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应用国外新近报道的三种方法,分别从牛血清中提取了K,并对其纯度和活性进行了鉴定,对其产量进行了核算,同时与国外最新的有关报道作了比较。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Lachmann方法,即用酵母多糖提取K,再通过DEAE-纤维素层析柱提纯能获得纯度较高(琼脂双扩散试验对全牛血清抗血清出现一条沉淀线)、产量较高的K(1.48mg/100ml牛血清)。层析图谱表明,K的生物学活性存在于最后一峰中。文中K 的活性是采用EAC_(3bi)(牛)的经典胶固反应鉴定的。  相似文献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要求包被抗原纯度高,吸附固相载体好,能保持其免疫活性,一般多用可溶性抗原包被。用超声波裂解Q热立克次体制备的可溶性ELISA抗原,已成功地应用于Q热立克次体抗体的检测,鉴于Q热立克次体体积小、胞壁较坚固,常难以获得理想的超声波抗原,而且考虑到抗原决定簇易分布于菌体表面,因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自己精制的K和有关的国产试剂结合国内一般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在预先选择最适条件(K包被量、酶标抗体的实用浓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的基础上,规定了K—ELISA的标准试验方法。用HHAG制备出参考曲线,对55例正常健康供血者血清CIC进行了测定,结果均值为4.59±1.88;23例SLE病人为8.54±6.12;31例心肌炎病人为11.61±11.98;50例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病人为40.13±28.01。以超过正常人均值+2SD为阳性,则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47.8%,38.7%,98%。由于本试验试剂稳定,容易获得,操作简便安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包被K的塑料板4℃至少可保存在一周,因此我们认为本法适于用作临床测定CIC的常规方法。文中结合新近有关的文献对本试验的机理、影响因素、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 引言为了阐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特征与相应疾病活动规律之间的关系,当前研究者们十分重视在对CIC量的测定同时,达到对其质进行分析的目的。所谓CIC的质是指其由以下主要因素决定的生物活性,如:抗原的种类和结合价、抗体的类别及亲和力、Ag/Ab比例、免疫复合物(IC)的大小、结合补体的能力及激活补体的途径等。由于目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发病对丙肝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待测血清:丙肝患者血清均获上级传染病中心,抗FICV--IgG阳性(科华公司试剂盒),有明确输血史,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修订标准。正常对照血清自健康献血员。及时分离血清,-30℃保存。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多数报导认为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诸家应用~(125)IC_(1Q)结合试验,PEG 沉淀光密度测定方法,竞争性补体结果试验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多数报导认为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诸家应用~(125)IC_(19)。结合试验,PEG沉淀光密度测定方法,竞争性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均证明病人血清中有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但其含量各家报导不一(1、2、3)。本室采用胶固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ELISA)检测流热病人的循环复合物(CIC),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试验方法系按曹祖华氏报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群 热的感染,并非罕见。目前Q热的临床诊断尚缺乏可靠指征,必须依赖实验室的方法,将病理标本通过实验动物以分离Q热病原体,或取病人恢复期血请进行血清学试验测定特异性抗体,方能作出可靠诊断。但无论是分离病原体或血清学诊断,均嫌手续麻烦,费时较长,尚难以满足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测定了50例正常人,4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30例风湿病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表明:患者的PEG沉淀指数高于正常人,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作者及其同事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认识到IC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我们的成就在于(一)建立了适合于研究IC病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根据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将AESS模型分为三期,建立了检测特异性免疫复合物(BSA-抗BSA)的ELISA法和补体的复合物释放活性(CRA)检测法。(二)在理论上确定了补体系统在IC病中的积极防御作用;揭示了T淋巴细胞在IC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也发现了CaM与免疫复合物性炎症的关系。(三)证实了左旋咪唑、甲氰咪呱、抗胸腺细胞球蛋白、PGE_2、山莨菪碱等5种免疫调节剂有减轻IC病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了防治IC病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用3.5%聚乙二醇的沉淀作用预先使IC和血清其他组分分离,再用聚苯乙烯表面吸附的固相C_(3b)从上清液中以抗原抗体反应结合IK,从沉淀复溶液中以受体识别作用结合IC;从而应用C_(3b)—ELISA对同一份血清中IK和IC平行定量检测。临床测定表明,ICD患者血清中IgM类IK检出率为30—45%,IgG类IC为40—57%;且IK和IC双阳性率在半数以上。动态观察发现双阳性的出现和消失与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有平行关系。本法重复性较好,也较灵敏。所以既适于临床应用,也适用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血小板减少、蛋白尿、休克等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青壮年,病死率高,是我省东部地区常见病,影响农、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病型的慢性HB患者中检测HAsAg特异性CIC、RF和IK,发现HBAC、CAH的RF和IK检出率显著高于CPH,与HBsAg-CIC在不同病型间检出率的差别相一致。此外,HBAC、CAH与CPH比较,RF、IK伴随HBsAg-CIC同时检出的频率高而且持续时间也长。在动态观察中发现HBsAg-CIC、RF、IK以及血清中可溶性CIC补体消耗的水平有一致性改变,并且与活动性肝功能损害的加重有密切关系,指出RF、IK可能是慢性HBV感染中对宿主有害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图法分类号R446.61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清除抗原和终止免疫反应的生理过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IC激活补体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膜以及其它血管外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抗原抗体结合形成IC并激活补体时,C1、C4、...  相似文献   

16.
用微量PEG比浊法,检测45例糖尿病病人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发现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或并感染者其CI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并微血管病变或无并感染者,P〈0.001。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以来,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方法发展很快,目前已不下二、三十种。这些方法虽然各有长处,但也各有其不足。在WHO进行的一项合作研究中,曾对常用的18种检测CIC的方法做了比较,结果认为在灵敏度、特异性等诸方面较为理想的要首推Raji细胞方法,其次是用CIq和RF的方法。国内近年来虽有不少单位开展CIC的研究,但对国际上评价较好的Raji细胞法尚未见报道。我们参考国外文献,用Raji细胞放射免疫法(简称Raji—RIA)、Raji细胞免疫荧  相似文献   

18.
1964年我们在四川省重庆地区自然界捕捉的铃头血蜱首次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并对该毒株的抗元性进行了研究。鉴于该蜱在国内分布较为普遍,为进一步了解铃头血蜱对Q热立克次体的易感性,探讨其在Q热疫源及流行病学上的意义,特以铃头血蜱为对象,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蜱对Q热立克次体的易感性、已感染的蜱叮刺健康动物能否传播、立克次体在蜱体内的储存时间、蜱粪污染情况及病源体经卵、经期传递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非洲钝缘蜱是非洲地区的一种常见软蜱,根据其嗜血习性至少包括4个近似种,它是蜱传回归热的重要媒介。Davis早在1943年就证明非洲钝缘蜱可实验感染Q热立克次体。1951年Jadin在刚果从自然界捕捉的非洲钝缘蜱中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1979年作者等曾发表了我们早期(1964)用非洲钝缘蜱实验感染Q热立克次体的资料,作者等并提出非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