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决实验动物兔术后膝关节早期康复中的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问题,自行研制一种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方法: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主要由支架部分、驱动部分、传动机构和固定部分组成。在23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切断前交叉韧带后,行自体双股半腱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CPM组与自由活动组。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行早期关节全范围活动康复,每天2次,每次5小时,共6周。不运动时以两片低温热塑板材和尼龙搭扣固定膝关节;自由活动组仅笼内自由活动。观察装置运行情况和兔体重、膝关节肿胀、伤口愈合、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整个装置安全可靠,动力足够带动5只兔子同步运动;可以准确、方便地调节膝屈曲角度、运动速度和时间,满足实验要求。CPM组兔子能安静耐受5小时的被动训练,训练期间,未出现坠积性水肿、皮肤破损、压疮、骨折,伤口愈合良好。CPM组术后肿胀程度明显小于自由活动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的体重和关节活动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是一种简便可靠、效果较好的术后早期康复器械。  相似文献   

2.
动态石膏固定加持续被动活动预防膝关节僵直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下肢靠近膝关节附近骨折术后常招致膝关节内、外粘连、僵直,影响关节功能。我院自1999年9月—2002年12月应用动态石膏固定加持续被动活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膝关节僵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PM机持续被动锻炼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对9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早期CPM康复训练指导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在术后7~14 d在步行器的帮助下步行,膝关节自主屈曲活动均达到90°以上,伸直0°,出院2~3个月后生活完全自理。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CPM机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有效防止关节粘连,使膝关节早日恢复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 6 5例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采用槽形髁钢板治疗。治疗后 ,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Kolmert) 89.2 % ,槽形髁钢板并骨栓达到坚强内固定 ,微量泵镇痛并配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CPM) ,早期功能活动 ,能有效地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苏奇蔡崇辉我院自1993年10月~1994年11月,应用杭州亚太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YTK-02型下肢关节康复器,对123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早期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持续被动活动(CPM)膝、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  相似文献   

6.
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手术后的运用(附50例分析)董伟强余楠生白波笔者对下肢骨折术后50例患者运用了持续被动活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膝、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MP)运用于下肢骨折AO内固定术后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4~57...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的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的常见并发症刘玉杰刘保卫卢世璧林峰膝关节粘连性僵硬常为下肢骨折长期制动、膝关节内损伤或炎症引起膝关节的滑动装置粘连、挛缩、纤维化所致.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及术后应用持续被动活动(CPM)练习已大大提高了膝关节松解术的疗效,但如果操作不当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置换手术后第2天开始在手术部位以波长810 nm、输出功率50~100 mW、光斑直径8~10 c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照射距离5 cm,照射时间1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CPM训练仪进行训练.疗程结束后两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疗效进行比较,并分别于术后3、5和10 d以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3、5和10 d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可缓解局部疼痛,消除肿胀,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延斌  王安业 《武警医学》1999,10(3):145-146
膝关节僵直是膝部及其邻近结构外伤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足以造成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作者于1993年1月~1995年10月通过手术松解辅以关节仪活动行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24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7例...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它具有损伤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CPM(contiunous passive motion)锻炼和自主活动锻炼作为两种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自主生活能力,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单纯后交叉韧带(PCL)断裂对膝关节骨与软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1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个膝关节.实验组将一侧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切断,对照组为对侧膝关节单纯行关节切开术.术后分别于6周、3个月、6个月取材,每个时间段7只.通过墨汁染色、常规组织学、免疫组化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膝关节软骨退变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6个月有明显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墨汁染色显示实验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手术后6个月明显重于手术后6周(Hc=5.4440,P=0.0200).组织学改变显示,实验组术后6个月内髁软骨可见范围较大的软骨纤维化,且达深层,细胞数量减少,Mankin评分平均7.7.胫骨骨赘发生率高达100%,而且最大宽度均>2mm.结论:单纯切断后交叉韧带后膝关节退行性变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晚期预后不好,关节出现严重的骨性关节炎表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黔南州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 例) 和对照组(30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静脉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 静息状态下及术后24、48、72 h持续被动功能锻炼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术后2、3、4、5、6 d 股四头肌的肌力评分、术后2、3、4、5、6 d 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下及术后24、48、72 h 持续被动功能锻炼时,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3、4、5、6 d,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3、4 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5、6 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肌力无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腱断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76岁。因右膝关节疼痛20年加重并行走困难2年收住。查体:右膝关节内翻畸形(25°),关节伸屈活动受限(10°~70°),X线示关节增生骨赘形成并关节内翻,关节外侧间隙变窄,内侧间隙消失。既往糖尿病史10年余。入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nnexTM固定衬垫型膝关节系统),术后3 d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1周扶步行器下地行走,2周出院时膝关节伸屈活动0°~90°,6周行走基本正常,膝关节伸屈活动0°~100°,关节无肿胀,拍片假体位置良好。术后2月余不慎滑倒,膝关节半屈曲位受力,即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伸膝无力。查膝局部肿胀压痛,髌腱正常轮廓消失,髌腱…  相似文献   

14.
郭甲瑞 《人民军医》2021,(4):321-323,331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交叉韧带切除对关节结构及术后短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某医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7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交叉韧带切除,术中分别于骨切除前和假体安装完成后采用游尺卡测量屈曲间隙、伸展间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对屈曲挛缩畸形(FFD)、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5.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对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30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CPM组和非CPM组两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自制兔膝关节CPM器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共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每组每次取5只行生物力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从术后6周到24周,所有移植物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以及这些指标和其对照侧ACL的比值逐渐增加。在术后6、12、24周时,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22.72N、79.56N、122.20N,最大应力分别为4.58MPa、13.62MPa、21.79MPa;非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16.00N、70.68N、96.20N,最大应力分别为3.07MPa、11.58MPa、17.89MPa。3个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可明显提高移植物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分别行保留残端重建及非保留残端重建。两组患者均选择自体半腱股薄肌腱为移植物。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的主观感觉及基本运动能力;采用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评估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及患侧与健侧肢体的差异。结果:术后有104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5±6.21个月,其中保留残端组55例,非保留残端组49例。两组患者术后3、6、9及12个月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保留残端组膝关节的Lysholm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P<0.05),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低于非保留残端组(P<0.05)。术后3、6、9及12个月保留残端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与健侧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非保留残端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高于健侧(P<0.05)。结论:ACL保残重建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本组患者96例,其中男39例,女57例;年龄19~71岁,平均45.14岁。住院时间9~64天,平均23.75天,膝关节损伤经治疗后使用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器训练时间为2~6周,平均3周。每天14小时。其中60及60岁以下患者膝活动范围均达到0~110°42例(43.75%),较行同样手术而不进行CPM训练者扩大0~25°;60岁以上膝活动范围达到0~90°38例(39.58%),较未行CPM者提高0~10°。10例术后持续使用CPM训练,其关节功能达到0~100°8例(8.33%),其中2例(2.08%)因惧怕疼痛放弃训练,结果仅维持0~80°,半年后因影响生活再次行全麻下膝关节广泛松解术。6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态进展牵伸(SPS)对膝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28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术后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治疗,B组患者采用SPS技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被动活动度(PROM)、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指数。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AROM、PROM、HSS评分、EQ-5D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2/30)、10.00%(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S技术可提高活动受限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病例患者1,女,20岁,因“左髌骨反复脱位及手术后2年,复发1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摔倒引起左膝关节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当时关节肿痛明显,送往当地医院就诊,以“左髌骨习惯性脱位”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1 髌骨半脱位患者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的康复方案1 1 术后 1天 :( 1 )手术日即可开始患肢抬高 ,加压冰敷。( 2 )持双拐负重 1 5 %体重 ,一般扶拐至术后 2周。( 3 )可开始被动膝关节活动练习 ,活动幅度小于 60°。( 4 )髌股关节松动术 ,防止术后关节粘连和髌骨上方的粘连。( 5 )股四头肌练习 :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 ,直腿抬高 (在终末端用略小于最大收缩力量的练习 ) ,如果病人可以忍受 ,可以进行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最大收缩练习。( 6)健下肢、双上肢的主动运动。1 2 术后第 2天 -4周 :( 1 )继续并加强以上治疗。( 2 )被动、助力和主动的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