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4)
<正> 《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所载皆为回忆解放后逝去的著名中医的文章,文章作者多为其后人或门生。入辑凡三十五篇,约二十六万字,预计一九八四年下半年出版发行。目录(以出生年月为序)如下: 相似文献
2.
任应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3)
<正> 王太仆序其所注《素问》云:“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逐夙心。”这当然是他自述撰注《素问》的艰苦过程,但却给我们学习中医学一个很好的启示。医学书籍之多,真如耸立云霄的岱岳;医学知识之广,亦似远隔重洋的扶桑。可以说读之不完,学之不尽。但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这“勤”字便是升岱岳之径,“苦”字就是诣扶桑 相似文献
3.
金寿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3)
<正> 路者道也。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云:“言道路人各有适也。”读味《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有家学渊源者,有名师真传者,有个人苦读者,有朋友切磋者,有教学相长者,有先研经典而后付诸临床者,有先侍诊室而后探究理论者,殊途同归,而皆名世者何也?各由其路,各有所适也。夫所适者何也?适其人之才也,适其时之势也。所具之才有异,所处之势有别,则其路也有殊。逆之则迂回不前,适之则奋进不已。所以能适者,何也?其唯实践乎。承家学、传名师、读经典、事临床、相切磋、共教学者皆实践也。空谈者必无 相似文献
4.
岳美中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3)
<正> 卧病既久,家里人常在病室的案头摆放一盆花卉,用慰我孤寂。苍翠的玉树,芬香的茉莉,矜贵的君子兰,橙黄的金橘,花鲜果实,各异情趣,却未见我最喜爱的菊花。询及小女,谓虽曾植养,因不得要领,少有成功。记得五十年代每逢秋日,女儿常随我寻访菊景,或其未留心菊的生长习性。可见有意于花者,既要晓花实之奇美,还需知莳养之要领。由此想到中医的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抢救和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工作,越来越为人重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4)
<正> 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现在将这些文章集印成册,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这有助于鼓励广大青壮年中医师进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医药学,有助于当今一代名中医的成长,而这正是青壮年同道们当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7.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70-70
<正>近日,由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教授撰写的《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宝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付梓出版。该书首次通过系统、规范的研究,全面收集整理当代名老中医养生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现当代名老中医对传统养生理论内涵的诠释、名老中医自身的养生实践以及指导群众的养生精粹,既反映名老中医专家群体所共同推崇的养生理念,又充分挖掘名老中医个体养生实践的特点。在目前众多的养生书籍中,《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宝鉴》具有名医群体权威、研究系统规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推广应用意义大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1]中医学博大精深,作为中医学子,学好中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史崧《灵枢经.序》中已有明言:"夫为医者,在读书耳,读而不能为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2]然古今多少习医者莫不感叹:读书难; 相似文献
9.
<正>"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1]中医学博大精深,作为中医学子,学好中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史崧《灵枢经.序》中已有明言:"夫为医者,在读书耳,读而不能为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2]然古今多少习医者莫不感叹:读书难;读医书更难;读医书得各中真诠,妙手回春,则难上加难。学习中医读书除了要有"博极医源,精勤不 相似文献
10.
<正>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编的《名老中医之路》,在全国中医界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欢迎,青年中医更是以先睹为快,爱不释手。所以如此,这是与该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及其医史文献价值分不开的。现实意义与医史文献价值《名老中医之路》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它适应了当前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祖国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习《名老中医之路》中记载的临床经验、传统医论、医话、医案和科研成果,梳理归纳其中遣方用药经验,以启迪中医后学。方法:以《名老中医之路》中97位名老中医的100篇自传或他传的施治案例为研究对象,对书中论及的诊治方药进行筛选与摘录,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第4版为参照标准,以疾病为线索,按分论标准对书中主要病证、方药进行梳理,后通过检索统计进行对照、归纳分析。结果:归纳出有代表性方剂记载的疾病94个,共涉及方药200余首。其中包括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脑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此外,对妇科和儿科病证也略有提及。结论:《名老中医之路》涉及病种广泛,病证治则多样,其特点为无囿西学病名,病证本标结合;经方时方结合,不废民间单方;师古不泥于古,有独到施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 五年前,当我们看到《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名老中医之路”专栏,登载李聪甫研究员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医林跬步之回顾”文章后,非常激动,曾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为‘名老中医之路’叫好”的短文发表在贵刊上。从此之后,我们便是这个专栏的忠实读者。山东科技出版社将这些文章集中成册,已分一二两辑出版发行(近悉第三辑已出版),收集了六十多位当代名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5):276-276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求。书中叙述的静心、调气、动形、固精、食养、药饵、起居等养生方法,简便易学,切实可行,非常适宜于中老年朋友阅读与效法。《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14.
15.
16.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4)
<正> 傅宗翰(潘文奎代复) 南京市中医院 (一九八一年四月七日) …关于傅(宗翰)老的回忆文章……(他)业已允诺.然近日人大尚未结束,未几傅老又要参加省科委评审会议……估计和傅老坐下来交谈最早是在五月份,故该文可能到下半年才能完成,拖延日久,仅能致歉耳。……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6):328-328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求。书中叙述的静心、调气、动形、固精、食养、药饵、起居等养生方法,简便易学,切实可行,非常适宜于中老年朋友阅读与效法。《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19-419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求。书中叙述的静心、调气、动形、固精、食养、药饵、起居等养生方法,简便易学,切实可行,非常适宜于中老年朋友阅读与效法。《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4):38-38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