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合成β-榄香烯单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取代哌嗪结构来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衍生物,然后再与取代苯甲酰氯或取代苯丙烯酰氯反应制得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等10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经1H—NMR、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构。其中21个化合物经MTT法测定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活性大多高于β-槛香烯。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氨基酸衍生物,并进行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与氨基酸甲酯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小鼠腋下移植瘤为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考察化合物5h对Lew is肺癌LL/2、肝癌H22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15个β-榄香烯氨基酸和β-榄香烯氨基酸甲酯衍生物,其中12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低于β-榄香烯。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5h对Lewis肺癌LL/2、肝癌H22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氨基酸或氨基酸甲酯结构片段有利于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β-榄香烯芳杂环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 以β-榄香烯为起始原料,经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β-榄香烯母体上引入含氮芳杂环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共合成9个未见报道的β-榄香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所有化合物对3种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均远低于β-榄香烯.结论 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含氮芳杂环,可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显著提高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β-榄香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β-榄香烯经氯代、胺化制备目标化合物。以SRB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L-60、HeLa、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12个新化合物经IR、MS和1H-NMR确证结构。初步药理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明显强于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5.
β-榄香烯醇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醇酯类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先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与羧酸或氨基酸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SRB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10个未见报道的β-榄香烯醇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所合成的多个化合物对3种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低于β-榄香烯。结论通过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含氮、含氧基团,改善其水溶性,可以提高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榄香烯原料药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榄香烯原料药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铝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分离方法从榄香烯原料药中分离化合物,采用NMR等光谱学手段对它们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榄香烯(1)、γ-榄香烯(2)、β-石竹烯(3)和δ-榄香烯(4)。结论不仅对榄香烯原料药的3个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结构确证,而且对原料药中的1个主要杂质成分β-石竹烯进行了结构确证,并首次对文献中β-石竹烯碳谱数据中有误的归属进行了纠正。为榄香烯原料药质量控制和临床试验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合成含有榄香烯结构的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评价其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β-榄香烯结构作为锌离子结合型HDACI表面识别基团,分别以脂肪酸、异羟肟酸、酰胺结构片段为锌离子结合基团,设计并合...  相似文献   

8.
Fang Z  Yang Z  Xu JF  Wang YL  Wang ZX  Wei P 《药学学报》2011,46(11):1338-1343
在5-氟吲哚-2-酮的母体结构基础上,选用13个已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片段,设计合成了11个3-芳香Shiff碱吲哚-2-酮衍生物。11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中化合物1b、1g、1i及1h的抗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9.
β-榄香烯抗癌活性及其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榄香烯可以增强临床多种抗癌药物对肺癌、肝癌、食道癌、鼻咽癌和妇科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疗效,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介入、腔内化疗及癌性胸腹水的治疗。由于β-榄香烯的非水溶性、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随着新辅料、新技术的发展,β-榄香烯传递系统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β-榄香烯制剂,可望满足临床治疗中的各种需要。本文对β-榄香烯抗癌活性和新型给药系统如脂质体、微乳、微囊等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β-榄香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榄香烯(elemene)是我国首先从姜科植物温郁金的根茎中提取的抗肿瘤有效成分,是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目前的制剂以β-榄香烯(化学名:1-甲基-1-乙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已烷,分子式为C15H24,分子量为204)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少量γ-和δ-榄香烯及其它萜类化合物,3者均为抗癌活性物质,统称为榄香烯。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β-榄香烯对多种骨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从中药莪术中分离得到的新型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β-榄香烯的体外抗疟活性,。方法:采用恶性疟原虫3D7株(氯喹敏感株)和Dd2株(氯喹抗性株)进行测试,恶性疟原虫经过同步化处理后添加β-榄香烯,40 h后涂片镜检,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检测两种虫株对β-榄香烯和氯喹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10μg/mL的β-榄香烯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40μg/mL的β-榄香烯可以完全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3D7虫株和Dd2虫株对β-榄香烯的IC_(50)值分别为(13.60±0.540)μg/mL和(12.59±0.54)μg/mL。结论:β-榄香烯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疟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新型结构的吲哚-色胺酮[6-(1H-吲哚-2-基)吲哚并[2,1-b]喹唑啉-12(5H)-酮]类化合物,并初步考察其代表性化合物3a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以2-吲哚酮为起始原料,经盐酸酸化后在过量三氯氧磷的条件下与相应的取代2-氨基苯甲酸经一锅法合成新的吲哚-色胺酮类化合物。采用MTT法考察化合物3a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3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a对A549肿瘤细胞株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目标化合物是在色胺酮结构中引入吲哚单元后形成的新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将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吲哚-色胺酮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β-榄香烯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β-榄香烯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方法本文对榄香烯的双键异构及β-榄香烯的光学异构体分子结构、分析检测方法及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进一步评述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及分离β-榄香烯的方法及技术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气相或液相色谱结合核磁、质谱等光谱技术能较好地检测β-榄香烯成分及含量;众多植物挥发油富含β-榄香烯,采用真空精馏及柱层析联用技术能获得高纯度的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14.
β-榄香烯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榄香烯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具有很强杀灭肿瘤细胞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有着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β-榄香烯的化学成分、药动药效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概况,为其以后探讨抗癌机理,开发新剂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吲哚衍生物和氮杂环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设计合成了含有噻二唑、三氮唑、二唑等氮杂环及其相应开链硫脲结构的吲哚衍生物和吲哚希夫碱化合物共18个,除化合物2、3和16外其余目标物未见报道,其结构经  相似文献   

16.
大鼠胆汁中β-榄香烯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志  王堃  陈玉仁  吴秀英  苏成业 《药学学报》2000,35(11):829-831
目的 研究大鼠胆汁中β-榄香烯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分析法对iv β-榄香烯后大鼠胆汁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一个代谢产物的结构为1-甲基-1-乙烯基-2-异丙烯基-4-异丙烯醛基环己烷。结论 β-榄香烯在体内存在生物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β-榄香烯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药物含量及包封率。并以榄香烯注射液为对照,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考察β-榄香烯脂质体在血浆及心、肝、脾、肺、肾的分布特征。结果:制备的β-榄香烯脂质体均匀圆整,粒径为(158±s 37)nm,Zeta电位为(-67±4)mV,药物含量为(5.76±0.21)g·L~(-1),包封率为(45.08±0.15)%(n=3)。大鼠尾静脉注射β-榄香烯脂质体和榄香烯注射液后,2种制剂在心、肝、脾、肾中的AUC_(0-t)均有显著差异,其中β-榄香烯脂质体在肝、脾、肾组织中分布相对较多,在心脏中分布较少。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β-榄香烯脂质体方法可行,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提高疗效,降低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鹌鹑饵食性高脂血症模型,研究β-榄香烯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采用过氧化氢(H2O2)建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0.1、1、10 mg/L)β-榄香烯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鹌鹑高脂血症模型,观察β-榄香烯对鹌鹑血清SOD活性、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可降低内皮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β-榄香烯升高鹌鹑血清中SOD活性和NO含量,降低MDA水平.结论:β-榄香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及保护血管肉皮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韦会平  赵牧  阎妍  李勇  韩洪波  郑毅 《中国药房》2012,(39):3709-3711
目的:寻找抗癌新药β-榄香烯的新资源并降低其原料成本,为恶性入侵杂草植物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攀西地区产紫茎泽兰和五色梅不同生长部位与不同干燥方法所得样品的β-榄香烯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EclipseXD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醇-乙腈-水(70:10:20,V/V/V),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结果:紫茎泽兰和五色梅均以叶中β-榄香烯含量最高,其他部位含量极低。2种植物在自然晒干时不会造成β-榄香烯的损失,但若采取60℃以上温度进行烘干干燥则会造成β-榄香烯的大量挥发损失。紫茎泽兰自然晒干叶中β-榄香烯含量为0.383%,比中药温莪术中β-榄香烯含量高2倍以上;五色梅自然晒干叶中β-榄香烯含量为0.126%,与温莪术的含量相当。结论:从紫茎泽兰或五色梅中提取β-榄香烯,不仅可大幅度降低β-榄香烯的原料成本,而且可为恶性入侵杂草植物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吲哚酮和苯甲醛衍生物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合成了8个化合物,其中6个未见报道.其结构均经1H-NMR、IR及ESI-MS确证.结论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Ⅱe、Ⅱg有较强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4μmol·L-1和1.2μmol·L-1,小于阳性对照药5-Fu).微波辐射技术用于3-取代吲哚酮的合成,能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