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胰岛素是应用基因重组DNA技术,经酵母菌或大肠杆菌产生,与人体内源胰岛素氨基酸排列顺序完全相同的胰岛素制剂〔1〕。具有纯度高、产生胰岛素抗体水平低,与动物胰岛素比较使用剂量少,副作用小。我院于1995年至1998年5月应用人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危害极大,其中1型糖尿病及部分2型糖尿病需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目前胰岛素治疗的主要途径是每天间歇性地注射胰岛素,这种方法始于19世纪20年代。但该方法所用胰岛素剂量较大且副作用较多,最近研究表明,即使用大剂量的正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仍有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系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自胰岛素发明后到40年代初,多采用较小剂量治疗酮症酸中毒;最小者有人报告个别应用每2小时5单位而愈。在1945年后,有人报告最初3小时内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者的死亡率较用小剂量者明显为低,嗣后习用起始剂量200单位或更大。但亦有持不同观点者,如Smith等(1954),比较了应用胰岛素80、160、240单位每2小时静注治疗的3组患者的昏迷持续时间与血糖降至300毫克%所需时间相同,认为酮症酸中毒需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无确切的依据,治疗中且可能诱致低血糖、低血钾与脑水肿的危险。故最近5~6年来,很多报道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酮症酸中毒,认为在降低血糖与酮体浓度的作用方面与大剂量胰岛素疗效相似,但副作用大大减少,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近年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新进展,方法:从小剂量胰岛素应用,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补碱和治疗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认为小剂量胰岛素应用能使血糖稳定下降,输入足量液体和电解质能提高治愈率,适当应用碱性药物和治疗并发症,可使病情缓解决。结论:小剂量应用胰岛素等方法是治疗糖尿病酮酸中毒特效和不可缺少的药物、有效,安全,副作用小,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37-4438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胰岛素含镁极化液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糖尿病除外),各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心力衰竭程度及类型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A组为基础治疗加大剂量胰岛素含镁极化液治疗;B组为基础治疗加小剂量胰岛素含镁极化液治疗;C组为基础治疗。观察患者血压、尿量、心率、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A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尿量增加,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明显优于C组(P<0.01)。结论:大剂量胰岛素含铁极化液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是适用于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后或因并发症均需胰岛素治疗。然单独应用胰岛素并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在理想水平,原因主要是顾忌低血糖、体重增加和高胰岛素血症。如何提高胰岛素应用的依从性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实际课题,胰岛素抵抗于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前景。以罗格列酮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在临床显示良好的胰岛素增敏和血糖控制效果,但它们的副作用,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近2年来我院对单独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预混型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与传统的自行混和的猪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传统的自行混和的猪胰岛素治疗56例糖尿病患者,待血糖控制较为满意后改用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结果:每日胰岛素总量减少约 26. 5%而血糖保持良好控制;副作用极少,且胰岛素笔给药方便、剂量准确。结论:预混型人胰岛素是胰岛素需要型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尿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3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利尿药治疗的作用机制,剂量选择及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利尿药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或并发心力衰竭的高血压病人。无并发症的轻、中度高血压大多数对小剂量利尿药均有良好的反应。结论利尿药以噻嗪类利尿药最常用,大剂量噻嚎类利尿可以引起多种生化异常,如低血钾、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应定期检查血钾,血糖和血脂等。  相似文献   

9.
试述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诊断和治疗。试述糖尿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并简述降血糖药物甲磺丁脲(D860)、降糖灵、胰岛素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剂量及其副作用。小儿水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脱水的性质、程度及酸中毒?怎样正确应用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10.
<正> 临床应用的胰岛素取自异源性种属动物的胰腺,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加之提取不纯,均具有免疫原性,长期应用,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可产生胰岛素抗体。胰岛素抗体能结合胰岛素,形成胰岛素-胰岛素抗体复合物,使胰岛素失去生物活性,久而久之,病人即产生耐药性,临床上为了控制病情,必须加大胰岛素剂量,但剂量的加大又更易促使胰岛素抗体的产  相似文献   

11.
<正> 胰岛素的发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临床应用的胰岛素取自异源性种属动物,分子结构不同,加之提取不纯,具有免疫原性,长期应用后,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可产生胰岛素抗体,此抗体能结合胰岛素形成胰岛素—胰岛素抗体复合物,使胰岛素失去生物活性。临床上为了控制病情,必须加大胰岛素剂量;剂量加大更易促使胰岛素抗  相似文献   

12.
自1972年S(?)nksen等报导静滴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酸中毒取得良好疗效以来,临床报道日益增多。因其疗效确实,副作用少,有充分理论依据,小剂量疗法已有取代传统大剂量疗法的趋势。本院自1979年起,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酸中毒与高渗性昏迷,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4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前者开始即予迪化糖锭0.5gbid或tid,而试验组仅用0.25gqd,每隔3-4天增加0.25-0.5g;两组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至1.75g/天而病情来控制者,加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结果显示:用迪化精锭1-2周后两组日平均用药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并用胃肠药物的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提示,迪化糖锭胃肠道副作用发生在用药早期,且与开始剂理有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的给药法可减少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均能为糖尿病(DM)患者提供基础胰岛素,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剂量关系,总结甘精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血糖控制理想后,再改为甘精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血糖平稳后,比较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所用胰岛素剂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甘精胰岛素剂量约为胰岛素泵总量的35%及基础量的55%,并与之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和0.74,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约为胰岛素泵所用胰岛素总量的35%及基础量的50%,均与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甲氧氯普胺是临床常用的灭吐药物,应用甲氧氯普胺治疗剂量过大时易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发生。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的使用说明规定的剂量使用,注意个体差异,防止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泵换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后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时胰岛素用量之间关系,总结甘精胰岛素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CSⅡ治疗2周后,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比较其疗效及甘精胰岛素与CSⅡ所用胰岛素剂量,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与应用CSⅡ时血糖无明显变化,两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应用CSⅡ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为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结论:甘精胰岛素与CSⅡ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其治疗剂量为应用CSⅡ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医疗人员对磺脲类降糖药(su)副作用的警惕性。方法报告了单用或联用优降糖、美吡哒等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患者发生低血糖10例。结果对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患者加大su用药剂量或联用su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性。结论磺脲类药物使用期间应严密监测血糖 ,并进行低血糖知识宣教 ,以使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张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0):938-938
本文重点讨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静滴时的毒副作用。青霉素、头孢菌素通常量应用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肾功能障碍等副作用。大剂量静滴时可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出现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或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时 ,是应用胰岛素的适应证。但长期应用胰岛素可造成体重增加 ,且体重增加的程度与每日胰岛素的用量成正比 ,即每日剂量越大 ,越易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和肥胖。而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占6 0 % ,当这些患者应用胰岛素时 ,由于肥胖本身就存在胰岛素的抵抗 ,其用量往往较大 ,而每日大剂量的胰岛素又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体重 ,造成恶性循环。近年来 ,我们对 6 4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的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 ,进行单独应用胰岛素及胰岛素加用拜糖平自身对照…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馒头餐代替葡萄糖进行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677例结果分析,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亦明显增高,所以馒头餐可用以动态观察胰岛β细胞功能,且可避免口服较多葡萄糖引起恶心、呕吐、血糖急骤升高等副作用,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