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声门上癌的扩展方式。方法:对40例声门上癌喉切除标本的大组织连续切片及术前喉头病变的喉内窥镜检查所见,进行了对比。结果:声门上癌极易通过会厌根部侵入会厌前间隙,术前内窥镜下会厌部的饱满隆起,会厌后屈、会厌根部弥烂及溃疡形成是癌组织侵犯会厌前间隙的重要标志;癌组织也可通过声门侧间隙或粘膜表层侵及声门区。结论:术前通过内窥镜对肿瘤外形的观察,有助于术前准确判断TNM分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癌的螺旋CT表现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38例喉癌的螺旋CT资料。结果38例喉癌包括声门癌16例,CT扫描见单侧或双侧声带增厚或呈结节状肿物,也见前后联合、环勺间隙受侵;声门上癌5例,表现为病变侵犯单侧或双侧喉室、假声带或会厌前间隙与喉旁间隙,会厌软骨喉面可不规则;声门下癌3例,表现为声门下软组织局限性增厚或肿块,突向气管内;跨声门癌14例,表现为较大组织肿物跨越喉室生长,喉前皮腔受压变窄,环状软骨、勺状软骨破坏。9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对判断喉癌病灶的部位与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但在诊断早期喉癌或向周围侵犯程度较轻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喉连续切片观察的方法对50例会厌癌的局部生长扩散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会厌癌在局部生长扩散的特点是向前上发展,侵及会厌前间隙占74%,特别是舌骨下会厌癌早期(T_1T_2)就有51.4%侵及会厌前间隙;会厌癌侵及会厌舌面占58%,侵及会厌谷30%,侵及舌根18%:会厌癌很少向下发展累及声带。会厌癌以中、低分化为主,多呈溃疡型。会厌前间隙受累是临床与病理分期不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跨声门癌浸润声门旁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的特点及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对50例跨声门癌喉切除标本和30例35侧颈廓清大体标本行连续切片观察。结果:声门旁间隙的浸润率为78% ,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9% 。会厌前间隙的浸润率为46% ,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5% 。随着肿瘤T分级增高,肿瘤增大,声门旁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的浸润率增加。结论:声门旁间隙易受累,并易突破该间隙;浸润会厌前间隙的途径与声门上癌不同,支持跨声门癌为单独一型,应慎行部分喉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5例声门上癌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将声门上癌根据肿瘤生长主体部位不同分为会厌癌(50例)、会厌室带癌(124例)、室带癌(11例)、杓会皱襞癌(10例)。并根据浸润特点、浸润途径及生长方式、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会厌室带癌在声门上喉癌中居首位(63.6%)。浸润途径有2种:①向前上发展由会厌前间隙(117例)达会厌舌面(27例);②向下发展由声门旁间隙(89例)至声带表面(32例),或由前连合区直接浸声带。生长方式多以团块型和纵生团块型为主(78%)。病理分期P3、P4占80.5%。而会厌室带癌P3、P4为55%。提示会厌室带癌浸润范围较广,组织分化程度Ⅰ~Ⅱ级占78.5%,以高分化为主。  相似文献   

6.
对118例声门上型喉癌进行全喉连续切片观察,重点对会厌间隙受累及的途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其中会厌间隙受累90例,占76.3%;累及会厌间隙的途径以经会厌软骨小孔及经会厌根部为主;累及会厌间隙的范围以部分占据会厌间隙为主,占46.6%;声门上型喉癌的最大直径与会厌间隙受累之间成正比关系。会厌、会厌室带癌均大于2cm,一经临床诊断均已侵犯会厌间隙,临床上难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术前未经放疗的70例喉癌标本,通过连续印片,观察喉癌传播的病理形态,探讨喉内屏障作用。结果表明,前中线间隙(包括前联合腱)、声门旁间隙、喉内透明软骨膜、喉室等具有喉内屏障作用。若前联合腱被肿瘤侵及,喉软骨架易受累及;喉室能将声门上癌阻止在声门旁间隙之上部。这对于保留功能的喉癌切除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凡彬 《中原医刊》2007,34(4):17-19
目的 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 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软骨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结论 虽然研究表明CT诊断喉癌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CT诊断明显高于喉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保存喉功能手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跨声门癌局部生长扩展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跨声门癌局部浸润扩展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跨声门癌喉全切除标本制成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系主体位于喉室或以喉室为中心。浸润方式以粘膜下深层浸润为主,占90%(45/50),跨声门癌向外早期侵入声门旁间隙,并沿该间隙以基本均等态式纵向跨区浸润扩展,结论:跨声门癌原发喉室,其局部浸润扩展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均不同于其它类型喉癌,应列为单独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临床手术的安全切缘。方法:分析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167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全面评估肿瘤,依据肿瘤特点分别采用甲状软骨中份旁侧入路,环甲膜入路,气管入路,咽侧入路,会厌谷入路,会厌根入路,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分期与特点切除范围相应不同;记录肿瘤扩展范围、复发、喉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统计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3、5年失访分别为3例和4例,按复发和死亡计。3、5年复发率为15,122(12.3%)、23,94(24.5%),生存率为110/122(90.2%)、73/94(77.7%);19例复发中单纯局部复发11例,单纯颈部复发5例,颈部和局部复发3例,颈部复发8例中,Ⅱ、Ⅲ、Ⅳ区、气管旁、锁骨上分别为3、2、1、1、1例。淋巴结转移为231,1332,声门区13,198,声门上区110,554、跨声门型103,532,声门下区5,48;其中Ⅱ、Ⅲ、Ⅳ、Ⅴ区分别为121、78、13、9枚,喉前淋巴结6枚,气管旁淋巴结4枚。喉外侵犯甲状软骨板19例,甲状腺11例,气管6例,接力肌4例,胸骨舌骨肌2例,舌根9例。前连合、浸润性生长的深面切缘、会厌前间隙和舌根、披裂周围、软骨切缘以及Ⅱ区、喉前、气管旁淋巴结、甲状腺容易出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全面评估肿瘤、操作技术熟练,依据原发部位、分期、范围与生长特点采用适合的入路,充分暴露肿瘤,避免在肿瘤中操作,可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癌的CT表现,根据CT征象对肿瘤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00例喉癌包括声门癌55例,声门上癌25例,声门下癌10例,跨声门癌10例;CT能够较好地显示肿块的存在、边界和范围,并提供结构间隙,甲状软骨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结论 CT能很好也显示喉癌的大小、部位和侵犯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对正确选择外科手术方案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跨声门癌与声门上癌的差异。方法:50例跨声门癌及100例声门上癌喉全切除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跨声门癌主体位于喉室或以喉室为中心向声门上区、声门区以基本均等态式浸润扩展。粘膜下深层浸润方式占52%(26/50)。声门旁间隙受累为82%(41/50),呈以喉室为中心的对称性浸润。甲状软骨受累率为52%(26/50);声门上癌主体位于喉室以上的声门上区。粘膜下深层浸润方式占9%(9/100)。声门旁间隙受累为48%(48/100),呈非对称性浸润。会厌软骨受累28%(28/100)。结论:跨声门癌在临床、病理等诸多方面不同于声门上癌,应列为独立型的跨声门喉癌。  相似文献   

13.
贯声门癌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近20年对86例贯声门癌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进一步探讨贯声门癌临床存在的意义。方法:分析贯声门癌的临床表现,手术、转移、组织病理学研究及随访资料。结果:贯声门癌有别于声门上、声门型喉癌T2、T3期。86例贯声门癌做全喉切除术63例,次一喉9例,扩大垂直半喉14例。同期行颈表术47例。>7cm的贯声门癌585,侵4及喉骨架、46%扩展至喉外以及71%的颈转移率。随访结果。5年生存率55.4%,10年29.72%,15年及以上18.925,结论:贯声门癌作为临床的一种特殊类型有实际, 门旁隙隙的局部解剖特点是导致贯声门癌易广泛扩展和颈转移的原因,对贯声门癌的治疗原则应是在手术同时行选择性颈廓清,术后补充放疗。  相似文献   

14.
喉癌的治疗有二个重要问题,一是提高治愈率;一是术后恢复发音与讲话能力。前者已另文论述。现对术后恢复发音与讲话能力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 1977年12月起,共完成喉癌病人全喉切除加喉重建术7例。全部经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年龄最大62岁,最小45岁。男6例,女1例。病变部位:真假声带、喉室、前联合4例;喉前庭会厌喉面根部稍下方1例;假声带与会厌披裂皱襞之间2例。病变范围局限于喉部,侵犯肌层,但软骨未浸润,颈淋巴结未触及,其中1例合并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二)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喉内癌(包括声门区、声门上和声门下区癌,会厌喉面癌)。禁忌症:颈淋巴结转移已固定者:癌肿已侵犯颈部皮肤;食管受侵犯者。(三)治疗方法 (1)本组全部用针麻,个别加普鲁卡因局部浸润。(2)“T”型切口。(3)上在舌  相似文献   

15.
喉癌全喉切除139例,其中Ⅱ期9例,Ⅲ期64例,Ⅳ期66例。Ⅳ期中48例向喉外扩散。全喉切除伴颈廓清术135侧次。癌向喉外扩散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声门上癌向喉外扩散率最高,最常见是向舌根部扩散。跨声门癌最常见是向梨状窝扩散。术前触及到颈淋巴结80例,其中N_144例,N_233例,N_33例。声门上型颈淋巴结术后阳性率68%,声门型40%,跨声门型54.5%。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前额侧部分喉切除会厌下移成形术闵钟云于宗洲刘霞白玉鞍钢铁东医院耳鼻喉科(114002)前额侧部分喉切除术主要适用于治疗声门癌的肿瘤已从一侧声带越过前联合,侵润到对侧声带前段,不适于用垂直半喉切除术治疗的病例。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大,如果成形修补喉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2年至2000年收治的180例喉声门上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结果喉声门上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5.6%,双侧转移率Ⅱ区为53.6%,Ⅲ区为42.9%~50%,Ⅳ区为10.7%,Ⅴ区为3.6%~14.3%。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和T分期是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主要转移部位为双侧Ⅱ区、Ⅲ区淋巴结;原发肿瘤部位和T分期是喉声门上型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文静  李建安  汪洋 《吉林医学》2012,33(7):1369-1371
目的:多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喉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拟诊为喉及下咽癌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同时做MPR重建。将CT轴位、MPR、二者联合图像结果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会厌、披裂、真假声带、梨状窝、会厌前间隙及颈部淋巴结三组图像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前联合及喉旁间隙的受侵三组图像准确性有着显著性差异,联合图像准确性高于MPR;三组图像对8个部位总的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且联合图像与横断面图像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断面薄层CT是评价病变的性质和范围的基础;MPR是横断面图像的有益补充;横断面图像联合MPR能提高术前评估肿瘤侵犯范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后会厌在喉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L  Luan X  Pan X  Xie G  Xu F  Liu D  Lei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03-1305
目的:探讨会厌在喉癌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82-1999年间因喉癌行喉部分切除并实施会厌喉功能重建术,共168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168例患者中,声门上癌25例,声门癌140例,声门下癌3例。根据病变情况不同,采用相应的切除方式,以残存会厌下移重建喉功能。结果:168例患者中,135例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80.36%。所有患者均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无误吸。全部患者3年生存率为89.48%,5年生存率为74.14%。结论:会厌是喉部分切除功能重建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晚期喉癌的有效治疗为外科手术。传统经典的手术是全喉切除术,术后患者因丧失语言功能而致残。自1973年到1988年我科对138例喉癌T_3T_4病变进行部分喉手术治疗研究,获得较高中存率,保存了喉功能。病例资料 139例中,男112例,女26例;年龄自35~76岁。病理全部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声门上型106例,声门型32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规定:T_3病变已有深部侵润(会厌前间隙或声门旁间隙侵犯、杓状软骨固定),T_4病变已有喉外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