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戏疗法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训练中的疗效,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训练方法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针对其语言发育状况进行评定;对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游戏疗法,包括交流训练、理解力训练、表达训练、操作性课题训练、家庭训练,每天2次,每次20~30 min,每次2~3个课题,每周5~6 d,12周为一疗程,3个月后评定疗效。评定方法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汉语版S-S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结果 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经游戏形式的语言训练后,理解、表达及操作性课题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训练以游戏形式进行,很容易被患儿接受。游戏疗法能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经儿童感染科确诊为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共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悬吊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作业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康复功能以3级和4级为主,优于对照组的以1级、2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P0.05);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治疗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脑瘫(CP)多由幼儿出生后脑部发育异常导致,是儿童时期致残主要疾患,易造成不同程度惊厥、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对患儿发育商造成严重影响。引导式教育是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现已被认为是脑瘫康复治疗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体系,治疗中将教育、心理学、康复医学、神经学等学科相互融合,以患儿为主体,以分组教学、整合课程、制定流程的方式完成既定目标,使患儿能够积极参与训练。游戏疗法则指采取各种游戏模式协助患儿脑部发育,以此提升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现已在心理障碍、孤独症患儿中得到运用,并取得较好疗效[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游戏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发育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严惠芬 《吉林医学》2013,(35):7378-737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弱视150例(轻度弱视80例,中度弱视40例,重度弱视30例),都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包括戴镜治疗、遮盖治疗、弱视治疗仪治疗与家庭精细作业训练等。结果:轻度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中度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重度患者为76.7%,轻度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在临床上安全有效,但是对于中重度弱势儿童要继续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利  刘国磊  王子杰  魏敏 《吉林医学》2023,(12):3427-3429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早产脑瘫患儿精细动作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脑瘫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儿童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每天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联合30 min作业训练,对照组仅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精细动作功能评分。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每个疗程2周时间),两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尺度测评表(FMFM)总评分有所提高,观察组的FMFM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儿在视觉追踪、抓握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眼协调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家长康复满意度分别为91.07%和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脑瘫患儿采用作业疗法对于精细动作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简述作业疗法临床治疗技术,探讨偏瘫康复治疗中作业疗法的应用.方法 列举常用临床作业疗法治疗技术,对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作业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独立能力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作业治疗对恢复或增进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娱乐休闲活动方面的独立能力有很大提高.结论 揭示出作业疗法是偏瘫康复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作业治疗技术,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戏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0月就诊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的住院患儿300例,3—6月份为对照组 150例,7—10月份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实施儿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游戏疗法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在医院的适应情况、患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 出院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使用游戏疗法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使用游戏疗 法,能够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消除恐惧心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8例(694眼)弱视患儿采用戴镜、遮盖、增视功能训练、精细作业等综合治疗,并分析患儿开始治疗时的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愈363眼(占52.3%)、进步299眼(占43.1%),总有效率为95.39%;患儿开始治疗时的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结论弱视治疗的疗效与患儿开始治疗时的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密切相关;综合疗法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组式作业疗法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小组式作业疗法,两组患儿均接受康复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的评分。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前WPPSI和Barthel指数、PDMS-FM及F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训练后WPPSI和Barthel指数、PDMS-FM及FMFM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式作业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可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并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该疗法优于常规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抓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2组均采用常规抓握作业训练。治疗组在训练之余,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进行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粗大抓握功能评定,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组患儿抓握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抓握功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韩庆  伊小红 《中外医疗》2008,27(20):53-53
脑瘫患儿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异常姿势,这种异常随着患儿运动发育会继续向前发展,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异常的传导通路,阻碍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因此,为了使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实现在功能情况下的康复目标,我们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指导、训练、护理,加快了康复过程.作业疗法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瘫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它能使脑瘫获得动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以促进全身心的发展在身体、精神、社会和经济上达到最大限度自立,上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在偏瘫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方法"对67例偏瘫患者作系统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均用Fugl-Meyer法及ADL方法评价. 结果"经治疗后,上肢及手功能改善的达78%,ADL能力提高的达87%. 结论"采用作业疗法强化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和恢复手和上肢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韩庆  朱庆 《农垦医学》2012,34(4):307-309
目的:探讨手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儿童腕关节掌屈的效果.方法:将32例腕关节掌屈的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6)和治疗组(n=16),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手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机(WKS-Ⅰ型),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手功能进行运动功能(Bruuntrom)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手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机配合作业疗法可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腕关节掌屈,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作业疗法在偏瘫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67例偏瘫患者作系统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均用Fugl-Meyer法及ADL方法评价。结果 经治疗后,上肢及手功能改善的达78%,ADL能力提高的达87%。结论 采用作业疗法强化偏竣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和恢复手和上肢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独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Bobath疗法,观察组采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40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项)-B区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独坐能力的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 ~B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坐位能力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作业疗法对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自某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患者1例出院,1例转院,最终30例给予作业疗法;对照组患者1例出院,最终31例只参加日常康复活动。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智力水平、《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训练结束时,干预组患者智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训练后,干预组患者自身对照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作业疗法能有效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训练的结果。方法 运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与常规疗法(对照组),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P<0.05)。结论 偏瘫患者经运动疗法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后,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运动疗法是降低致残率、提高运动功能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T)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经省级以上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在本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共计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采用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2例,将其归为对照组;纳入采用OT、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4例,将其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角肌、股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臂大肌及股四头肌等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4.14,7.03,4.58,4.43,4.94,P0.05)。结论 OT在治疗GBS患者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手精细功能训练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作业疗法训练中的重要部分。脑瘫患儿手姿势异常,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拇指内收、手指伸展不充分。由于训练对象是儿童,不听指令,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在训练中应用弹性绷带,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