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阻滞复合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剖胸手术快速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例患者Ⅰ~Ⅱ级剖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麻醉,静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压、心率的变异性,总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异丙酚、维库溴铵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围术期间的心率和血压较对照组的波动小,P<0.05。观察组的麻醉总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异丙酚、维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h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能够减轻胸部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可确保患者术后迅速苏醒,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术后出血及心包填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和心包填塞的发生原因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复习本院心外科17年内9858例CPB心内直视手术中187例因术后出血或心包填塞而再次行剖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出血的程度及再次行剖胸手术的时间,探讨术后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特点。结果 再次剖胸手术中出血44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126例、延迟心包填塞17例,死亡18例,再次剖胸手术的死亡率为9.9%。再次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20例,瓣膜疾病64例,冠心病2例。结论 减少CPB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出血或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采取果断措施尽早行再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肺不张是剖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剖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和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便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并提高其治愈率,以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我科行剖胸手术的355例患者中发生肺不张的资料和处理措施.结果 355例行剖胸手术后发生肺不张的有51例,经积极治疗后,有3例死亡 其余肺不张的肺叶均复张.结论 肺癌剖胸术后发生肺不张,有效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围术期处理和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剖胸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张孝国  易德茂  唐小军 《西部医学》2012,24(7):1274-1276
目的观察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剖胸探查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的82倒患者中经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76侧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上段食管癌82例中经三切口切除76例,其中胸上段17例,胸中段59例;根治性切除71例,姑息性切除5例,切除率92.7%。术后69例痊愈,5例好转,2例死亡。术后肺部并发症18例,吻合口瘘1例,胃排空障碍2倒,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率失常3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随访65例,失访9例,随访率87.8%,随访时间3-54个月,3年生存率52.3%。结论三切口手术肿瘤切除率高,切除彻底。病例的合理选择,最优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淋巴结的规范化清扫,管状胃、吻合器技术及空肠营养管的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孙洪涛  赵鸿琼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23-1124,1133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患者非开胸手术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观察。方法:38例非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B组术中采用TEA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ST-T段的变化及TnT的水平。结果:各个时间点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B组各时点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31.5%,B组总有效率为84.2%;TnT含量在术后1h开始升高(P<0.05),24h明显升高(P<0.05),24h时B组TnT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缺血、缺氧改善明显,有效地减轻了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总结846例食管癌手术围手术期不输血的体会.②方法回顾分析 846 例围手术期未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846例围手术期未输血患者术后病死率为 0.83%,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 3.66%,乳糜胸发生率 0.96%,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89%,未见胸内及胸部切口感染,术后平均住院(13.68土4.11)天,其中99.17%患者顺利出院. ④结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是食管癌手术不输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麻醉深度及术毕清醒情况。方法:6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全麻组(R组)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全麻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组)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BP、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清醒时间的变化。结果:R组病人围术期的血压、心率稳定,E组病人血压下降较大,在麻醉维持期间R组BIS显著低于E组,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相似。结论:瑞芬太尼全麻与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胸科手术中都能提供有效的镇痛和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反应,但瑞芬太尼全麻术中不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深度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应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 为冠心病并行开胸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5例,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根据心率的控制情况分为控制心率达标组(A 组)(55-80次/min, n =48),控制心率未达标组(B组)(80-130次/min, n =17),分别于术前24 h内及术后72 h内行Holter持续监测,记录各个时间段平均心率、早搏次数、异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以及术后72 h内心脏并发症,对两组数据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术后相比,前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后者(P〈0.05);A组术后无心梗,B组术后1例发生急 性心梗死亡,2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后经抢救治愈。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有效控制心率可以减少冠心病非心脏手术 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老年肺癌患者剖胸术后17例发生呼衰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功能低下者,肥胖患者或术后哮喘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者术后容易发生呼衰.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情况充分作好围手术期准备,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和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防治术后呼衰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抑制胸科术后患者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在围拔管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躁动呛咳发生率及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围拔管期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躁动和呛咳发生率低,清醒度、镇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胸科患者术后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并维持满意的镇静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30-33
目的 分析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实施冠心病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方面检出率及对不同心律失常类型的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1.50%、47.50%(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7.50%、56.50%(P0.05)。在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单发及房性早搏成对方面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测可提升检测准确性,且动态心电图还可用于不同心律失常类型诊断,为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发挥一定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心律失常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6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7例中感染性疾病 2 8例 ( 4 1 .8% ) ,围产期缺氧 1 7例( 2 5 .4% ) ,原因不明 1 1例 ( 1 6.4% ) ;心律失常类型 :早搏 42例 ,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 1 4例 ,传导异常 6例 ;67例中 63例存活 ,6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 ,总有效率 89.6% ( 60 /67)。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缺氧及感染为主 ,临床以室上性早搏多见 ,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气促、烦躁、面色苍白、紫绀等非特异性症状。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无须特殊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及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经积极治疗后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60例需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超声雾化表面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观察: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②检查过程中追加药物次数、药物总量、呛咳程度、操作时间的比较;③麻醉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A组术中及术后收缩压明显升高,心率及呼吸频率加快,氧饱和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B组术中心率及呼吸频率有一过性加快,氧饱和度有一过性下降(P<0.01),术毕恢复正常。与A组相比,B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追加药物次数及总量明显减少,严重呛咳程度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30.0%和66.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插管过程安全、镜检操控性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炯 《中外医疗》2016,(19):85-86
目的:研究患者体温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干预作用及价值。方法试验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全麻手术患者。患者分组方法:抽签法。68例患者分为常规处理组和保温处理组两个组别。常规处理组仅进行常规干预;保温处理组术中给予保温措施。观察指标:①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患者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差异。结果①保温处理组相比于常规处理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分别为5.88%(2/34)和23.53%(8/34),χ2检验结果P<0.05;②保温处理组相比于常规处理组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更短,t检验结果P<0.05。结论患者体温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具有一定的影响,术中进行保温处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寒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魏炜  刘加力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55-1856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频发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芪参益气组和普罗帕酮组,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一般状态、早搏次数、P-R间期、R-R间期及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P〈0.01),普罗帕酮组减少房性早搏的效果比芪参益气组更明显(P〈0.05),两组减少室性早搏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芪参益气组提高心率变异性比普罗帕酮组更显著(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对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及差异.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36例,阴性32例,阳性率为52.94%,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41例,阴性27例,阳性率为60.29%,2种心电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与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与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室性与房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更佳,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伟洁 《医学综述》2012,(20):3479-3480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感染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院内感染前、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4例心律失常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明显改变,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明显增多,且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明显升高,与发生院内感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感染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规律,减少该类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特征,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全身麻醉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的28例病例。结果: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07%;该组病例特征为:①男性的发生率大于女性;②多见于麻醉手术时间小于1h的"短小手术";③麻醉方式主要表现在静脉复合麻醉中,但均未使用苯二氮卓类药;④长期口服"安眠药"和长期饮酒的患者发生率高,且术中未实施脑功能监测;⑤术后一定时间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但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全身麻醉期间发生术中知晓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应加强术前评估和预防,特别是男性、短小手术和长期使用安眠类药物等高危患者尤其应预防性地使用苯二氮卓类药+以吸入麻醉为主的复合麻醉,术中应实施BIS等监测;重视术后回访和及时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心脏的影响。方法: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后常规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中进行心电监护,在纤支镜到达隆突检查健侧肺、活检或刷检时描记Ⅱ导心电图。结果:152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始终保持正常者45例(29.6%)。术前心电图正常,术中术后出现异常者71例次(46.7%),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活检及刷检时有56例次(78.8%),至术后迅速降至47.8%。术中出现室性早博3例次(4.2%),术后即消失。术中出现4例心肌缺血,术后有1例恢复。36例术前心电图异常中有14例术中术后均无变化。结论:纤支镜检查对心脏的主要影响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博及心肌缺血,以活检及刷检时出现几率最高。利多卡因上呼吸道喷雾及气道内滴注,对心脏传导异常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