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93例宫颈癌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后尿动力参数及膀胱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膀胱顺应性及膀胱逼...  相似文献   

2.
黄爱华  卢柳艺  何静 《护理研究》2011,25(8):684-68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膀胱电刺激对促进膀胱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颈、胸、腰段外伤性脊髓损伤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经知情同意后应用膀胱电刺激结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进行膀胱电刺激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最佳参数、频率及电流强度。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完全性排尿增多,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膀胱电刺激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脊髓损伤病人尿潴留,可促进脊髓损伤后病人生理排尿模式的重建,减少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3.
鄢茵  管细红  童华章 《全科护理》2016,(15):1530-1532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个月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和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呼吸功能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62例予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观察组62例给予呼吸功能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4 d...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排尿日记对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导尿次数进行比较,通过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USDS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治疗后20d时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MMSE)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的认知部分对各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经过20d的治疗,A、C组FCA认知部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及B、D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与C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差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与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均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情绪障碍,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T1平面以上的颈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手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经皮的功能性电刺激器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功能障碍的上肢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矫正已丧失的功能.并通过商级神经中枢的调整,促进功能重建,从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性电刺激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途径,给截瘫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带来了希望.但经皮的功能性电刺激需要在患者身上安装设备并需要不断的技术支持,而患者及家属对其期望值很高,治疗效果往往令患者及家属失望.所以要对功能性电刺激的参数和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对刺激器进行不断的更新,使其用起来更方便,效应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证实,以阴部神经为作用靶点,通过对频率、强度、脉宽的调整,调节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同作用,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目的:了解阴部神经电刺激干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阴部神经电刺激干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研究报道,并追溯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7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篇文献。分析发现: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该疗法通过调控阴部神经-膀胱反射及脊髓膀胱反射,从而调节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的协同运动,改善膀胱壁的顺应性,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阴部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因目前临床研究较少,频率双向调节机制背后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不明,干预强度的选择不明确,故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明确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结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常规护理+基于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膀胱初感容积、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管理、遵医服药、自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结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可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提升健康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膀胱运动的效应细胞是逼尿肌细胞,而膀胱Cajal间质细胞如能在膀胱运动中作为起搏细胞而存在,必须能对逼尿肌细胞进行调控.因此,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可以从一个方面证明Cajal间质细胞是否具有起搏细胞地位.目的:观察膀胱逼尿肌细胞与Cajal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分析膀胱Cajal细胞在逼尿肌细胞兴奋调控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用于取膀胱逼尿肌新鲜组织块.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Cajal间质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利用荧光漂白技术模拟信号从Cajal间质细胞传递到逼尿肌细胞的过程,观察Cajal间质细胞与逼尿肌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情况.主要观察指标:Cajal间质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及荧光强度变化.结果:①Cajal间质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②对单个Cajal间质细胞相邻的逼尿肌细胞进行荧光漂白后,发现逼尿肌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明显恢复,同时Cajal间质细胞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说明Cajal间质细胞与逼尿肌细胞之间有信号通讯通路.结论:逼尿肌细胞与Cajal间质细胞之间存在结构上的联系,Cajal间质细胞可以将兴奋信号传递给周围的逼尿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盆底肌电刺激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改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21例骶段以上SCI患者进行PES治疗8周,并在PES治疗前1周、PES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均记录7d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结果: PES治疗8周后患者24h平均排尿次数由11.9±2.8减少至8.4±1.9次/d、漏尿次数由6.2±3.1减少至2.5±1.7次/d,平均单次尿量由188.1±43.3增加至254.1±42.4 ml/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盆底电刺激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对于PES治疗参数的选择和PES的长期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取20只OLETF大鼠,分离趾长伸肌,按照抑制剂和电刺激干预的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电刺激组、无电刺激组、compound C 电刺激组和compound C组。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骨骼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 B,PK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 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的表达和活性变化。结果:电刺激组骨骼肌细胞中磷酸化PI3K蛋白较无电刺激组显著增加(P<0.05),Akt磷酸化程度(p-Akt/Akt)较无电刺激组显著增加(P<0.01);而ERK磷酸化程度(p-ERK/ERK)与无电刺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ompound C 电刺激组骨骼肌细胞中磷酸化PI3K蛋白较compound C组显著增加(P<0.01),Akt磷酸化程度(p-Akt/Akt)较compound C组亦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刺激诱导骨骼肌收缩可以直接或间接激活骨骼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这一过程不依赖于AM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脊髓损伤NB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常规组各36例。常规组仅接受康复治疗结合膀胱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辅助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24 h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以及神经功能评分(ASI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24 h 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分别为97.2% vs.55.6%,(5.1±1.2)次vs (8.3±2.2)次,(189.9±11.4)ml vs (145.3±10.8)ml,(90.2±2.4) ml vs (110.1±3.3)ml,均为P<0.05]。两组的A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NB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是一种治疗NB的好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一款新型的基于功能性电刺激与镜像治疗结合的手功能康复装置,辅助训练弛缓瘫期患者抓握能力,并增强镜像治疗中的视觉反馈。方法:通过健侧手佩戴传感器手套,检测手功能运动情况,并在显示终端输出同步动作三维手,同时予患手以预设的功能性电刺激处方,刺激手臂部肌肉组织,诱发手部肌肉自主运动以达到康复功能训练,并将患者手部抓握角度信息与电刺激康复运动信息记录于后台数据库中。结果:设备能按设计要求完成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镜像治疗对患者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实现手指运动角度等数据监测及三维手部模型实时反馈的设计目标,在患者健侧手的运动数据达到程序预设参数时,给予患侧手功能性电刺激。结论:该上肢康复设备能基本实现预期功能,设计合理,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6.
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的效果。方法 对经过临床症状及排尿动力学检查确诊的 4 0例OAB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 (2 0例 )及药物治疗组 (2 0例 )。电刺激治疗组 :采用美国LABORIE公司生产的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 ,通过阴道或直肠电极 ,对患者进行阴道或直肠内 10~ 2 0次 8~ 70mA的电刺激治疗 ;药物治疗组 :舍尼亭 (酒石酸托特罗定片 ) 2mg口服 ,2次 /d ,共 2周。通过排尿日记、副作用及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价疗效。结果 电刺激治疗组治愈率为 6 0 % ,总有效率 85 % ,满意率 70 % ;药物治疗组治愈率为 5 0 % ,总有效率 80 % ,满意率 6 5 % ,两组疗效及满意率经Ridit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治疗副作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能有效治疗OAB ,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中风并单侧肩关节半脱位患者5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二种方案的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周围肌肉,观察电刺激对肩关节半脱位、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治疗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P<0.05).结论一定参数的电刺激可用于中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膈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呼吸肌肌力。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峰值呼气流速、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