸,以身目鲜黄为主,伴发热、右胁肋部疼痛,口苦口渴等。茵茅柴蛋茵陈15克,白茅根18克,柴胡5克,鸡蛋2枚。加适量水同煮15分钟,去渣及壳,再把鸡蛋入药汁中煮5分钟即成。治疗肝病黄疸而兼有表证者,症见口干口苦,胁肋部疼痛、身体面目、小便具黄,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颈强等表热症…  相似文献   

6.
1979年,已72岁高龄的著名新闻学家萨空了突然出现目黄、面黄、身黄、小便黄的黄疸症状。当时北京医院的名医认为萨老的黄疸可能是癌瘤所致。必须立即进行剖腹探查确诊,然后切除癌瘤。但这一诊疗方案竟遭到了年岁已高、身体虚弱、脑血栓刚愈的萨空了及家属的暂时拒绝。因萨老恐怕身体难以承受剖腹探查及切除癌瘤之大手术。故自作主张地认为先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后再作是否手术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黄疸新生儿中选取100例,分别采用蓝光照射和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对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脘腹痞满、身目俱黄、口干、发热等症状的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 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报道 ,说明对于某些原因不明的肝硬化或并发病毒性肝炎的儿童和青少年 ,尤其有家族史者 ,要高度警惕肝豆状核变性。对于肝硬化伴有凝血障碍的病人 ,要慎用活血药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男 ,14岁 ,因“目黄、身黄 50d”于 1996年11月 2 9日入院。入院前 50d ,患儿被父亲发现全身皮肤及眼轻度黄染 ,伴乏力、尿黄 ,即送到某医院诊治 ,经B超、腹部CT示“肝硬化” ,经治疗 4 7d(具体用药不详 ) ,黄疸减轻 ,出院诊断 :黄疸查因 ?肝硬化 ?随后到我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起病以来无皮肤、粘…  相似文献   

9.
药蛋治肝病     
万喜 《东方药膳》2004,(3):20-20
菌陈鸡蛋方:菌陈60g,鸡蛋6枚,同煮至鸡蛋变成黑色即成。只吃鸡蛋,每日2-3枚,不拘时服,以治愈为度。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症见身黄、目黄、尿黄、乏力等。  相似文献   

10.
正方一退黄汤组成茵陈、薏苡仁各10~15克,丹参5~10克,甘草1~3克。功效清热利湿退黄,健脾和中。用法加水150毫升煎至50毫升,加少许葡萄糖喂服,每日1剂,3~5剂为1疗程。主治新生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相似文献   

11.
平日大家所说的“肝炎”多是指“传染性肝炎”,即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戌肝。有些人在治病吃某些药物时出现了黄疸(眼黄、身黄、尿黄或呈酱油色)和转氨酶升高,就归罪于药物引起了肝炎,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够恰当。 平时用正常剂量进行药物治病过程中,可引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害或药物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2.
白钢 《家庭健康》2011,(3):49-49
提起黄疸.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黄疸型肝炎。其实,黄疸也分内科黄疸和外科黄疸。大多数情况下,内科黄疸是指黄疽性肝炎。因为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患了肝炎后,肝细胞受损害。胆红素直接入血。把巩膜及皮肤染黄。就形成了内科黄疸。除此之外.还包括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损害性黄疸。  相似文献   

13.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蓬勃,此时也正是某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甲型肝炎易在此季猖撅。甲型肝炎最大的特征是导致黄疸,如目黄、身黄、尿黄,同时伴有胁痛、纳差、恶心欲呕等。对黄疸病,我国古代就发现了良好的诊治方法和药物,所应用的药物最主要的就是茵陈。说到茵陈,人们对其并不陌生,此药早在汉代就用于治疗黄疸病了。茵陈一般在农历三四月间采收,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是说茵陈应在春天采收作药物,到了五六月就不能人药了,只能当柴火烧。三四月采收的茵陈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相似文献   

14.
健康Q&A     
正可以使用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疸吗?A新生儿和小婴儿吃了茵栀黄制剂(或颗粒)不但可能会影响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腹泻,还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影响纯母乳喂养成功。另外其药物说明还明确提出:不良反应、药品禁忌尚不明确。试想,对于这样研究还不明确的药物怎么可以给发育稚嫩的新生儿吃呢?更何况对于没有达到病理性黄疸的小儿,即使不给茵栀黄口服液,也会自然退黄,对于病理性黄疸除了根据病因进行处理外,必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不包括胆汁排泄障碍性黄疸)的方案有:①单纯光疗;②光疗+菌栀黄注射液;③光疗+白蛋白;④光疗+白蛋白+菌栀黄注射液;本文通过4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和统计分析,得出最佳治疗方案为光疗+白蛋白+菌栀黄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肉联厂1990年共屠宰生猪194,744头,经宰后检验,检出脂肪黄染并按黄疸处理的猪计299头,检出率占0.15%。因为在历年的宰后检验中,均系以感官检验鉴定三黄(黄疸、黄脂、黄脂病)并予以处理。所以把黄疸当黄脂、黄脂当黄疸,这种错判漏检问题也是在所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阻黄)是胆道外科的主要疾患之一,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解除梗阻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临床上,阻黄的原因有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之分,处理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一、恶性阻黄的外科治疗恶性阻黄的直接致死原因主要为黄疸、胆道感染和脓毒血症,因此如何控制黄疸,保护肝细胞功能和预防感染,以及由阻黄所致的全身各脏器功能的变化,是提高恶性阻黄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对恶性阻黄是否行术前减黄的争论目前仍有较大分歧,综合我们的经验及国内外的文献报道[1],现在大多倾向不主张穿刺置管外引流作为拟行治愈性切除手术前的准备,因为这并不…  相似文献   

18.
《社区医学杂志》2007,5(2):29-29
<正>1茵陈粥茵陈,加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至米烂汤稠,加白糖少许,稍煮一沸即可。每日2~3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出现身目俱黄,尿黄如浓茶,恶心、乏力,舌红苔黄腻患者。2基黄煲鸡蛋田基黄,鸡蛋,同煲,饮汤吃蛋。治疗急、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采用继续母乳喂养,不需住院,给予口服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西药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方法。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总有效率为100%。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停母乳喂养、光疗等治疗方法。结论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加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母乳性黄疸.是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金 《健康生活》2010,(5):24-25
温热,类似传染性疾病的范畴。其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疼、身酸痛,口淡、厌恶嗅油味。甚至皮肤呈黄疸、淤血、斑疹、谵语、小便黄或赤。有的还出现痈疽毒疮,咽喉肿痛,古人喻为暑疡。有的上吐下泻,里急后重,腹部疼痛,古人喻为绞肠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