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评估心肌桥及伴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检查并于30 d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1例患者相关资料。统计多层螺旋CT和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及检出心肌桥的位置分布;并测量心肌桥的长度,CT血管成像评估载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脉分支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结果 256层螺旋CT检出16例患者共18段心肌桥,检出率为15.84%,其中最常见的心肌桥部位是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为16段,出现率为88.89%(16/18)。CAG仅检出4例患者共4段心肌桥,检出率为3.96%。256层螺旋CT测量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27.20±16.30)mm,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狭窄程度≥50%有5段(27.78%),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近段狭窄程度≥50%有6段(33.33%)。结论 256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更清晰显示心肌桥形态结构,并可观察伴发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对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埋藏深度、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均统一实施冠脉造影以及64排256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患者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平均埋藏深度、平均狭窄程度及具体发病位置,并对比不同检查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70.50%(141/200),7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包含122处发病位置,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31±2.12)mm、平均埋藏深度为(2.41±1.15)mm、平均狭窄程度为(43.15±10.58)%.螺旋CT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86.50%(173/200),102例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包含215处发病位置,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75±2.28)mm、平均埋藏深度为(3.17±1.45)mm、平均狭窄程度为(48.26±10.35)%;冠脉造影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00%(46/200)高于多排螺旋CT10.50%(21/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可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并明确其具体发病位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对30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CTA)。结果305行CTA的患者中发现141(46%)例心肌桥,共218段,多位于前降支中段115(52.8%)段,其次为回旋支远段35段(16.1%)。结论128层螺旋CTA可以显示MB的部位、长度、厚度及MCA管腔和管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MB-MCA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双源CT(DSCT)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对MB-MCA临床诊断价值的认识。 方法 分析3709例冠状动脉CTA病人,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16段分段法对检出的MB-MCA进行准确定位,对其长度、深度、收缩期管腔压缩程度及其伴随的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3709例病人中发现MB-MCA 638例,检出率约17.20%,共检出654支 MB-MCA,其中426支位于7段(S7)、 72支位于8段(S8)、56支位于6段(S6),其余分别分布于2段(S2)、3段(S3)、4段(S4)、9段(S9)、11段(S11)、 12段(S12)、13段(S13)及16段(S16);MB-MCA平均长度为(20.52±9.84)mm,平均深度为(1.27±0.93)mm;收缩期时MCA管腔呈现不同程度的狭窄,但重度狭窄罕见;92例MB-MCA患者在MCA前存在粥样硬化斑块。 结论 DSCT不仅可直接显示 MB-MCA的解剖形态,还可动态评价其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为MB-MCA临床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赵静  蔡永兰 《医学信息》2008,21(3):368-371
目的 探讨八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25例患者均行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心率均在60-75次/分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心动周期R-R间期的75%的心电相位上进行横断面重建.然后采集的 数据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客积重建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内窥镜、曲面重建,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结果 25例患者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100%,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近段均清楚显示,其中11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后:前降支5例、回旋支3例、前降支回旋支各一例、右冠状动脉2例,在MIP、VR、MPR上均能显示支架的位置和形态:8例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左前降支呈阶段性狭窄4例、回旋支狭窄2例、右冠状动脉2例、对8例冠状动脉CT成像提示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有创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三维成像均相对应;2例搭桥手术后吻合口通常:3例冠脉平扫显示钙化而造影后三维成像均未引起狭窄;1例扫描失败,由于心率不齐无法扫描.结论 25例冠状动脉造影经三维重建技术不仅显示冠状动脉的钙化、狭窄、斑块,而且还能观查桥血管是否通常,支架位置形态,远端血管的情况.与有创冠状动脉相比较.安全、快捷且经济,X射线少,是进行手术后评价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也是一种重要无创筛查手段.越来越多的被患者和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脉CT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20年7月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次进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检查,计算壁冠状动脉(MCA)狭窄程度,观察前降支、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和回旋支冠脉分布走行以及与心肌的关系,测量心肌桥长度和厚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心肌桥检出率以及心肌桥测量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显示MCA狭窄程度和诊断心肌桥的一致性。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冠脉CT判断MCA中重度狭窄和诊断心肌桥的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均较好,冠脉CT心肌桥检出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25.23% vs 14.02%, P<0.05);冠脉CT测得心肌桥长度大于冠脉造影,MCA狭窄程度低于冠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和冠脉造影显示MCA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2, P<0.05);与冠脉造影比较,冠脉CT判断MCA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86.67%、74.36%、95.59%、87.85%;冠脉CT和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 P<0.05);与冠脉造影比较,冠脉CT诊断心肌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29%、73.33%、69.23%、68.75%、68.97%。结论:冠脉CT与冠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而冠脉CT具有无创性、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且对心肌桥位置及分布显示佳,并对MCA狭窄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最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34例位于左前降支中段(66.67%),肌桥长度为5.6~27.6 mm;厚度为0.52~4.8mm;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者19例.结论:64MDCT冠脉成像可无创性检出心肌桥,显示其MDCT表现特点、邻近血管硬化狭窄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对所有病例扫描图像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其中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SCA)比较。以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结果85.1%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用做评价,可较准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与SCA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32/37)和95.1%(214/225)。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实验模拟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模拟试验都证实心肌桥在收缩期的压迫作用,可引起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从而使流量、流速及压力发生变化,导致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异常现象。作者从"水击"理沦的角度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前端的压力和流速变化这一异常现象的力学背景。方法利用心肌桥模拟装置在收缩期中和舒张期初"水击"发生前后对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模拟并用一维水击波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计算,与正常情况下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壁冠状动脉近端收缩压的升高幅度、舒张期流速的升高幅度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结论证实了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异常现象是由扰动引起的"水击"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受压迫时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11例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患者运用冠脉内多普勒检查即刻测定冠脉前降支的血流储备与28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11例心肌桥患者均有心绞痛病史,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中段8例、中远段3例),收缩期及舒张期冠脉狭窄分别为(79.3±7)%和(13.7±3)%,血流储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1±0.5和3.6±0.7,P<0.01)。结论心肌桥患者血流储备降低可能是患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274例患者均行16层CTA扫描,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进行陪重组,观察有无MB,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 共发现129例139段MB,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1.25~4.76mm,0.5~3.4mm.发生于前降支中远段113例(81.3%).结论 16层CTA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肌的解剖关系,是诊断心机桥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桥(MB)存在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法医尸解中发现的87例心肌桥的形态特点与AS的关系。 结果 MB检出率34.7%,并随年龄呈阶梯样增加,心肌桥主要出现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主干, 单个MB最多,占90.8%(79例)。MB桥前段发生AS有43.7%(38例),管腔狭窄程度大多在Ⅲ级以上占86.8%(33例);桥后段有8%(7例)发生AS,管腔狭窄程度均在Ⅱ级以下,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下段无AS;存在AS的MB长度大多2.0cm以上。 结论 大多数MB是解剖变异,随着年龄增加可导致桥前段和桥后段AS,桥前段更易发生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冠脉不同级别狭窄程度的检出率、节段狭窄冠脉分支的检出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中的结果相近,两种检查方式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其数据可作为临床疾病鉴别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可靠性及价值。方法:5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6层CTA,对各个冠脉节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6层CT诊断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8.09%、84.21%、98.72%,94.59%、99.97%、87.50%、99.59%,92.50%、97.52%、75.51%、99.37%。结论:16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筛选手段以及冠脉手术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256层螺旋CT检查并于30 d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1例的相关资料。统计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冠脉钙化总积分。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冠脉钙化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钙化积分为0~2645.6分,平均钙化积分为(285.66±420.87)分,其中钙化积分为0分的患者有6例(11.8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钙化积分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变量冠脉狭窄病变≥50%的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病变≥50%的血管节段数、冠脉狭窄病变≥75%的血管节段数呈相关程度较弱的正相关(r=0.291~0.319,P<0.05);钙化积分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264,P>0.05)。钙化积分与年龄无相关性(r=0.253,P>0.05)。结论 冠脉钙化总积分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相关较弱的非线性正相关,冠脉钙化程度较难预测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2006年7月~2007年5月在我院因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而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4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及同期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随访的21例患者共34个支架的影像资料,评估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诊断价值.结果发现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估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11%、95.64%和94.97%.64层螺旋CT评价支架通畅23个(67.65%),支架轻度狭窄8例(23.53%),重度狭窄3例(8.83%).因此,利用64层螺旋CT可以准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管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SCTM对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椎管造影(SCTM)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螺旋CT椎管造影检查,图像经计算机多平面重建软件处理,结果 在42例患者中,椎间盘病变27例,先天性骨性椎管狭窄2例,椎休后缘增生骨刺2例,椎体滑脱5例,黄韧带肥厚3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及疤痕增生3例,全部病例幸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后处理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提供不同平面、多角度、多方位的任意轴面(直面=曲面)影像,突出显示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及脊神经根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连续性改变。结论 SCTM-MPR能全面地清晰显示受检段脊柱及椎管内各解剖层次及其病理改变,提高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具有较市制 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超高速 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 8例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出 2 0支冠状动脉 ,拉直后 ,超高速 CT扫描 ;每支冠状动脉分成相应的 3mm血管段 ,组织切片 ,地衣红染色 ,L eica图像分析仪上计算冠状动脉管腔面积狭窄率。结果 :在 4 84个血管段中 ,无粥样病变血管段的钙化率、钙化面积、钙化积分 (0 ,0 ,0 )明显低于有粥样病变的血管段 (2 8% ,1.74 %和 6 .73,P<0 .0 1)和管腔狭窄≥ 75%的血管段 (54.4 % ,5.8和 2 2 .7,P<0 .0 1) ;狭窄程度越大 ,钙化率越高 ;尽管冠状动脉钙化阴性的血管段可能有粥样硬化存在 ,但是只有 8.4 %的血管段属于管腔面积狭窄≥ 75% ;超高速 CT检测管腔面积狭窄≥ 75%的血管段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54.4 %、81.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 ,粥样硬化内钙化发生率越高 ;冠状动脉钙化阴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CT阈值≥ 130 Hu于国人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的诊断与比较。方法运用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63例患者进行比较,经CT室及CAG医师判断心肌桥(MB)情况,并对MB进行血管形态学分析,判断两种方法对MB判断的差异与不同。结果双盲法MSCT发现MB23例25处(占36.5%),CAG发现MB9例11处(占14.3%),MSCT对冠状动脉节段迂曲、成角处有一定优势,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比CAG较容易发现MB,尤其在冠状动脉节段迂曲、成角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狭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输尿管生理狭窄的数目、位置及狭窄的程度,为选择性CT分段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例国人成人尸体60条输尿管(男40条,女20条),分段观测输尿管形态、狭窄的数目、位置和管腔内径.结果:各段输尿管形态多样,主要有四类.输尿管生理狭窄的程度依次为膀胱壁内段>输尿管盆段>输尿管髂血管段>输尿管腹段.结论:输尿管生理狭窄的数目不恒定.生理狭窄的部位除膀胱壁内段外其余部位均不恒定,膀胱壁内段狭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