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午捣臼针刺手法配合艾条灸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治法 :穴取天枢、关元、大肠俞、脾俞 ,用 30号 1~ 1 5寸毫针直刺进针 ,得气后行子午捣臼手法。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 ,进针得气后 ,先紧按慢提九数 ,再紧提慢按六数 ,同时结合左右捻转 ,反复行针。每间隔 5分钟行子午捣臼手法 1次 ,以保持持续针感。留针半小时 ,每日治疗 1次 ,5次为一疗程。在行针间隔中配合艾条灸 ,灸针刺的部位及周围 ,灸至皮肤微微发红为宜。结果 :治疗 4 5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6 0岁 ,最大 85岁。经 1次针灸治疗 ,2 4小时以内大便排出者2 1例 ,经 2~ 5次针灸治疗大便排出者 2 1例…  相似文献   

2.
子午捣臼     
针刺手法名,出自《金针赋》。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次,再紧提慢按六次,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相似文献   

3.
针灸传统手法-子午捣臼法,能治疗腹胀、结胸、膈气不利等症。有行气开结消胀之效。我在临床上运用这个手法,治愈急性胃扩五例、肠麻痹三例。兹介绍如下: 一、子午捣臼手法的操作入针得气后,随患者呼气进针分许,这样九进到一定深度,紧接着随患者吸气提针约一分多点,这样六提将针提到原来进针得气的深度。这就叫伸九提六。如此反复三次,将针扎到一定深度,执针以候气动。不应,依法再施。如有气动则执针顺时钟转,吸气左捻大指着力,呼气右捻食指着力,以气行胀消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子午捣臼针刺手法配合TDP照射治疗100例骨关节炎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痊愈:69例;显效:2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9%.结论:子午捣臼针刺手法配合TDP照射治疗骨关节炎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腹部外科术后,若不能及时排气,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同时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3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9例,肠粘连术后5例,胆囊切除术后8例,肾结石术后1例;病程最短术后3天,最长7天。2治疗方法取病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常规消毒后,用32号1.5寸毫针刺入得气后,快速提插捻转,强刺激,每穴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1日1次。3治疗结果23例中,22例均于1次针刺后15分钟左右出现腹部疼痛,肠蠕动加快而排气。1例因年龄太小不能忍受针刺后的…  相似文献   

6.
子午捣臼法针刺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5):219-219
自1996年3月~1998年12月,笔者在临床中选择翳风穴为主,施以子午捣臼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0~19岁3例,20~49岁49例,50岁以上8例。症状表现以左侧面瘫为主者36例,右侧面瘫为主者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患侧取穴,口角歪斜取地仓、颊车、人中、大迎,眼睑不能闭合取睛明、丝竹空,鼻唇沟变浅加迎香。针睛明穴须推开眼球,直刺1寸,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分钟,出针后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3天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术后肠麻痹患者分为3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及支持治疗的同时,A组(35例)立即接受针刺治疗,穴取内关、足三里、上巨虚;B组(36例)接受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如灌肠、口服吗丁啉或莫沙比利等;C组(36例)接受西医常规方法治疗5天无效后,加针刺治疗,取穴同A组.治疗3...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枢、大肠俞子午捣臼法与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型属于肝郁脾虚证的4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每天1次),采用子午捣臼法。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2粒,每日3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针刺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7%,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天枢、大肠俞子午捣臼法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0.
术后肠麻痹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肛门无排气无排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等。如不及时处理,可给病人增加痛苦,影响术后身体的恢复。几年来我们采用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9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其...  相似文献   

11.
针刺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术后肠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补液、肠外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菌素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大横、中脘,联合芒硝外敷腹部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观察组治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各自治疗方案治疗后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术后肠麻痹疗效确切,且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腹腔手术后肠麻痹是外科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有时甚至可产生严重的后果,故尽早恢复肠功能对术后的恢复和预防并发症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对此症的发生发展已经预以关注,并以脐疗等外治法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为此,笔者研制了防治术后肠麻痹的专用神阙袋并在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1999~2000年普外科全麻及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以双盲法外敷神阙袋及对照药袋,观察两组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的差异性,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观察3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术后肠排气是临床术后重点观察的体征。排气功能是肠蠕动的表现 ,是术后肠麻痹的功能恢复。可避免术后产生肠粘连。目前临床多以术后2 4小时下床活动 ,或以口服“四磨汤”之类的药物促使肠蠕动排气。但部分患者疗效差。本文选择了术后 72小时未排气的患者 ,针刺合谷 ,足三里治疗 ,取得满意确切的疗效 ,方法简便易廉 ,取效快捷 ,适于临床应用。  腹部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术后肠排气是临床重点观察的体征。笔者用针刺的方法 ,对 44例妇科术后病人促使肠排气 ,取得快捷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了妇科子宫肌瘤 ,子…  相似文献   

14.
陈清华 《四川中医》2013,(10):135-13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共30例,有效28例(96%),无效2例值得临床推广。方法:采用耳针、体针方法对手术后肠麻痹患者进行治疗。(4%)。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疗效满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的康复,使病人及早进食,减轻肠道毒素的吸收,改善腹胀及胃脘部不适等肠抑制症状,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行气导滞、通里攻下的加味厚朴枳实汤,对68例术后患者行肛滴治疗,并设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 3种不同的取穴方法观察对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纯远端的下合穴、以腹部近端与远端下合穴的循经取穴、背俞与远端下合穴的循经取穴 3种方法 ,观察针刺治疗肠麻痹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3种方法中 ,背俞与远端下合穴配合效果最好 ,腹部近端配合远端下合穴循经取穴效果次之 ,单纯远端下合穴再次之。但三者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 ,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后肠麻痹患者 ,从其可行性上看 ,腰背部最不便于取穴 ,腹部可取穴性也不高 ,单纯下合穴最为可行。不要强行针刺局部腰腹部穴位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滞针为主治疗术后肠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肠麻痹是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手术2d后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恶心、嗳气,肛门不能自行排气、排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肠功能的及早恢复对术后患者的健康极为重要。笔者应用远道、局部相结合的取穴方法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晖 《福建中医药》2001,32(5):18-19
我们自 1990年 2月以来共治疗因胸腹手术引起肠麻痹31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1例患者均为胸腹部大手术的住院病人。其中 ,男2 3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6 8岁 ;病程最短 2 d,最长7d;其中 ,食道癌 7例 ,胃癌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 12例 ,胆囊炎、胆石症 6例 ,肠道手术 6例。以上患者均在术后 2~ 7d出现腹胀、腹痛等肠麻痹类似肠梗阻症状。临床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处理无效后 ,行针刺穴位并音频电流治疗。2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或半卧位 ,因腹部均有手术切口 ,故取四肢穴位针刺治疗。取双侧足三里、…  相似文献   

19.
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向谊*赵小寅*主题词术后肠麻痹/治疗电针手术后肠麻痹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进食,腹部作胀疼痛,重者不仅胃肠道因过度扩张而影响本身的血运及功能恢复,而且因膈肌升高,运动减弱,下腔静脉受压,血液回流减少,影响呼吸和循环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部手术术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部手术后出现呃逆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两侧足三里、合谷、内关和太冲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哌醋甲酯肌肉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刺后予哌醋甲酯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结论针刺是治疗腹部手术术后呃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