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营养状况下改良T管窦道形成的时间,并从根本上杜绝胆汁漏的发生。方法:应用改良T管对66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在术后第3、6、9、12、25天进行围T管窦道形成造影。结果:肝圆韧带或(和)大网膜包裹组T管窦道形成时间明显缩短(P<0.05),营养不良患者T管周围窦道形成时间明显处长(P<0.05),拔除T管后无胆汁漏发生。结论:用改良T管观察围T管窦道形成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拔除T管后胆汁漏的发生,用胆圆韧带或(和)大网膜包裹T管可促进围T管窦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胆道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由于在拔管前无法明确T管窦道是否已经完整形成,因此,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者并不少见,达0.8%~5%[1]。为了在拔管前明确T管窦道形成的情况,本次研究设计了一种在普通T管的基础上能观察窦道形成过程的新型T管,并将该新型T管应用于临床,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道疾病手术后病人带T管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道肿瘤切除、胆肠吻合术、术中胆道损伤后等常规放置,除具有支撑胆道、引流和减压作用外,还可根据T管引流胆汁的色、质、量了解胆道是否有感染、出血、胆汁外漏等,并能发现胆道残留结石和经T管窦道取结石。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T管的管理要求较高,要严防术后T管滑脱、堵塞、拔T管致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好T管也是病人顺利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经治带T管患者2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道手术,要放置T管引流。胆道术后胆总管内放置T管的目的主要是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和防止术后胆漏。根据胆道术后留置T管的作用及生物学效应机理、应何时拔除T管,无疑对胆道术后病人很重要。近期时有报道T管拔后致胆漏,腹膜炎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33.3%。1例术后第9天因T管短臂致肝总管阻塞出现黄疸,在DSA下经T管置入导丝至肝内胆管,起支架作用,一周后拔除导丝,梗阻解除;另一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并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经原T管窦道置入引流管引流胆汁,1周后拔除引流管;第3例术后3个月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经T管造影,显示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多处狭窄,狭窄近端胆管局限性扩张,目前正在积极治疗中,结论 本组3例胆道并发症,原因系T管放置不当,拔除T管时窦道未完全形成,并发胆道阻塞和胆漏;供肝热、冷缺血时间过长致肝内外胆道狭窄。术中放置管径相匹配的T管,二次(分步)T管拔除法或拔除T管时预先经T管置入导丝,如胆漏再置入引流管,可预防T管所致的并发症;尽可能缩短供肝热、冷缺血和二次热缺血时间,注意保护肝外胆管血供,避免肝动脉血栓形成;供肝切取时,胆道充分冲洗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T管位置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狗模型窦道形成的影响。方法制作狗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模型.分为前腹壁直接引出和右侧腋前线引出两组,每组8只。测量胆总管直径、大网膜长度及有无变异、胃和横结肠的蠕动次数;制模2周后再次开腹,检测T管窦道长度和完整性;以窦道的加压注水量作为窦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指标。分析不同T管位置以及多种因素对加压注水量的影响。结果T管经前腹壁和经腋前线引出。两组间胆总管直径、胃蠕动、横结肠蠕动、大网膜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9、0.24、-0.52、-0.64。P均〉0.05);前腹壁组与腋前线组比较,T管窦道长度缩短,加压注水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96、2.67,P均〈O.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对T管窦道加压注水量影响最大的是T管窦道长度,两者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T管位置不同引起窦道长度的变化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重要因素.最短途径是T管引出腹腔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廖永慧  高敏  冯碧 《华西医学》2013,(4):596-597
目的 对比引流管固定器与传统固定方法在胆道术后患者“T”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5月.将102例胆道术后留置“T”管的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传统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引流管固定器固定“T”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固定“T”管,观察比较两种固定办法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T”管固定良好,无松动和脱落情况发生,仅5例患者存在“T”管周围有疼痛刺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引流管固定器固定“T”锊能防止“T”管的松动和脱落,减轻患肯“T”管周围的疼痫.且便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和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高经T管胆道冲洗的疗效。方法:在传统的T管腔内置入一根独立的冲洗管。结果:25例患者术后1h内开始冲洗。术后前3d平均T管日冲入量1619.2ml,最多日冲入量3500ml,温氏孔旁胶管引出量15ml,无冲洗渗漏并发症。与传统冲洗组相比,改良T管冲洗法的冲洗时间显著提前,冲洗量大,护理强度轻。比较两组腹腔引出量和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改良T管冲洗法安全、有效,町以显著提高经T管胆道冲洗的疗效,达到早期、及时、同步、彻底冲洗胆道的目的。不干扰手术进程,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患者痛苦,适用于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9.
张玲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24-1726
【目的】介绍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与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护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患者在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由于观察病情仔细,均及时发现胆漏的存在,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并与医师密切配合,对33例患者从原窦道口插入导尿管引流,其中治疗成功30例,另有3例在保守治疗6~8h后急诊行T管引流术。13例胆漏严重的患者急诊行T管引流术。46例均治愈出院。全组治愈率100%(46/46)。【结论】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但只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通过正确的处理,精心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氧疗是纠正术后低氧血症的基本措施,有研究介绍对术后带气管导管的自发呼吸患者可给予“T”管吸氧,但目前市场上很难买到“T”管。为此我们对麻醉螺纹管的弯接头进行改装,代替“T”管,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胆漏是此类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时发生,甚至做二次手术,一旦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病死率高达28.6%。本科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53例患者因各类肝胆管手术而留置T管引流,术后常规行T管窦道造影,有效防止了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不放置“T”形管的可行性及临床适应证。方法:选择39例患者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术中不放置“T”形管,并与传统的放置“T”形管法进行比较。结果:不放置“T”形管组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天,放置“T”形管患者为15.5天;不放置“T”形管的患者避免“T”形管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及经济。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以不放置“T”形管为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取石后早期闭合T管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38例,于术后3—5天闭合T管,若闭管后病人出现腹胀、腹痛、发热、黄染,或T管旁胆囊床引流有胆汁溢出,则视为闭管禁忌。结果38例患者中37例(97.4%)成功闭管,闭管后病人食欲明显增强、离子紊乱得到及时纠正。1例切口感染病例闭管失败。结论胆总管探查取石后,T管引流可在手术后3,5天内闭合。  相似文献   

14.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胆管结石病人手术中置T管引流是一种常规而又重要的基本操作。但如果T管放置或拔除不当,少数病人可发生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我院自1985-2002年共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腹膜炎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这项微创技术术后T管拔管及闭管的时间。方法自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420例肝外或肝外、肝内胆管并存结石,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胆道镜手术中取石。术后胆道镜取石,或术中胆道一期缝合。结果420例肝内外胆总管结石病人在术中或术后完全取净结石,无结石残留,随访3个月-6年,T管造影无残留结石。3例术后18天拔管发生胆汁漏,其余3—4周拔管均未发生胆汁漏,T管造影有残留结石184例,术后6周取石拔管无胆汁漏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达到微创目的,术后T管拔管时间,T管造影无残留结石拔管时间3—4周,T管造影有残留结石、拔管时间为6周,闭管时间均为2周。  相似文献   

16.
胆总管探查术后免T管引流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T管引流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术后T管引流无论对病人还是医护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我院自2001年—2003年共行14例术后不放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T"管引流患者671例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根据T管引流患拔管前后的病理生理特点,提出各阶段的护理重点,寻找减少拔管意外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1年7月至2002年7月间671例T管引流患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例患发生提前拔管。40例患拔管后出现胆漏。结论 对T管引流患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T管拔管意外的发生;加速胆漏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拔T管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术后少见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除外胆漏并发症之外,还有T管拔管困难的情况发生。本次研究将此二种胆道术后并发症称为T管拔管意外。20年间T管拔管意外发生率为3.80%。本次研究对其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作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粘贴法Ⅰ期闭合胆总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Kehr 1889年首次应用T管引流以来,在胭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沿用至今,已成为一种常规。但T管应用中,相关的并发症高,另外,带T管出院给病人带来生活上的不便。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本院对26例胆总管结石或胆管扩张的病人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后Ⅰ期缝合,加用胆囊浆肌层薄片或腹膜片借助医用吻合胶粘贴于管壁缝合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9年至2002年以来,行胆总管探查病人42例,对于“T”管拔除时间,传统“T”管拔除时间为2周,但拔除后常有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发生。我们延长“T”管放置时间,改为4周后再行拔除,效果良好,无胆漏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