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临床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改变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发现中脑、丘脑、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等多个部位存在梗死灶,脑疝及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TOBS临床表现多样,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TOBS多以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功能缺失症状为主,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瘫痪及感觉障碍等。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肢体瘫痪,CT不能清楚显示TOBS早期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能准确显示TOBS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结论:TOBS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基底动脉综合征作用明显优于CT,DWI为早期脑梗死发现的首选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1998-2005年的31例确诊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以意识障碍、眩晕、肢体运动障碍起病多见,合并视觉、眼球运动、偏身感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丘脑、枕叶、小脑、中脑、颞叶等多部位梗死灶。结论 TOBS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脑栓塞是主要的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眩晕、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影像学特征多为双侧幕上、幕下多发梗死灶。病灶分布依次为:丘脑、中脑、枕叶、小脑等。治疗后22例死亡2例,恶化6例,有效9例,显效3例,治愈2例。结论TOBS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提高认识,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TOBS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并行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结果:8例经头颅CT确诊,余22例经MRI确诊。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塞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对后颅凹病变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7.
针对出血性脑梗死20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3 a中341例住院非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30例HI的病因,临床和影像改变。结果:HI发病率占同期脑梗的88%。脑栓塞为其主要病因,占70%,并以心源性栓塞为主。HI最早发生在脑梗死24 h内。最大时间30 d。26例发生在MGA分布区。有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之分(18例和12例)。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建议发病后1-2周进行影像学复查。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tery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Caplma于1980年首先报告,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TOBS起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如下,并讨论TOBS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高玉苹  谭秀革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438-143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足基底动脉系统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起病急,预后差。现将本院1998~2004年收治20例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an发现并命名,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的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起病凶猛,抢救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2001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15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以眩晕(8例,61.3%)最常见。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及感觉异常、偏盲、共济失调等是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改变有多种形式,以丘脑、脑干、枕叶病灶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主要病因可能是栓塞和血栓形成。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复杂多样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且治疗效果不好,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李建红  郭宝玉 《山西临床医药》2011,(12):909-910,91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经MRI或CT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多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颅CT,MRI,尤其头颅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45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45例头颅CT检查21例有阳性发现。MRI39例28例有异常改变。MRV20例均见相应静脉窦显影缺失。3例DSA检查均有阳性发现。采用脱水、抗凝、抗血小板、激素等治疗。治愈32例,好转11例,死亡2例。结论:对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局灶表现者,应考虑CVST,早期抗凝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军团菌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35例军团菌性肺炎的临床及系列影像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军团菌性肺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多形态病变31例;多叶多段病变25例;胸腔积液10例;肺脓肿6例;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21例;影像学改变吸收缓慢(时间大于2周者)30例;伴有纤维索条、网状影或蜂窝影者28例。因此,军团菌性肺炎的征象主要以多形态病变、多叶多段病变以及多伴有纤维索条、网状影或蜂窝影等纤维化为特征;而其动态影像学主要是以影像学改变吸收缓慢和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不一致为特征。结论军团菌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虽较复杂,但也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5.
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部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3月住院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1例,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的主要特征是持续高热、咳嗽,部分出现呼吸衰竭和神志改变。肺部影像学特点是:①早期最常见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②发病后1~3天达到高峰,重症患者肺部病变变化较快且易反复;③治疗后患者肺部大部分病变可完全吸收,部分可见肺间质的改变。④肺部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机制及临床特点,为分水岭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6例经头颅CT或MIR证实的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分水岭脑梗死最易受体循环低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分水岭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结论:重视脑梗死的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7.
小儿症状性癫痫的CT诊断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神经系统常见综合征,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皮层及(或)皮层下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大脑功能障碍。过去对其病因诊断较困难,随着CT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小儿癫痫的病因诊断水平。本文搜集临床确诊癫痫、CT检查阳性的72例患儿,对其CT表现及病因予以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为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于血管病,也是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之一。Caplan首先报道,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加深以及影像学(特别16排和64排CT及MRI)的进展,确诊TOBS病例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25例TOBS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的X线、CT及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局限性骨化性肌炎随着病程不同,表现各异,早期影像表现无特征性,诊断较困难,中、晚期应与含骨化、钙化成分的肿瘤鉴别。结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病程及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2003~2005年间经临床、影像学或手术证实的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及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