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胃肠、肝与营养部的研究人员对11例施行过肝移植术的丁型肝炎病毒(HDV)相关性晚期肝病患者的一系列肝标本进行了组织活检,以研究与最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的HDV感染的演变过程。 8例活检病人肝组织中查出HDV抗原,但在3个月内他们的组织学和血清学检查均无HBV复发的迹象。在血清学检查发现9例病人复发HBV感染之后,HDV抗原在肝脏的表达大量增加,4例病人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活检组织内HBV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95例CHB患者的外周血肝功能生化指标及乙肝三系,并对肝活检组织进行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表达。结果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HBV DNA和乙肝e抗原(HBeAg)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HBsAg和HBcAg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组织内HBcAg和HBsAg表达是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用胶体金法对204例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肝组织内病毒抗原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慢性无症状肝炎(AsH)与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肝组织病变不同,但病毒抗原的检出率却无显著差别;AsH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肝组织病变近似,但AsH病毒抗原的检出率却显著高于CHB.这可能与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对病毒抗原在肝组织内的免疫应答低下有关,而肝组织病变可能是对长期感染的组织反应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CMV、AdV、HBV抗原在IgAN肾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HCMV、AdV、HBV抗原在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与IgA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96例IgAN肾活检组织、80例非IgAN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组织和20例血清HBV抗原阳性的IgAN肾活检组织分别进行了HCMV、AdV、HBsAg抗原的检测.结果 ①HCMV,AdV抗原在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②HCMV抗原随IgAN肾小球损伤加重而表达增强(线性趋势检验,P<0.001);③HBsAg在血清HBV阳性的IgAN肾组织中表达率为75%.结论 HCMV,AdV的感染与IgAN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HCMV感染在IgA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BsAg在血清HBV阳性IgAN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增高,且与间质的损伤呈正相关,证实了HBV感染参与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痛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肝组织依次为76.5%、76.5%及29.4%。HBV DNA及HBx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HBc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cAg阴性组(P<0.05)。9例枯否氏细胞浆有HBxAg检出。HBVDNA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有“伴随现象”。HBcAg多位于核内,部分为核浆型,且总是伴随HBV DNA和(或)HBxAe检出,无一例单独检出HBcAg者。此外,HBxAg可由肝内游离型HBV DNA所表达;肝内核型或浆型HBcAg均可反映HBV的复制。因此,肝内HBxAg的检测可作为HBV感染的灵敏指标之一,进一步证实HB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按照ALT≤1×ULN和1 × ULN<ALT<2×ULN分成Ⅰ(n=64)、Ⅱ(n=46)组,分析其ALT水平、HBV DNA复制水平、年龄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Ⅱ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共有21.82%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29.09%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2期,19.09%的患者肝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S4期).HBV DNA载量≥10 7(拷贝/ml)的患者年龄分布相对较年轻,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也相对较轻.共有81例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2组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免疫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的真实情况,对年龄较大的、病程较长的患者,无论ALT水平如何,均建议行肝活检,尤其可早期发现隐匿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有SLE,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狼疮性肾炎(LN)共55例,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as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eAg)。结果5例肾组织中检测到乙肝病毒抗原。结论肾组织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在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为临床上诊断SLE合并HBV—GN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PAP和ABC法分别对54例慢性乙肝肝组织中HBaAg和HBcAg进行检测,分析了两种抗原在肝组织中的存在状态与肝脏病理变化及血清HBV复制指标间的关系。发现肝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与肝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三种病理类型肝组织中,HBsAg均以胞浆型为主;膜型HBsAg主要见于CAH.ASH和CPH时,HBcAg以核型表达为主,面CAH时以浆膜型为主。膜型HBsAg和浆膜型HBcAg表达区易见到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还发现肝组织中HBcAg的检出与血清HBcAg和HBV-DNA密切相关(P<0.005)。上述结果提示:①肝细胞损伤可能并非HBV直接作用,而是机体针对HBV的免疫反应所致;膜型HBsAg和浆膜型HBcAg可能是肝细胞免疫损伤的靶抗原。②肝组织内HBcAg的存在是HBV复制标志。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D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69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了肝内δ抗原(ABC免疫组化法)和血清δ抗体(ELISA法),结果57例肝组织有 7例检出δ抗原,39例血清中 7例检出δ抗体,无 1例 δ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HDV 标志的总检出率为20.3%(14/69)。CPH和CAH之间的HDVM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HDV感染与无HDV感染者之间,HBV复制标志无差异。HDV 感染者蛋白质代谢紊乱程度较重。发现3例肝内δ抗原和血清HB-DNA均为阳性,显示重叠HDV感染,对HBV复制未见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方法:36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改变,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4.4%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2,有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HBVDNA滴度水平无关。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争取肝组织学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肝脏损伤情况,对指导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免疫组化法检测戊型肝炎肝内病毒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元  杨忠礼 《上海医学》1996,19(6):319-321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内抗原为病原诊断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用此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肝活检组织12例、病后28个月临床、肝功能和肝组织均未恢复正常的15例标本,检测阳性结构分别为100%和73.3%。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酶标记法对174例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和肝癌组织中的HCV抗原进行了检测,HCV 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10.71%、8.10%和2.68%。表明在我国慢性和重症肝病中存在HCV的感染。通过对HCV与HBV 感染关系的研究,发现肝内HBV 标志阳性和阴性者HCV抗原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说明HCV感染与HBV感染之间似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国产生物素标记HBVDNA探针,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切片上,建立了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显色的原位杂交技术,在此过程中发现,蛋白酶的消化是杂交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酸、三乙醇酐、洋地黄的预处理,能促进探针参入,降低非特异背景,减低蛋白酶作用浓度或作用时间,因而提高实验稳定性、特异性。并用这一技术检测了34例肝活检和4例尸检肝组织,结果:尸肝组织均检出了HBV—DNA,其中2例核型见于肝硬化,肝癌旁组织,而2例浆型HBV—DNA见于慢活肝,亚重肝。34例肝活检组织中,只检出12例浆型HBV—DNA,其中CAH—CPH无症状携带者中检出率分别为42.9%,38.8%,33.3%,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16.7%)(P<0.05)。由此可见浆型HBV—DNA分布同病变轻重程度的关系可能并不密切,不同分布型的HBV—DNA可能只反映HBV的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用转移印迹杂交和斑点杂交检测61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中的HBV-DNA。同时用转移印迹杂交和原位杂交检测其中31例患者肝活检组织中的HBV-DNA。结果发现血清、PBMC及肝组织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6.2%(16/61),24.6%(15/61)及48.4%(15/31)。同一个体内,血清、PBMC及肝组织内HBV-DNA之间无明确的关联,血清HBV-DNA阴性时,仍可在11例患者的PBMC或肝内检出HBV-DNA。结果表明,PBMC可能也是独立于肝外的HBV贮存及复制的场所。血清HBV-DNA阴性不能否定体内仍有HBV复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用抗HCV NS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慢笥丙型肝炎肝活检组织中的HCV抗原,并观察HCV抗原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及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HCV抗原分布于肝细胞核,胞浆及肝细胞中,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组织,胎肝组织及胃活检组织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的HLA-Ⅱ类抗原相关性免疫发病机制,对4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肝内HLA-Ⅱ类抗原和HCV,NS3抗原的表达。1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例肝内HLA-Ⅱ类抗原表达呈阳性,其阳性程度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9)和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15/17)。10例患者肝细胞内HCV,NS3抗原阳性,其中6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中无HCV,NS3抗原阳性。尽管在HCV,NS3抗原阳性肝细胞表面未发现HLA-Ⅱ类抗原,但HLA-Ⅱ类抗原阳性表达明显与肝组织损伤的严重性有关。因此肝内HLA-Ⅱ类抗原的表达可能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表现模式、病毒载量、临床疾病普的关系。方法有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HBsAg阳性病例360例和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病例130例进行HBV—M、HBV DNA及常规肝功检查、B超检查。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水平变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表现模式、病毒载量与疾病普无关。E抗原阴性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分布增多。结论任何一种阳性或阴性HBV—M状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相同的HBV—M状态、等量的HBV—DNA可能有不同的病理学改变和不同的临床疾病普,早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患者中E抗原阴性HBV感染者占优势。重视E抗原阴性慢性活动性肝炎自然史。  相似文献   

18.
肝活检对无症状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临床意义。方法共166例无症状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全部病例血清HBsAg均为阳性,肝功正常,病程超过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结论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和抗病毒治疗的根据。在转氨酶正常的病例,推行肝活检有助于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学的变化及对血清HBV DNA滴度的影响。方法对21例CHB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肝穿刺活检并对肝组织学进行评分,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中HBV DNA分别为(log值)8.3±O.7,7.3±1.1(P〈0.01);肝组织学HAI计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7±3.5,7.4±3.5(P〈0.05);肝组织中HBcAg于治疗后9例(9/16)转为阴性,占56.25%。血清e抗原阴转率为57.14%。结论α-2b干扰素对HBVD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并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的HLA-Ⅱ类抗原相关性免疫发病机制,对4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肝内HLA-Ⅱ类抗原和HCV,NS3抗原的表达。1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例肝内HLA-Ⅱ类抗原表达呈阳性丙型肝炎其阳性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9)和慢性乙型有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10直细胞内HCV、NS3怕阳性,其中6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乙型和丙型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