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3例(41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40条肢体)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64%.复发原因分别为:18条肢体交通支功能不全,14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再通,5条肢体小隐静脉主干未处理,2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条肢体双大隐静脉畸形.38例患者均经再次手术,分别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手术,重视过度扩张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和交通支血管的处理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疾病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 420例(525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激光加小切口静脉团点状剥脱和激光治疗联合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肢无切口的有126条(24%);小腿仅有1~3个1.0~2.0 cm小切口的216条(41.1%);大腿根部有切口的183条(34.9%).随访3~40个月,共随访330例(78.6%),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术后有16例(27条)复发(复发率3.8%).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术后有5例确定为术后复发(复发率1.2%).结论 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疾病,手术简单,创伤小,基本不影响下肢的美观,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是,外科医生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20例(525条肢体),其中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24例(422条肢体),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6例(103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激光加小切口静脉团点状剥脱和激光治疗联合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肢无切口的有126条(占24.0%),小腿仅有1~3个1.0~2.0em小切口的有216条(占41.1%),大腿根部有切口(包括103条做戴戒术的肢体)的183条肢体(占34.8%)。随访3—40个月,共随访380例(占90.5%),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术后有27条肢体复发(复发率6.4%),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术后有8条肢体复发(复发率7.8%)。结论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手术简单、创伤小,基本不影响下肢的美观,易为患者接受。术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造影分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3例(89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例资料,静脉顺行造影池解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结果: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55%(53/89),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64.04%(57/89),大隐静脉主干残留19.10%(17/89),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4.61%(13/89),静脉发育异常1.12%(1/89)。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深、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共同临床表现,术前静脉造影可明确疾病性质,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00例124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行腔内激光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一次治愈率95.2%(118/124)。1例1条肢体于术后1个月复发。5例5条肢体术后仍有少量曲张静脉存在。18例大隐静脉主干烧灼处条索状硬结、疼痛;15例发生皮下片状淤血;12例出现局部皮肤麻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 d。95例随访2~14个月,失访5例。结论腔内激光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腔内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术前对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85条下肢进行超声检查,筛选出适合行腔内钬激光治疗术的大隐静脉曲张54条,术后复查彩超观察疗效。结果 85条患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0条(11.8%),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5条(88.2%),其中Ⅰ级18条(21.2%),Ⅱ级26条(30.6%),Ⅲ级20条(23.5%),Ⅳ级11条(12.9%),同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条(2.4%),血栓再通治疗后1条。术后所有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患肢沉重酸胀感缓解,色素沉着减轻,溃疡逐渐愈合。术后1周彩超检查,大隐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大隐静脉主干均出现血栓性闭塞;术后6个月复查,1名患者出现血管腔再通,再次用激光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和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静脉腔内激光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超声检查证明的隐股静脉返流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98例(235条肢体),分别采取静脉腔内半导体激光术(EVLT)联合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修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交通支结扎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皮肤灼伤18例,小腿皮肤麻木6例,皮下血肿7例。超声随访可见EVLT静脉管壁回声增强,管腔内充满实性回声,未见血流信号。随访4~28个月,其中6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小腿局部曲张静脉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EVLT联合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达到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小创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和Muller术治疗C4~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5列(146条肢体)临床分级C4~6级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95例患者146条下肢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条下肢发生导丝经小腿交通支进入股深静脉,1条下肢术后当天Muller切口持续渗血,术后8条下肢大隐静脉主干发生血栓性静脉炎,7条下肢出现隐神经热损伤,1条下肢激光损伤大隐静脉行程皮肤,2条下肢术后出现腹股沟区域血肿,2条下肢术后发生足背凹陷性水肿,1条下肢出现Muller切口下脂肪液化,1条下肢出现muller切口线头排异反应。对症处理后上述并发症均消失。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VLT和Muller术治疗C4~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规范手术流程和注意细节可减少并发症甚杜绝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采用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3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淤血114例次;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条索状硬结、红肿及严重疼痛17例次;隐神经损伤导致皮肤感觉异常89例次;皮肤灼伤29例次;溃疡合并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创伤较小、安全,但可发生并发症,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改进后的疗效。方法20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251条肢体。86例(114条患肢)采用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120例(137条患肢)在原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的基础上操作技术改进后进行治疗。结果操作方法改进后治疗的120例患者,激光治疗前期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下肢皮下淤斑的出现率由技术改进前的91.9%降为9.2%,静脉周围硬块由技术改进前的54.7%降为19.2%,切口瘢痕减少。多普勒彩超复查显示,本组206例251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闭塞,血管内无血流信号,无1例复发。结论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技术改进后,术后损伤更小、更美观、恢复更快,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袁志  刘建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89-193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不连,一直是骨科领域不断努力解决的难题.骨不连的预防主要是在骨折处理过程中正确理解并遵循生物学内固定(BO)原则,克服医源性致骨不连的因素.对骨不连的治疗要点:(1)断端处理、直接对合;(2)植骨重建;(3)适当固定:强调外固定架应用;(4)必要时改善周围软组织床的血供;(5)合理的功能锻炼;(6...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腹泻是胃肠炎的重要症状之一 ,排出稀粪 ,含水分较多 ,并混有血块 ,肠粘膜和粘膜组织有时混有脓液。胃肠炎是胃肠表层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炎症过程 ,胃和肠的炎症同时发生或继发。1 病 史2 0 0 0年 5月 18日接诊提坚村艾沙的一头 3个月龄的西门塔尔犊牛 ,该牛从 4月 30日开始发病 ,病初呕吐 ,以后腹泻 ,17日开始排泄混有血块的粪便、较稀 ,5月 18日来我站就诊。2 临床症状T :39.8℃ P :10 8次 /分 R :6 0次 /分精神沉郁 ,眼结膜苍白 ,食欲减退 ,喝少量水 ,腹痛、严重腹泄 ,排出粪便中有大量的新血块 ,严重脱水 ,全身无力卧地不起。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