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易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5例采用全系膜直肠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技术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7例,瘘口愈合时间为(24.2±11.3)天;2例采用手术重置引流管顺利痊愈;保守治疗15例,1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比例不高,手术技巧、术前准备、全身状态及引流等是吻合口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3~4 d者2例,术后6~8 d者12例,术后9~11 d者2例。有14例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感染不重,经保守治疗后愈合。有2例全身中毒症状和急性腹膜炎体征者,行回肠造口术。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与术前肠道准备,术前个人营养状况,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吻合口张力有关;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营养支持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至关重要。发生了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自愈。注意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12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直肠癌患者中1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82%,其中9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复杂,但是通过术前个人营养状况的调整、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吻合口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15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直肠癌中19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7%,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调整个人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等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选择合适时机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方法:对14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86例左半结肠直肠创伤接受Ⅰ期手术治疗的病人、15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和28例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肠腔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漏口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和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6/142)和1.9%(3/157),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病人漏口愈合天数为10.3±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半结肠直肠创伤病人术后吻合(或缝合)口瘘发生率为3.5%(3/86).结论: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六安市立医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的10例患者(9.9%),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及血浆白蛋白含量并不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7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2例患者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后,予手术治疗。10例患者吻合口瘘口均愈合。结论男性、术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2008年128例低位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置于腹腔外的病例.结果 128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7例.17例经局部冲洗,加强营养等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与营养状况差、肠管血运障碍、吻合器质量等不同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行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1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11例(7.5%),9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都  王泰岳  陈剑 《四川医学》2008,29(3):297-298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104例该类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8%(5/104),均经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是可以预防的,治疗的关键是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200例该类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5%(10/200),均经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直肠癌低位全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是可以预防的,治疗的关键是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荷包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32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双荷包吻合术,对照组32例采用TME加双吻合器吻合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P〈0.05)。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双荷包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并发症少,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5例行全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瘘及无吻合口瘘两组。结果 125例患者施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2例,占9.6%,均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了解吻合口瘘常见的发生原因,并在不同阶段做好防治措施,从而避免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04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204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为6.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高BMI等有关。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高龄、男性、低位直肠癌、黏液腺癌、肥胖等独立因素有关,临床应根据吻合口瘘的具体情况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德法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75-157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4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2年5月-2012年5月共行直肠癌前切除术539例,41例于术后2~13 d发生吻合口瘘,发生比例7.6%。其中15例发生在术后2~7 d,26例发生在术后8~13 d。41例吻合口瘘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瘘口愈合时间9~48 d,平均愈合时间27 d。其中35例行营养支持、加强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治愈,6例行横结肠或回肠双腔造瘘治愈。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术后吻合口扩张治疗,效果较满意,无死亡病例。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应重视预防措施,绝大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90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5.6%),吻合口狭窄2例(2.2%),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并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5月本科行直肠癌前切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行保守治疗,10例治愈,1例因并发肝转移拒绝横结肠造瘘治疗,随访5月漏口未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治愈,其中1例4月后行造口还纳。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且发生率较高,预防尤为重要;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要素饮食辅以TPN,充分有效引流、冲洗,抗感染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经成为直肠癌的主要术式之一,吻合口瘘是TME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位吻合。本文就低位直肠癌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常规经肛门通过吻合口放置大肠内引流管,于骶前吻合口后方置引流管1根,并对3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持续保留或再置入大肠内引流管进行治疗。结果:31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无吻合口狭窄、盆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持续保留大肠内引流联合腹腔引流是保守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女性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吻合术治疗后并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1~14d发生吻合口-阴道瘘9例,术后0.5~4个月发生吻合口-阴道瘘4例。结论低位直肠前壁大而晚的癌肿累及直肠-阴道膈、高频电刀对阴道后壁组织的延迟性热力损伤、术中拉钩挫伤阴道后壁组织以及吻合口可能嵌入部分阴道后壁组织等可能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103例。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试验组)49例,未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54例,试验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3-6月后行造口回纳,对照组常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本组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平均住院时间16.49±7.62d,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5%,平均住院时间23.52±12.61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可作为一种安全的常规辅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