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本文对 1998~ 2 0 0 0年来我院入园体检的儿童进行了丹佛氏智能发育筛查 (DDST发育筛查 )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以便为优生优育、儿童保健 (早期教育 )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796例 3~ 6岁儿童中 ,男 912例 ,女 884例。2 方法 丹佛氏智能发育筛查 :把外表正常 ,无体格上或先天性伤残 ,无发育迟缓体征 ,但智能发育可能有问题的小儿用DDST发育筛查表按标准规定筛查。3 诊断标准  (1)异常 :两个或更多能区具有 2项或更多项目发育延迟 ;一个能区具有 2项或更多项目发育延迟 ,加上一个或更多能区具有 1…  相似文献   

4.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是对2个月~6岁儿童智力发育正常与否进行筛查的一种常用方法,旨在早期发现2个月~6岁儿童智力发育的问题,具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但由于低龄儿童特殊的应人能应物能,往往在测试中出现不够配合的情况,常常对测验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困难,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于1999~2002年在对6000名儿童丹佛发育筛查时采取相应措施,争取被测验儿童配合与合作,努力提高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情况和影响小儿智能发育的相关因素,为今后的早期干预及保健指导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1日—2019年8月31日期间在闵行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0~3岁系统保健并接受过12月龄、24月龄及36月龄丹佛智能发育筛查(DDSD)量表筛查的儿童,分析筛查结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接受DDSTⅡ筛查的65 479例婴幼儿中,筛查正常者64 565例(占98.6%),可疑569例(占0.87%),异常345例(占0.53%)。筛查结果显示,男童DDSTⅡ测试可疑/异常结果是女童的1.842倍(χ2=48.182,P<0.01),24月龄、36月龄婴幼儿DDSTⅡ测试可疑/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2月龄婴幼儿的1.006倍和1.002倍(24月龄vs. 12月龄,χ2=26.838,P<0.01;36月龄vs. 12月龄,χ2=4.04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DSTⅡ筛查阳性与父母亲的生育年龄、文化程度、母亲的分娩方式以及婴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昆明市0~6岁儿童智能发育状况,探究影响儿童智能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儿童丹佛发育筛查(DDST)的0~6岁儿童4 61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DDST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智能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 昆明市4611例0~6岁儿童丹佛筛查阳性209例,阳性率为4.53%。不同年龄、性别及胎次儿童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569、0.562及1.033,均P>0.05)。不同出生体质量、不同分娩方式、出生时是否发生窒息、是否伴有先天缺陷及是否发生惊厥儿童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4、5.613、9.264及22.444,均P<0.05);不同的分娩方式儿童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5)。结论 DDST能够发现早期的儿童智能发育异常,分析影响儿童智能发育的因素有利于进行预防控制,从而降低儿童智能发育障碍产生率。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用于儿童早期认知行为发育水平的筛查,其简便、快速、经济,对筛查阳性的婴幼儿可尽早进行诊断性检查,以便及早进行病因诊断,及时治疗及干预。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三种婴幼儿期筛查量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Denver Ⅱ)、儿童发育筛查测验量表(DST)、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的发展历史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儿童保健人员选择合适的婴幼儿期发育筛查量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程洪  余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04-1505
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及环境对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对婴幼儿进行测验。结果:不同月龄及不同季节出生的婴幼儿智能发育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抚养方式与季节影响小儿的智能筛查结果;在儿童系统管理中常规进行智能发育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小儿智能发育偏离,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佛山市0~2岁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筛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燕琼  余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5):124-125
目的尽早发现儿童发育异常,以便施行早期干预.方法从2000年开始,对我院儿童系统管理的婴幼儿从1月龄开始,1岁内3个月一次,1岁后半年一次,定期进行智能发育筛查.对发育落后的儿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早期干预,并对家长进行早期育儿及发育指导.选择其中健康儿童进行纵向分析.结果我院系统管理的儿童智能发育合格率逐年提高,而发育落后率逐年下降(P<0.01).结论对0~2岁儿童开展神经精神发育筛查,能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早期教育对提高儿童综合素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5 884例婴幼儿的神经发育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早期教育,促进其智能发育.方法 采用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编制的<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对5 884例婴幼儿进行运动、社会适应、智力三大能区检测,利用SPSS软件对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及各年龄段发育落后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 884例婴幼儿DQ为95.11±17.40,MI为100.26± 16.42,均符合正态分布.DQ正常率77.4%,可疑率17.0%,异常率5.6%.正常儿运动、社会适应、智力三个能区中至少1项未通过率分别为20.7%、9.8%、17.1%,经χ2检验,均P<0.01,显示运动能区未通过率最高,其次是智力能区,社会适应的未通过率最低.未通过的关键项目有:手膝爬行、按令再见、听铃声转头等.结论 通过DST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发育落后的儿童,针对不同的发育落后项目制定适宜的早教计划.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不成熟,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造成终身残疾.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有助于早期识别早产儿脑损伤.近年来国内外对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颅脑超声、头颅CT、颅脑核磁共振成像、近红外光谱仪监测、核磁频谱检查、核素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新生儿脑电图、早产儿行为评估、自发性全身运动评估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等.选择和发掘并掌握各种适于临床应用的评价方法及特点,成为早期识别、早期干预,降低致残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早产儿与足月儿早期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INMA20)结果的差异,为神经发育异常患儿的早发现、早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建档进行连续随访的婴儿,根据孕周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两组婴儿首次儿童保健时INMA20结果差异。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349例,足月儿713例。INMA20检查各维度结果显示早产儿视听反应维度异常率(13.5%)明显高于足月儿(8.4%)(χ2=6.683,P=0.010),足月儿肌张力维度异常率(50.9%)显著高于早产儿(44.0%)(χ2=4.517,P=0.034),两组间反射、姿势维度以及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查条目结果显示,早产儿的人脸追踪、内收肌角及足背屈曲异常率明显高于足月儿(χ2=7.307、3.932,P<0.05),而足月儿持续手握拳、拉坐姿势和头竖立、围巾征异常率显著高于早产儿(χ2=5.936、11.058、6.669,P<0.05) 。结论 早期发育中,早产儿视听整合能力、下肢肌力较弱、足月儿上肢肌力较高而头颈部肌力较弱。建议在常规儿童保健中加强视听整合训练促进早产儿视听觉追赶发育,开展不同类型的运动干预以促进婴儿粗大运动发育,同时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尽早发现发育异常的婴儿。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方式对婴儿早期智力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崔红  侯金珍  马国英 《卫生研究》2001,30(6):362-364
为探讨影响婴儿早期智力发育不平衡的因素和寻找更好的教养方式 ,根据“婴幼儿发育检查手册”(即Gesell量表 )对 6 8例 3月龄健康婴儿进行测量 ,并对其家长用问卷进行调查 ,取得相关资料。结果显示 :3月龄婴儿 5个能区的发育不平衡。根据单因素分析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较多的户外活动、以父亲为主看护、父亲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适应行为的发展 ;给孩子较多的运动机会和联合型家庭对小儿大运动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 ;给小儿戴手套将阻碍小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联合型家庭中生活的小儿 ,语言方面发展较好 ;运动机会较多对小儿个人 -社交行为发展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影响婴儿早期发育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婴儿发育的早期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0年在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行为发育门诊进行盖泽尔发育测试的6月龄婴儿共518例,从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早教方式、营养状况、定期检查、主要抚养人等15个方面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别比较对婴儿发育水平的影响。 【结果】 相关因素的分析显示母亲文化、喂养方式、早教方式、孕母营养等12种因素影响婴儿的早期发育水平。经多元回归分析,母亲文化、喂养方式、早教方式、孕母营养、营养状况、主要抚养人6项因素与6月龄婴儿的发育商呈正相关。 【结论】 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乳喂养、早期教育、孕期营养、主要抚养人以及婴儿营养状况对6月龄婴儿的发育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在婴儿发育的早期促进中应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分析早产儿运动发育特点,并与同胎龄足月儿进行比较,为TIM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早产儿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617名婴儿的一般资料和TIMP测试结果,按照矫正年龄分为40~41+6周(62例)、44~45+6周(285例)、48~49+6周(155例)及52~53+6周(115例)4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随着周龄增大,早产儿TIMP总分从矫正胎龄40~41+6组的49.46±7.91逐渐增加至矫正胎龄52~53+6组的78.09±12.09,呈逐渐增加的趋势(F=67.853,P<0.001);观察项目和诱发项目得分亦呈逐渐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11,65.360,P<0.001)。矫正年龄48~49+6周、52~53+6周组早产儿诱发项目得分和总分较同组足月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7,2.238,1.906,2.008,P<0.05)。结论 中文版TIMP能够反映不同周龄组早产儿运动能力变化,适用于早产儿运动评估。早产儿运动发育与足月儿存在差异,所以在对早产儿运动能力评价和早期干预方案的制定上需要考虑到这种特殊性并选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晚期早产儿(在校正月龄后)和同龄足月儿早期运动发育水平的差异,为早期实施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出生并在门诊随访的晚期早产儿4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儿50例为对照组。在两组婴儿(14.0±1.0)周龄运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进行运动发育评估,比较两组原始得分、百分位≥50%的比例和运动发育异常率。结果晚期早产儿AIMS原始得分低于足月儿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S得分相对应的百分位≥50%的比例,晚期早产儿显著低于足月儿(P0.01)。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运动发育异常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的早期运动发育趋势在校正胎龄后还常落后于正常足月出生同龄婴儿,应尽早实施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追踪记录不同胎龄(26+1~42+6周)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胎龄婴幼儿的智能发育规律。方法 选取2012-2014年间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随访至2岁或以上的婴幼儿3 438例,根据胎龄把随访婴幼儿分为5组,使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各组婴幼儿分别进行3、6、9、12、18、24月龄的神经心理发育测试,计算各组的发育商均值并比较分析。结果 极早产儿组的发育商于随访期间低于其他组别婴幼儿(P<0.05)。晚期早产儿组的发育商于18月龄及以后与各胎龄足月儿、过期产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胎龄足月儿、过期产儿组于6月龄及以后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早产儿仍为智能发育障碍的主要人群,需积极采取相关手段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城乡随机抽取142名儿童,由专人负责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分娩方式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状况,同时用贝莉发育评估量表(Bayley)I对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测量婴儿身长体重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身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Z)值。结果被调查儿童平均月龄为11.63±8.46(2~30个月),其中男生占53.5%。智能发育指数(MDI)为106.83±15.12分,运动发育指数(PDI)为105.42±15.51分,BMI为17.17±2.26kg/m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对儿童的MDI(t=0.724, P=0.471),BMI(t=-0.042,P=0.967)及BMI-Z(t=-0.219,P=0.827)均无影响,剖宫产儿童的PDI低于经阴道分娩的儿童(t=3.219,P=0.002)。在校正了年龄、性别、BMI、父母受教育程度及出生体重等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剖宫产仍与PDI显著相关(β=-0.292,P<0.001)。结论剖宫产对儿童PDI有显著影响,早期监测和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剖宫产儿童的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9.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早期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早期神经心理和视觉系统发育的影响,为开展系统的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干预组早产儿进行定期随访并实施早期干预;于矫正6月龄时对随访≥3次的干预组早产儿、常规随访的未干预组早产儿进行贝莉婴儿发育量表-II(BSID-II)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测试。【结果】两组早产儿BSID-II测试结果显示,干预组的MDI值、PDI值比未干预组早产儿分别高出9.12分和6.35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FVEP测试显示:干预组FVEP的P1波潜伏期较未干预组早产儿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N2波潜伏期和N1P1振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早期认知功能和视觉系统的发育;将BSID-II和FVEP相结合的评价,能从认知行为表达和脑电生理两方面更客观而全面地评价早产儿的发育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早期干预实施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正常婴幼儿认知发育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优生、优育和优教,寻找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有利措施。方法 在无锡市随机选择480名0~42月龄的正常婴幼儿,测定认知发育并调查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资料中,婴幼儿认知商为103.17±7.22,未见性别差异(t=1.903,P>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正常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母亲职业和父亲职业。结论 父母亲营造的各种家庭环境,给予儿童的各种活动,是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保健工作中应该更加关注母亲为其他服务人员的家庭,以帮助其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