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拔针后应用输液贴按压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患者394例次,随机分为实验A组(输液贴三指横压法)、实验B组(输液贴拇指直压法),观察输液贴不同指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再将静脉输液患者241例次,随机分为输液贴组(实验组)、传统棉签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制定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使用输液贴指压法按压止血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使用输液贴不同指压法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输液贴指压法与传统棉签按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固定、不移位、止血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7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70例和对照组2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针,试验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对比观察2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情况。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瘀血面积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可明显缓解拔针后皮下瘀血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完毕拔针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按改良拔针法,对照组(100例)按常规拔针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皮下淤血、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及发生皮下淤血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拔针法的拔针时机与方法护理人员容易掌握,可有效防止回血或液体从针头流出,避免皮下出血及淤血发生,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理干预对输液完毕后拔针的影响。方法将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9月份门诊412例输液患儿随即分成两组,干预组200例,对照组212例,观察两组患儿输液完毕拔针时的合作情况,拔针后皮下淤血及家长满意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合作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减少婴幼儿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儿合作程度及家长满意程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除一次穿刺成功外,输液完毕拔针和按压技术也是护理服务水平的体现.现介绍一种拔针和按压改进方法.传统拔针和按压方法为输液完毕,关闭水止,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改进方法:在莫菲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内液面下降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胶布不分离,不关闭水止,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既刺入皮肤针眼和刺入血管针眼).一般按压时间以3~5 min为宜;凝血机制不好患者需按压15 min以上.拔下针头的手快速反折头皮针,防止液体外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注射室2010年9月份随机抽取门诊输液两天或以上1个月~5岁婴幼儿8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0例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400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引起局部淤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静脉穿刺力求一次成功 ,但往往忽视在拔针后出现局部皮下淤血 ,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疼痛和心理影响。为防止静脉穿刺引起的局部淤血 ,笔者对 86例病人进行认真观察 ,并采取以下方法预防处理 ,取得满意效果。1 淤血原因分析反复穿刺不成功而刺破血管 ,退针后出现局部皮下渗血 ;注射完毕拔针后局部处理不当 ,按压位置不准确或揉搓针眼周围 ,而致损伤穿刺部位血管 ;拔针后按压止血时间短 ,特别是随即下垂注射肢体 ,使局部血管充盈度增强 ,造成针眼处皮下血肿 ;老年患者因血管硬化脆性增强 ,弹性差 ,加上皮下组织松弛 ,进退针后容易产生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体检者按采血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和常规组(单棉签传统按压法),每组200例。观察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效果优于单棉签传统按压法,可显著降低采血后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拔针后3种不同按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取180例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及单指按压法,按压时间平均3~5min,按压力度中等,观察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结果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和单指按压法皮肤出血分别为1.7%(1/60)、3.3%(2/60)和10.0%(6/60),以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按压法皮下淤血分别为3.3%(2/60)、8.3%(5/60)和25.0%(15/60),以四指按压法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按压法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5%;三种按压法不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28.3%。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不同按压法对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患者发生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皮下出血,曾有护士对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探讨,笔者借鉴了这些经验,探讨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的原因,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方法对177例婴幼儿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后患儿再次发生皮下淤血大大减少。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婴幼儿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患协作式按压方法在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4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针按压法,观察组采用护患协作式按压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按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患协作式按压方法,可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亦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13+116-113,116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结束拔针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对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0例,实验组采用献血者三指按压法,按压30-60S后上举肢体2~3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实验组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献血者三指按压法明显优于传统按压法,深受献血者的好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输液患者拔针时疼痛及减少局部淤血、出血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80例住院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d在患者左右手对称部位静脉输液各1次。第一天采用旧方法: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对照组);第二天采用新方法: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观察组)。结果:无痛率新方法为96%,旧方法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运用新方法拔针可减轻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缓解紧张,增加舒适感,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郭庆华 《家庭医药》2016,(7):197-198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拔针按压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以减轻患者治疗后皮肤造成的伤害和身体痛苦。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交换式按压(传统按压法),试验组采用非交换式按压(小鱼际肌直接按压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出血、淤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淤血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改良拔针按压法可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淤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型号头皮针输液器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将在门诊输液且输注同种药物的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6号和7号头皮针输液器,各输液1000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痛觉、穿刺成功率、输液反应例数、拔针后出血和皮下淤血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例数、输液反应例数、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6号头皮针输液器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输液不良反应,提高血管利用度,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葛玲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42-2642
我院门诊输液病人平均每日200例,拔针后皮肤、皮下出血较多,考虑与按压方法有关。因此我院对横压法与直压法两种拔针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临床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对烧伤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经常发生按压方法不正确、时间不足、面积太小和力度不均匀等问题,导致拔针后静脉出血较多,以致皮下出血、淤血,从而影响静脉的再次穿刺.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种烧伤患者输液后的拔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 成立QC小组,用5M选题法,确定“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率”为研究课题,运用PDCA的循环方法,通过调查、要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效果检验方法以及巩固措施等.结果 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率由28.1%下降到14.1%,病人满意度由86.6%上升到94.1%,护理人员操作评分由(81.44±12.13)提高到(96.78±4.51).结论 开展QC活动,能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下淤血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于素芬 《首都医药》2012,(12):22-23
目的 探讨标准拔针按压法和辅助病人按压拔针法对患者穿刺点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在我院门诊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拔针按压法,观察组采用辅助病人按压的拔针法,于第二天患者输液时对第一天穿刺点进行观察统计穿刺点出血、淤青、疼痛及患者心理反馈情况的差异.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输液后穿刺点的出血、淤青、疼痛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对拔针的恐惧心理.结论 采用辅助病人按压输液穿刺点可显著减少患者穿刺点的出血、淤青、疼痛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