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医院校如何贯彻执行教育部2003年12月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中医院校目前的教学条件;②中医院校应达到的教学要求;③课程设置方面应满足听说能力的要求;④提高师资综合技能迫在眉睫;⑤明确教学目标,迎接挑战,为中医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深化改革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对现行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所说的“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等原理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宜从①分瓣阴阳;②天人相应;③灵活变通或常变结合等进行探讨。同时与对中医诊断相关的“黑箱”理论,以及“证”与“方”对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谈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引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所征引的经典著作原文,存在着许多问题。①没有弄清所引内容的含义,或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如用“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证明凤邪“易袭阳位”;用“头者,精明之府”证明“脑与精神活动有关”;用“少火”“壮火”说明人与热的区别等均是。②引文和观点不统一。如引文“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与“阴阳偏衰”的论点即有着本质的区别。③引文不准确。仅误引《内经》原文即近20处之多,特别将《难经》原文“气主之“引作“气主煦之”,实属误改,并由此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4.
对现行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所说的“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等原理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宜从①分辨阴阳;②天人相应;③灵活变通或常变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对与中医诊断相关的“黑箱”理论,以及“证”与“方”对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肖敏  梁旭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77-178
资料与方法 80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994)。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生安排,并配合治疗和随访;③年龄〉30岁,〈75岁。排除标准:①有明显颈椎病、骨折及韧带断裂。②有肩关节结核、肿瘤者。③由胆囊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内科疾病引起的肩部疼痛患者。  相似文献   

6.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1):F0004-F0004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立于建校之初,主要进行《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典籍的整理研究、理法方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学科已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医疗为基础,科研为龙头的教、医、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强调加强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中医学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风格;②目前形势下加强中医的发展才是我们的客观优势;③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显示出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中医高护专业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改革,着重从三方面进行。①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③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利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对2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发现:①患者组的体外血栓各值明显地高于健康组(P<0.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其体外血栓各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01);③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体外血栓各值明显改善(P<0.01,P<0.001)。提示:①患者即使在发病后血液仍常处于高凝状态;②体外血栓检测结果的变化与本病的病情改变呈正相关。③体外血栓各值的变化亦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编写《中医新知识辞典》对1840年以来中医药学出现的2000个新概念、新名词术语进行了整理和规范,发现中医新名词术语的发展趋势是:①由经典词汇分化、转化、衍化出新概念;②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传统概念而形成新词语;③将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于中医药临床和科研而形成新型技术术语。上述趋势描述出中医药学术发展的现代轨迹。整理中发现的问题是:新名词术语的量不够大;有些概念尚不稳定或存在歧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性概念不多,标示着中西医在理论水平上的融合非常有限;存在着在概念尚未明晰的情况下草率创立和使用新词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代科学思想对中医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近代科学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医学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思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具体表现是: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时中医学进行整理和改进成为学界之共识;以西医学为参照,运用近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整理和研究成为时代之潮流;通其可通,存其互异的中西合璧、外部比附式研究成为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式;中西并用,初步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而现代中医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思路上,都继承并沿袭了近代中医的衣钵。重温这段历史并反思其教训,对今天正确审视和把握中医研究的战略方向,不无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12.
解读《内经》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有关“神”之义有多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四个层面的剖析,理清《内经》中“神”概念:①“神”的发生源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现象的大量观察;②哲学层面的“神”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及其现象;③中医层面的“神”即广义之神又包含着狭义之神及人生命规律和现象;④人文社科层面的“神鬼”之“神”。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医基本术语英译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基本术语的英译存在着翻译形式繁多,解释翻泽法盛行,基本术语的英译不准确或存在知识性和结构性错误,易导致异义,要对古代哲学术语进行翻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制定统一规范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②中医术语英译力求“信、达、雅”;③可用西医学英术语直接对译中医术语;④难以用英语表达的古代哲学术语和中医特有的术语可直接用汉语拼音表达;⑤慎用分词和动名词。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习是整个中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衔接桥梁。儿科临床带教,总结出临床带教应注重: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系统临床思维;②增加操作机会,提高动手能力;③提高病历书写能力;④加强医患的沟通。以此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唐宋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尤其擅用经方、成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诊,获益良多。现就唐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疾病之经验加以整理,以证祖国医学“异病同治”之真谛。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用以治疗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上冲所致的“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等证。现也用以治疗内脏下垂(胃、肾、子宫下垂等)、久泻、久痢、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等属中气下陷者。  相似文献   

16.
陈道隆(1903~1973),浙江慈溪人。毕业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中医顾问。早年偏重于治疗温热病,用药以轻灵见长;晚年又偏重于治疗杂病,用药以稳健著称。著有《伤寒临床介绍》、《中医临证备要》、《陈道隆医案话集》等。现择其治疗臌胀1例之临床诊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外科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该文就中医外科日趋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重视不够、人才缺乏、学术古朴、不进则退四个因素。展望中医外科的未来,认为:①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自身的不断发展是中医外科的历史必然;②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必须以中医理论的突破和方法论的变革为前提,与整个中医学的进展分不开;③走综合发展道路,开展多学科融汇、交叉研究。最后作者对中医外科学现阶段的工作提出了6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类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出本科生A类、B类模式业务方面的培养规格和目标,提出人才培养的实施:①传统观念要转变;②建立整体教学的教育观;③注重教师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④树立兼备多能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籍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和中医临症实践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令人慨叹的是,在中医古籍不断地被整理印行和引用授受的同时,历来研究和整理古籍的根本方法即传统的考据之学却逐渐为人们所淡忘,致使对中医古籍误改、误勘、误注、误读的现象比比皆是。重新拾起中医古籍考据的  相似文献   

20.
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内首家中医“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内科成立。据介绍,中医“刺动促醒法”治疗植物人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并获国家7万元的科研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