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鲍琴 《西部中医药》2001,14(6):61-62
小儿泄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为其主症。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常因脾胃素虚,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感受暑湿时邪或饮食不洁而损伤脾胃,致使脾胃对水谷之腐熟运化功能失调,下迫大肠则成泄泻。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肠炎、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及病毒性肠炎等病。中医辨证可分为5型: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变证。我院儿科自1994~1999年共收治腹泻患儿958例,其中伤食泻218例,风寒泻342例,湿热泻240例,脾虚泻152例,变证6例。兹根据笔者临床体会,将5种证型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2.
3.
郑峰  汪洋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87-687
小儿腹泻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发病较多。由于小儿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使其脾胃需化生更多的水谷精微充盛机体,小儿脾胃的负担相对较重;同时小儿兼具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脾胃相对较薄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等均可引起脾胃失调而腹泻。  相似文献   

4.
5.
水肿,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临床以肌肤浮肿、小便短少为主症,属现代医学的肾炎和肾病范畴。合理实施护理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和缩短病程以及减少复发的重要环节。现就其辨证施护体会简述如下。1病情观察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只有全面了解疾病...  相似文献   

6.
泄泻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以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或如水样带不消化乳食及粘液为其主要特征。针对婴幼儿泄泻病因和临床特点 ,笔者采用辨证施护方法 ,提高了临床疗效 ,现介绍如下。1 病因分析1.1 感受外邪 婴幼儿泄泻与时令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婴幼儿脏腑娇嫩 ,易为外邪所侵 ,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 ,若脾受邪困 ,运化失职 ,升降失调则引起泄泻。外感风、寒、湿、暑均可发病 ,临证应依季节、气候、病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施护方法。1.2 内伤饮食 婴幼儿泄泻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调护失宜 ,乳哺不当 ,饮食失节或过食生…  相似文献   

7.
<正> 我在护理28例泄泻病人的实践中,以脏腑辨证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区分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简述如下。施护原则1.扶正:扶正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虚证在症状表现上为面黄肌瘦,肢倦无力,舌淡苔白,脉弱等。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对虚证的泄泻应采取补的方法通过服中药或灌肠、针炙、适当锻炼等扶助正气,以达正足邪自去之目的。2.祛邪:祛邪就是法除致病因素。如嗳  相似文献   

8.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 ,脾常不足 ,无论感受外邪 ,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幼幼集成》中曰 :“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盖胃为水谷之海 ,而脾主运化”,“若饮食失节 ,寒温不调 ,以致脾胃受伤 ,则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精华之气不能输化 ,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小儿腹泻的病症可根据病因、粪便性状与症状表现分为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和湿热泻 ,进行分辨寒热 ,审察虚实 ,辨证施护。1 伤食泻本症常由于饮食不节 ,乳食积滞所致 ,症见脘腹胀满 ,腹响或腹胀满 ,泻后痛减…  相似文献   

9.
张岚  李世玲  王瑜 《河南中医》2013,(12):2262-2263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辨证施护,并且加用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病程的长短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在总有效率、病程长短或家属满意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并可缩短病程,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多由脾胃运化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湿邪内盛所致。由于婴幼儿脾胃薄弱,加之内伤乳食,感受外邪,脾胃虚寒引起。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病程迁延日久,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98例腹泻患儿,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病因分类1.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被外邪所侵,外感风、热、寒、暑诸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则合污而下为泄泻。2.内伤饮食:由于调护失宜,饮食失节,过食生冷  相似文献   

11.
泄泻是小儿多发病、两岁以下易发。我们自1985年3月—1991年3月,治疗小儿泄泻28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280例中,男:156例女:124例,年龄:1个月~12个月,172例占61.4%,13个月~2岁,89例占31.8%,2岁以上,19例占6.8%。(二)临床表现:黄色或绿色稀水便,日5~10次198例占70.7%,日11~20次82例占29.3%,溲短254例占90.7%,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泻是小儿内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年发病率为20.1%,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泻下如水样为特征,属于中医“泄泻”病范畴。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一般护理1.1调整饮食根据患儿病情、消化能力和对食物的耐受力指导合理喂养,逐渐调整饮食,应强调继续饮食易消化食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体重,预防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腹泻病为儿科重点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夏秋季,原因繁多,各有不同,中医统称为“泄泻”。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伴有腹痛,腹胀及水电解质失调等。近年来本院对100例婴幼儿腹泻进行中医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效果,初步体会如下。1 婴幼儿腹泻的病机婴幼儿期脏腑功能特点(内因)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感受外邪及饮食为伤,精神紧张(外因)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婴幼儿时期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功能不固,易感外邪,六淫极易犯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婴幼儿在一切感染时均易致泻。人体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主升;胃主受纳,腐熟,主降。婴幼儿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4.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大便稀薄、形如蛋花汤样、次数增多为特点,常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易出现伤阴伤阳之变证.  相似文献   

15.
周建华  侯君慧 《河北中医》2005,27(5):387-387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物如水样的病症,以湿邪偏胜和脾胃功能障碍为本症产生的重要因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二季多见。我们根据证型进行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泄泻,又称腹泻,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或泄物如水样为其主症。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慎,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导致湿邪困脾、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而致。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是湿[1]。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不同证型而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护,注意营养支持、心理、药物的整体护理,避免以偏概全,同时也要关注肛脱、虚脱等并发症,顾全大局,只要细致全面的有效护理,才能使病人的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急惊风系小儿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更为多见。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并进行恰当的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辨证护理根据病机的不同,小儿急惊风常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1.1风热外感型系最常见的外感高热惊厥,俗称感冒夹惊,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1.2暑热外感型多见于夏日冒暑之幼儿,难以耐受骤升之高热,热极而致惊风。1.3温邪内陷型常见于温热病极期邪陷心包。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脑病、脑炎、脑膜炎常可出现此证型。1.4湿热疫毒型多见于疫毒邪气从D而入,毒盛疫甚而致惊。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菌痢。1.…  相似文献   

18.
外敷中药是中医的一项外治疗法,但在我院往往作为一种护理内容。笔者从事中医护理18a,仅利用敷脐法治疗小儿泄泻,总有效率达98%以上。现就小儿泄泻外敷的辨证施护谈谈粗浅体会。1 辨证外敷的常备药物玄明粉、冰片、丁桂散、黄连粉、藿香正气水、双黄连口服液、伤湿解痛膏...  相似文献   

19.
小儿泄泻好发于夏秋季节,多因脾胃素虚,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感受暑湿、时邪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则成泄泻.张景岳日:"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指出泄泻与脾虚关系极为密切.泄泻可分为寒、热、虚、实证.暑热夹湿泄泻严重易耗阴液甚则导致阴损及阳的危重证候.现将小儿泄泻的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次.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对35例小儿腹泻的中医辨证护理,有一定的体会,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35例患儿辨为伤食泻12例,风寒泻8例,湿热泻5例,脾虚泻7例,脾肾阳虚泻3例。临床分别采用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益气,补脾益肾止泻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护理。1 伤食泻症见脘腹胀满,腹部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黄绿色水样便或伴有奶块,夜泻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护理措施:严格控制饮食。禁食8~12h左右,待腹泻好转、腹痛腹胀减轻后,予进食少量稀饭,由稀到稠。禁食油腻、多渣饮食如纤维素多的蔬菜及生冷瓜菜。如为伤肉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