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过程中积极应用催产素调节宫缩的重要性。方法从本人要求无痛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中随机抽取60例积极给予催产素调节宫缩(A组),60例按常规处理产程(B组),同期未行无痛分娩的常规处理产程的初产妇随机抽取60例(C组),比较3组分娩结局。结果 A、B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与C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A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B、C组,与B、C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B、C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第一、第二产程分别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第一、第二产程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无痛分娩开始至宫口开全之间的时间较B组缩短(P<0.05);3组的产后出血、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无痛分娩过程中积极应用催产素调节宫缩可以缩短产程,缩短无痛分娩开始至宫口开全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安全无不良反应,缩短产妇分娩痛苦过程。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镇痛最适时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程中的最适镇痛时机。方法随机对照研究60例初产妇资料,潜伏期镇痛(A组)30例,活跃期开始镇痛(B组)30例,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助产率、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异常、产后出血量。结果2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孕妇的年龄、妊娠次数、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分娩方式、助产率、催产素使用率、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异常、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最适时间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控硬膜外分娩与导乐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阴道出血、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20~34岁,足月,初产,单胎头先露,无妊娠并发症及宫缩乏力,胎儿情况正常,自愿接受自控硬膜外分娩的60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在宫口开2~3 cm时,采用0.1%罗哌卡因+1 mg/L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镇痛,宫口开全停泵。选取同样条件自愿接受导乐分娩的60例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产妇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评分、阴道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比导乐分娩镇痛效果好,可缩短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时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100例,分两组,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5~3.0cm)、B组(未采用分娩镇痛组)。A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B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两组的各时间点VAS评分、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训宫产率等。结果:A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短于B组,A组剖宫产率低于B组。结论: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方法;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大3cm后,由麻醉医生经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后,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 mg/L复合液8~12 mL,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并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以6 mL/h的速度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 mg/L混合液,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泵。记录2组产妇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剖宫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瑞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宫口开至3 cm时开始干预,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进行镇痛,B组采用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镇痛,C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记录3组产妇干预前、干预后30 min、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及外周血β-内啡肽的浓度,记录胎儿娩出后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催产素的使用情况,观察3组产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95%)、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外周血β-内啡肽浓度与同组干预前、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30 min、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疼痛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1 h、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30 min镇静评分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外周血β-内啡肽浓度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不同时间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第二产程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缩宫素使用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瑞芬太尼是一种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不延长产程,也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时的最佳药物剂量。方法选择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镇痛泵采用扬州市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G-B-3型镇痛泵,宫口开至3~4cm时使用。4组均采用无背景剂量的Blous法,在每次宫缩前及在出现频繁规律宫缩时按下自控键,宫口开全时停泵。A组予瑞芬太尼,PCA设置为Bolus 0.25μg/kg,锁定时间为2 min;B组予瑞芬太尼,PCA设置为Bolus 0.5μg/kg,锁定时间为2 min;C组PCA设置为Bolus 0.75μg/kg,锁定时间为2 min;D组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产程中采用MFM-809型母亲、婴儿监护仪监测胎心率,CST8~10分为阴性,CST7分为可疑,CST≤6分为阳性)、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产妇疼痛明显减弱或消失,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对胎儿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0.5μg/kg PCA镇痛是一种良好的分娩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自控硬膜外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最佳浓度,为分娩过程罗哌卡因镇痛剂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待分娩的妊娠孕妇160例随机分成A、B、C、D组,分别给予硬膜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娩镇痛药物干预,A、B、C、D 4组所用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5,1.0,1.5,2.0 g/L,观察比较各组用药量、流血情况、镇痛效果(VAS评分)、新生儿血气指标和Apgar评分、妊娠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C,D 3组镇痛用药一般情况、镇痛效果、新生儿血气指标及Apgar评分、产妇镇痛干预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以C组最优;4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0,1.5,2.0 g/L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均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预后影响较好。其中选用1.5 g/L罗哌卡因效果比1.0,2.0 g/L的效果更明显,安全性更高,预后更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首选1.5 g/L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不同时段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分析其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1年1月-2011年11月596倒分娩产妇,在妊娠36周后无绝对剖宫产指征、无妊娠合并症的住院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镇痛组,镇痛组又分为潜伏期镇痛组201例和活跃期镇痛组195例(镇痛分娩第二产程延长至2.5小时,3小时内结束分娩);而对照组为正常分娩组总共200例。比较三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孕周、催产素的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效果和催产素使用率有统计学意义;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和产程中的疼痛,不影响新生儿,作为分娩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因产程中不同原因行剖宫产43例,故最终试验人数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在宫口开3cm时,对照组产妇无特殊用药及其他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宫口开3 cm时给予针刺麻醉镇痛,取穴(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并接电针持续进行穴位刺激。根据数字疼痛分级(NPIS)标准判定镇痛前后不同阶段疼痛评分,观察两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NPIS评分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刺镇痛分娩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促进产妇宫口扩张及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质量无影响,对母婴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杨保仲  郭祺  井子夜 《针刺研究》2021,(3):231-234,25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晋中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120例,将有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联合组,将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设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按自然分娩常规程序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潜伏期电针镇痛对产妇应激激素及对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电针 + 硬膜外阻滞)n1 = 37;B组(假电针 + 硬膜外阻滞)n2 = 36;C组(单纯硬膜外阻滞)n3 = 31。A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合谷、三阴交穴针刺镇痛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3 cm);B组同A组,但为假针刺激;C组无电针干预,三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并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电针即刻(T0)、电针后1 h(T1)、电针后2 h(T2)、硬膜外阻滞即刻(T3)、硬膜外阻滞后1 h(T4)、硬膜外阻滞后2 h(T5)、宫口开全时(T6)视觉模拟评分(VAS),于T1-T3、T6抽取产妇静脉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浓度,记录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和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结果 (1)三组T0 VAS无显著性差异(P > 0.05);(2)组间VAS比较:A组T1-T6各时间点与B组、C组相比VA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内VAS比较:A组T1-T6各时间点VAS显著低于T0,有统计学差异(P < 0.05),B、C两组T4-T6 VAS较T0明显降低,有统计有意义(P < 0.05);(4)药物用量比较:B组、C组镇痛泵有效按压和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均较A组产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ACTH、COR浓度比较:三组T2、T3、T6 ACTH、COR浓度较T1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随产程进展其浓度逐渐增加,但A组T2、T3、T6较B、C两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抑制产妇应激反应,增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疗效,减少硬膜外阻滞药物用量,两者联合使用可安全用于全产程镇痛,使潜伏期和活跃期产妇镇痛能形成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高乌甲素复合液硬膜外腔注射对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观察高乌甲素复合液硬膜外腔注射对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副作用。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观察组,用高乌甲素12mg和布比卡因22.5mg的复合液,Ⅱ,Ⅲ,Ⅳ3组为对照组,分别单用高乌甲素12mg,布比卡因22.5mg,吗啡2mg,于术后切口复痛时,以单盲法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  相似文献   

14.
高乌甲素硬膜外注射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观察了高乌甲素硬膜外腔注射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副作用。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A,B,C3组为观察组,分别用高乌甲素4mg,8mg,12mg,D,E两组为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6ml和吗啡2mg,于手术结束时将药注入硬膜外腔,结果:5组镇痛的疗效和维持时间顺序为E组〉C组〉B组〉A组〉D组,其中C组能达到患者有效镇痛的基本要求,其镇痛效能足不及E组的吗啡,但无吗啡的不良反应。表明应用高乌甲素行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催产汤联合地西泮、阿托品对产妇产程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研究组给予催产汤干预,并于产妇潜伏期宫口开大2 cm时先静脉推注10 mg地西泮,0.5 h后再静脉滴注加入了2.5 U催产素的5%葡萄糖500 m L,按宫缩的强弱程度调节催产素滴数,使之呈现出规律宫缩,当活跃期宫口开大5 cm时静脉注射0.5 mg阿托品,对照组仅于产妇潜伏期宫口开大2 cm时静脉滴注加入了2.5 U催产素的5%葡萄糖500 m L,不使用其他药物干预产程,按宫缩的强弱程度调节催产素滴数,使之呈现出规律宫缩。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所需时间、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91.2%,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77.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及胎心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产汤联合地西泮、阿托品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连方 《针刺研究》2001,26(3):179-180
目的:应用韩氏神经电刺激镇痛仪(HANS),伍用安定、曲马多,观察对分娩疼痛的缓解效果和对母婴的影响,探讨有效、简便、可推广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270例足月、单胎、正常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时行胎心监护正常后,随机分为六组:HANS+安定(10mg iv)、HANS、安定(10mgiv)、HANS+曲马多(100mg im)、曲马多(100mg im)和对照组。将HANS两对电极片分别对称贴于夹脊穴和次髓穴,频率2/100Hz交替,呈双相对称波型,强度14-30mA。采用目测模拟(VAS)疼痛评分法,疼痛程度分4级,分别在镇痛前、镇痛后1hr、I程末期及Ⅱ程进行,分娩后进行再评分,比较各组间VAS评分、产程、胎心监护、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产后出血等指标。结果:①HANS+安定组镇痛有效率(有效+显效)最高为90.3%,其次,HANS+曲马多组为78.9%,HANS组59.8%。②两组针药结合组在镇痛后1hr、I程末期及Ⅱ程时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各期相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③两组药物组VAS只的VAS评分有明显升高。④HANS组VAS在镇痛后1hr和Ⅱ程时比镇痛前明显下降(P<0.01),I程要有所下降(P<0.05)。⑤各组比较,HANS+安定组VAS在镇痛后1hr和Ⅱ程时均明显低于其余五组(P<0.01),I程末曲马多组及HANS+曲马多组无统计学差异,但仍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1)。⑥各组产程长短、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脐动脉血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分娩镇痛应用电刺激镇痛仪加少量镇静痛药物(安定或曲马多),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对胎儿亦无不良影响,因此,HANS伍用安定、曲马多可作为有效、安全且适合我国国情,便于推广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超前镇痛与硬膜外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科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1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硬膜外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术中正常麻醉;观察2组于麻醉诱导前电针双侧内麻点、内关穴30min,术中正常麻醉;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3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3组患者针刺/硬膜外穿刺前(T0)、切皮时(T1)、拔管时(T2)、术后2 h(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及拔管时间;检测T0、T3,术后12 h(T4)、24 h(T5)和48 h(T6)血浆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镇痛效果。结果:观察1组MAP在T1、T2时间点低于观察2组、对照组(P<0.05),HR在T1、T2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MAP和HR在T1、T2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观察2组β-EP含量在T4、T5、T6时间点较观察1组、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1组、观察2组5-HT和PGE2含量在T3、T4、T5时间点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1组、观察2组VAS评分在T3、T4、T5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超前镇痛与硬膜外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均能为胸部手术提供有效围术期镇痛,前者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平稳,对机体的生理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椎管内给药对家兔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各8只,A组和B组均行硬膜外置管。A组从硬膜外腔缓慢给生理盐水2 mL,B组给氯诺昔康0.75 mg/kg(共2 mL),C组静脉给氯诺昔康0.75 mg/kg(共2 mL)。给药5 min和术后12 min分别观察家兔对热敏度的耐受情况并记录耐受时间t1和t2。实验完毕后处死兔子取出脊髓标本并观察受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耐受时间延长(P均<0.05);C组与B组耐受时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t2较t1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A、C 2组兔脊髓切片内未见损害性改变,B组绝大部分切片均可见神经元细胞变性等损害性改变。结论氯诺昔康对痛觉过敏状态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但椎管内给药后对脊髓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故不适合硬膜外腔给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于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10年5月-2011年2月自愿实行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的初产妇14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的无镇痛的初产妇1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排尿时间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第二、三产程、剖宫产例数、低位产钳例数、产后出血例数、产后排尿例数及新生儿窒息例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分娩疼痛、缩短第一产程,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踝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用操作性技术进行镇痛。分别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开始、第一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至3cm)、第二产程结束时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分娩镇痛有效的方案,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