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鬼穴治疗精神情志病的机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穴的提出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认为神志失常的病人是鬼神作祟而得.故将治疗本病的经验穴位,称为鬼穴.唐代孙思邈和宋代徐秋夫先后提出了治疗精神情志病的13鬼穴,其中有9穴相同,4穴不同,总共有17个穴位,即现代临床中所谓的“17鬼穴“.……  相似文献   

2.
相传孙真人十三鬼穴为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及舌下中缝。笔者尝以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例 ,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对双侧穴的针刺顺序为男子先针左侧 ,后针右侧 ,女子则反之。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人中穴 ,针尖向上斜刺 0 .3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1 0秒 ,不留针 ;少商穴浅刺0 .1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5秒 ,不留针 ;隐白穴浅刺0 .1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5秒 ,不留针 ;大陵穴直刺0 .5寸 ,中等刺激 ,捻转行针 ,留针 3min;申脉穴直刺 0 .3寸 ,中等刺激 ,捻转行针 ,留针 3min;风府穴…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十三鬼穴";对照组口服氟西汀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躯体症状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及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总结孙真人治疗精神异常的十三个经验效穴,亦即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近十年来关于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和探讨其治病机理的文献。结果:古代十三鬼穴的运用仍然是多集中在对精神情志疾患的治疗上,各家从其所属经脉、所系脏腑、所在位置、所具穴性对其机理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结论:鬼穴的应用应当根据病证扩大使用范围,且对于其特殊的针刺方法应该做以研究,以探索其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除了为人所熟知的《千金方》十三鬼穴外,在其他医籍中还记载有“徐秋夫十三鬼穴”。医籍中记载的“徐秋夫十三鬼穴”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鬼穴名和选穴上。不同的“徐秋夫十三鬼穴”皆与《千金方》十三鬼穴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部分选穴相同或位置相近、进针顺序一致,在治法上亦有相通之处。笔者以为“徐秋夫十三鬼穴”实际上是以《千金方》十三鬼穴为框架进行的改编。  相似文献   

6.
在针灸发展的历史上,十三鬼穴的提出有二:一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孙真人十三鬼穴;二是宋代医家徐秋夫的秋夫疗鬼十三穴。在孙真人十王鬼穴歌中有“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以及“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的描述。从中不难看出.在古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够全面地、科学地去认识癫狂痫等精神、神志疾患的发病机理,而认为精神、神志疾患是由鬼邪作祟而引发的。故将能够治疗癫、狂、病等精神、神志疾患的腧穴称为鬼穴。孙思邈、徐秋夫两位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各自总结出了治疗这类精神、神志疾患的…  相似文献   

7.
郝晋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61-1162
笔者临床采用十三鬼穴针法抢救因一氧化碳中毒、电击伤、脑外伤、溺水导致昏迷患者多例,大都一次成功。因而认识到“孙思邈十三鬼穴”作为临症急救方法,确具开窍醒神、回阳救逆之功用,能迅速解除神昏症状,缓解痉挛抽搐,在抢救突发危重神志昏迷病症的同时,也为后遗症康复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8.
"孙真人十三鬼穴"是针灸治疗精神情志病症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刘公望教授以十三鬼穴为主治疗某些精神情志疾患,法捷效显,举隅随诊效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陶颖  侯文光  梁艳  宗蕾 《中国针灸》2015,(2):179-183
为探讨鬼穴治疗神志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以"鬼穴""神志病"作为主题、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近10年来鬼穴治疗神志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鬼穴可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痴呆、脑卒中、昏迷、失眠、焦虑、抑郁、癔症,且均疗效良好。认为鬼穴有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开窍醒神、宁心安神之功,故治疗神志病功效甚优。但目前此方面文献报道还很少,应加强鬼穴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以扩大鬼穴的临床应用病证范围,并为鬼穴治疗神志病提供有力的机制支持。  相似文献   

10.
古人将用于治疗神志病的穴位称为鬼穴,唐代孙思邈确定了十三鬼穴。《千金冀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义”。现就十三鬼穴的位置、常用名、别称、功效及针法作一些探讨。1 人中 别名鬼宫、水沟。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系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其穴性清热开窍,回阳救逆。针刺0.3~0.5寸,可治中风昏迷、口眼 斜、癫痫、发狂。2 少商 别名鬼信。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系手太阴肺经之井穴。由于五音对应于五行,其中,肺音商,商而曰少者,五脏为阴,阴常不足,故曰少商。《灵枢·…  相似文献   

11.
宋磊 《河南中医》2023,(11):1653-1658
十三鬼穴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经验效穴,多用于治疗幻觉、癫痫、中风后失眠、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十三鬼穴的命名与各穴位的功能主治、解剖位置、取穴方法、针刺方式等密切相关,有的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因此而表现出一定的神秘色彩。通过对十三鬼穴穴名由来的进一步探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的经络和穴位理论,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陆明珍  苏海锐 《新中医》1995,27(2):29-30
以四神聪穴为主的临床运用陆明珍,苏海锐神聪穴,又名四神聪(Sishencong),属于经外奇穴,其穴名与主治作用,古医籍早有记载。笔者依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的疗效,兹体会如下。1穴名与主治四神聪穴的定位与主治功效...  相似文献   

13.
十三鬼穴为主治疗癔病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君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5):215-216
十三鬼穴为古代治疗精神异常的十三个经验穴。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扁鹊所创,唐·孙思邈将其正式记载于《千金要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间使、后溪两穴,但后人仍习惯称十三鬼穴,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证的主要选穴。癔病中医学认为是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所致。多年来,笔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十三鬼穴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三鬼穴”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十三鬼穴中,督脉三穴,任脉二穴,心包经二穴,肺、大肠、脾、胃、膀胱经各一穴,经外奇穴一穴。具体见表1。  相似文献   

15.
卞勇 《江西中医药》2001,32(6):50-50
所谓“独穴疗法”,是指在十四经穴或经外奇穴中独取一个穴位进行临床针灸治疗 ,即根据辨证 ,按疾病所属脏腑经络 ,取其相应经脉中具有独特疗效的一个穴位 ,按证候虚实进行针刺补泻或艾灸治疗。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对一些病症常用独穴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举例如下 :1 急性乳腺炎 取穴 :肩井。刺法 :令患者端坐 ,取患侧肩井穴 ,视患者胖瘦用 1寸毫针刺 0 .6~ 0 .8寸 ,快速捻转 5~ 10分钟 ,使患者肩部有酸沉感 ,留针半小时 ,泻法。每日 1次 ,一般 2次即可痊愈。2 落枕 取穴 :悬钟。刺法 :令患者坐位 ,用 2寸毫针 ,针刺患侧悬钟穴…  相似文献   

16.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 ,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 ,阴陵泉下 3寸是穴 ,为足太阳脾经之郄穴。其主治病证有肝脾不和之腹痛、泄泻、水肿、痛经等。应用极为广泛 ,多年来笔者独取地机、或加配穴 ,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1 临床应用1 .1 配阴陵泉治疗股内侧痛胡×× ,女 ,81岁 ,1 998年 7月就诊 ,主诉左股内侧疼痛一月余 ,呈掣痛样放射至小腿部 ,得热稍缓 ,遇寒加剧 ,不能行走及上下楼梯。在其它医院针灸 ,内服抗风湿药 ,其效不彰。于 7月 2 6日就诊。查 :患者痛苦面容 ,屈曲体位 ,局部无红肿 ,神经系统 ( - ) ,选地机穴 ,穴位常规消毒 ,垂直皮肤进…  相似文献   

17.
十三鬼穴为治疗精神、情志病的经验组穴,主要治疗的是与意识和精神有关的疾病。本文从十三鬼穴的源流、演变、主治病种和组穴内涵角度探讨十三鬼穴治疗神志疾病的机制。从十四经脉气血的流注顺序出发,推演十三鬼穴的气血流注顺序,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的气机运动模式,构建十三鬼穴的气机圆运动模型,阐述其调节元阴元阳、疏导气机及脏腑经络气血的机制,为针灸穴位组方的临床运用拓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雷跃 《按摩与康复医学》2003,19(2):62-62,64
跳动穴是指针刺得气后在一定的手法配合下,能使肌肉跳动或肢体抽动的穴位。这些穴位于肢体重要的神经干上,通过刺激它们能产生强烈的麻胀触电感,这些感觉通过大脑中枢调节机制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针刺鬼穴干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典型病例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在鬼穴针刺运用过程中的四点体会:针刺鬼穴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主要依据是鬼穴治疗病症与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在临床表现上相类似;针刺鬼穴的同时针对本虚标实、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增加其他穴位,并延长疗程,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根据“旦助阳,暮益阴”的思想,择时针刺鬼穴,对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病例分析了针刺鬼穴的两大局限,并建议采取联合语言及抚慰手段提高效果,尝试经皮电刺激鬼穴克服针刺疼痛带来的运用限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