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2):2081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和16周进行PANSS、认知功能测查,并分 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威斯康星实验完成分类数从第4周起各时点较基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 氟哌啶醇各时点数据与基线无显著差异,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持续性操作测验 的反应时间,数字广度评分上的表现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且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持续性操作测验的反应时间 从第4周起,数字广度上第8,16周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执行功能、注意 及工作记忆有改善作用,且这种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的癫痫患者62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利培酮组(31例)与氟哌啶醇组(31例).两组患者均行抗癫痫治疗,利培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培酮治疗;氟哌啶醇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啶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和攻击危险评分.结果 两组的PANSS、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攻击危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阴性症状及SDSS评分差值改变大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及氟哌啶醇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利培酮对于改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利培酮(索乐)对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索乐)组(30例)和氟哌啶醇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PRL水平;采用PANSS量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8周末的PANS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②治疗前利培酮(索乐)组与氟哌啶醇组的PR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利培酮(索乐)组与氟哌啶醇组的PRL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利培酮(索乐)和氟哌啶醇均能升高患者的PRL水平,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剂量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氟哌啶醇(n=30)与利培酮(n=30)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均少而轻。结论:小剂量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同样具有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疗效及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和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培酮、奥氮平、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体重的影响。方法 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利培酮组(23例)、奥氮平组(22例)、氟哌啶醇组(23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测血清催乳素、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并同时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观察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及不同药物组的差异。研究期间由医院提供相同饮食。结果 (1)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与PANSS总分、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3)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组、氟哌啶醇组血清PRL明显增高(P〈0.01),而奥氮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催乳素的升高为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4)治疗前后3组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MI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P〈0.01),奥氮平组(P〈0.01),氟哌啶醇组(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体重的影响作用奥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5)体重的增加和阴性症状评分相关。结论利培酮有明显升高PRL的作用,而奥氮平对体重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利培酮口服液与肌内注射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且均伴有冲动激越行为的男性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h,72h,治疗后1周和2周进行PANSS兴奋因子评分及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肌内注射组患者兴奋因子评分均下降,两组减分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应用抗胆碱能药消失。但利培酮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氟哌啶醇组。结论两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但氟哌啶醇组药物不良反应多于利培酮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培酮片剂与微球制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片剂组(n=23)和微球制剂组(n=22),根据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8、16周末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PANS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依据。治疗第8、16周末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8、16周末片剂组及微球制剂组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治疗第8周末微球制剂组PANSS评分低于片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16周末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利培酮微球制剂较片剂疗效更显著,治疗结束时两种剂型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兴奋激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研究组)和氟哌啶醇组(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口服与氟哌啶醇合并异丙嗪肌,注观察2周.用PANSS兴奋因子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各时点PANSS兴奋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症状轻微.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兴奋激越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及全病程治疗的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奥氮平组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及一般病理分均显著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奥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显著高于氟哌啶醇组的38.1%(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氯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优于氟哌啶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利培酮与氟哌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定组,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口服利培酮2-6mg.d^-1(51例)或氟哌啶醇6-18mg.d^-1(50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四级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用Simpson-Angus量表(SAS)和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和氟哌啶醇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68.6%和60.0%(P>0.05)。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均有良好疗效。量两组间各种疗效指标无显著差异。利部酮的锥体外系症状(EPS)严重度显著低于氟哌啶醇,在肌紧张,震颤,静坐不能三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度,TESS总严重度,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痛苦程度诸方面,利培酮也显著低于氟哌啶醇(P<0.01)。结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总体疗效相当;临床治疗剂量的利培酮所致的EPS显著低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2例儿童抽动障碍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其中利培酮口服液组51例,氟哌啶醇组51例。疗效评定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8周。结果:利培酮口服液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8.82%、76.47%,氟哌啶醇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6.86%、72.55%,2组总有效率接近,氟哌啶醇组流涎、震颤、EKG异常多见。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同样能有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利培酮口服液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单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进行8周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8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2周、4周、8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第8周末喹硫平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氟哌啶醇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6.
马婉  杨永秀 《海峡药学》2012,(12):85-87
目的比较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制剂与利培酮片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用长效微球制剂组(n=47)与利培酮片剂组(n=45)治疗20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的PANSS减分率均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疗效相当。注射用长效微球制剂在锥体外系副反应及泌乳素升高的发生几率较片剂组小。结论利培酮注射用长效微球制剂疗效与片剂相当,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维持治疗期随访,采用PANSS、RSESE、TESS量表以及药物态度问卷在基线、4周、8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检查评定。结果维持治疗期两组PANSS无明显差异,而药物副反应尤其是锥体外系反应氟哌啶醇组较高,利培酮组与氟哌啶醇组因EPS而不依从维持治疗分别为9.1%与39.1%,后者显著比前者高(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EPS是导致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氟哌啶醇注射液为对照,评价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ICD-10双相I型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配到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患者进行基线评价,以及肌注治疗后的2、12、24、48和72h的评价。采用PANSS兴奋因子量表评价主要疗效,采用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72h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药物治疗72h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PANSS兴奋因子得分减分平均为(11.32±4.15)分,对照组PANSS兴奋因子得分减分平均为(11.76±4.23)分。两组主要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ESS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多,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可快速有效控制躁狂发作的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6例,分为齐拉西酮组(n=43)和氟哌啶醇组(n=43)进行单盲临床对照研究。齐拉西酮组肌内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20 mg·次(-1),总量不超过40 mg·d(-1),总量不超过40 mg·d(-1);氟哌啶醇组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1);氟哌啶醇组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10 mg·次10 mg·次(-1),总量不超过30 mg·d(-1),总量不超过30 mg·d(-1)。两组药物根据病情4(-1)。两组药物根据病情46h后可重复使用,注射不超过3次·d6h后可重复使用,注射不超过3次·d(-1),观察疗程3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一病情严重程度(CGI-SI)、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基线比较,齐拉西酮组在治疗后2 h PANSS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即显著降低,其他各观察点PANSS总分、PANSS-EC评分及CGI-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的53%(X(-1),观察疗程3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一病情严重程度(CGI-SI)、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基线比较,齐拉西酮组在治疗后2 h PANSS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即显著降低,其他各观察点PANSS总分、PANSS-EC评分及CGI-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的53%(X2=2.30,P<0.05)。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对伴激越症状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方法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氟哌啶醇组采取氟哌啶醇治疗,帕利哌酮治疗组则采取帕利哌酮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PANSS量表分值、认知功能MMSE评分值。结果帕利哌酮治疗组疗效和氟哌啶醇组相当,P> 0.05;帕利哌酮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氟哌啶醇组,P <0.05。治疗前氟哌啶醇组、帕利哌酮治疗组PANSS量表分值、认知功能MMSE评分值相近,P> 0.05;治疗后帕利哌酮治疗组PANSS量表分值、认知功能MMSE评分值优于氟哌啶醇组,P <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好,且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