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隐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凯  孙修身 《放射学实践》2000,15(3):223-223
脑脓肿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CT很容易作出诊断。但有一类很特殊的脑脓肿,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加之机体抵抗力强和抗生素的应用,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就称之为隐源性脑脓肿。其实它也属血源性脑脓肿之列[1]。由于其发病多呈慢性,临床症状不典型,CT也不具特征性,所以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隐源性脑脓肿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例,女3例。年龄17~50岁。病史2天~3年。临床症状:头痛不适2例,发作性抽搐3例,抽搐伴呕吐1例,抽搐伴流涎、眼上翻1例,无1…  相似文献   

3.
材料和方法33例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11-68岁,平均46岁。就诊时间:发病后3天至2个月。主要临床症状:头痛、头迷、恶心、呕吐16例,渐进性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表情淡漠、反应迟钝11例、3例嗜睡、2例突发抽搐。33例中15例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38.5℃;白细胞升高11例。7例曾患急慢性中耳炎、6  相似文献   

4.
5.
6.
1一般资料脑脓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13岁,平均7.5岁。主要临床表现:单纯癫痫及肢体抽搐16例,发热4例,其中1例伴昏迷,1例伴偏瘫。治疗:手术切除及脓肿抽吸引流、冲洗、局部用药各1例,其余18例均经临床抗炎及对症保守治疗。结果:随访最短1.5个月,最长2a,10例病灶完全吸收,3例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其余6例未行CT复查,经临床治疗好转后出院。2检查方法用EXEL2000Sprint全身CT扫描机,扫描时间2.1s层厚及层间隔10mm,病灶2.5mm、5mm层厚扫描,全部病例均平扫后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CT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脑脓肿的CT表现及临床,男29例,女11例,年龄3—62岁,平均31.8岁,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结果:病灶位于顶叶18例,额叶9例,额顶叶3例,颗叶4例。枕叶2例,幕下4例。平扫显示患处灰白质交界区局限性片状低密度影,轻度占位效应,增强环状强化33例,结节状强化7例。结论:CT扫描是早期诊断脑脓肿的首选方法,能具体显示脑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脓肿壁厚度、脑室情况,在脑脓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或抗炎治疗证实的42例脑脓肿在CT中的表现,依据病理及CT表现进行分期。结果:(1)急性炎症期:占21%,局限性低密度区出现略低或等密度结节;(2)化脓期:占43%,脑水肿区见边界清楚的壁完整或不完整的环腔;(3)包膜形成期:占36%,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而光滑的环形脓腔。结论:各期脑脓肿的CT表现均具有特点,依据CT表现即可进行分期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30岁。头痛、呕吐 2 0d ,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 1 0d。头颅CT平扫 :右颞、顶、枕叶见大片状低密度区 ,内有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CT值48HU ,右侧脑室受压 ,中线结构左移 ,提示占位性病变 ,转移瘤可能 (图 1a)。CT增强 :右颞、顶、枕叶见小环状、结节状强化病灶 ,CT值 61HU ,周围水肿明显 ,右侧脑室受压闭塞 ,中线结构左移 1 .0cm ,提示脑肿瘤 (胶质瘤 )伴大脑镰疝形成 (图 1b)。 1周后CT平扫 :右颞、顶、枕叶大片状低密度区内多个环形囊样病灶 (图 1c)。复习系列CT片 ,多为肺吸虫脑病。手术所见 :右枕叶 5cm× …  相似文献   

11.
垂体脓肿的CT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8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脓肿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如下:1.常有垂体功能亢进或低下;2.多呈环状强化灶;3.可呈实质性病灶;4.病灶密度常高于脑脊液,多在40HU左右,提出单层动态CT扫描有助于垂体脓肿与垂体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血吸虫病的CT诊断与分期(附4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48例脑血吸虫病,重点分析了CT征象与病理学的关系,讨论了CT鉴别诊断及分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经手术、脑血管造影等证实的脑动静脉畸形69例,CT诊断与手术病理、脑血管造影等符合率为92.7%。脑内隐匿性AVM诊断较为困难,讨论了隐匿性AVM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要点。有82.6%的病例临床诊断为其它疾病,l3%的病例CT平扫阴性,应引起重视。提出了双剂量增强在脑内AVMCT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CT鉴别脑内囊虫性小脓肿与结核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30例囊虫性小脓肿,25例结核瘤的CT征像,将其鉴别诊断总结为以下几点CT平扫:1.病灶部位,囊虫性小脓肿以两侧顶叶发病最多,而结核瘤可发生于脑组织任何部位。2.病灶数目,囊虫性小脓肿均为单发病灶,而结核瘤的病灶则以多发为主。对多发病灶要考虑结核瘤的诊断。CT增强扫描:1、增强灶数目,囊虫性小脓肿为单发的结节、环状增强灶。而大多数结核瘤呈多发的结节、环状增强灶。结节样增强灶可融合成不规则团块状、环状增强灶可融合成“梅花样”,“串珠样”为结核瘤的主要CT特征。2、增强灶中心CT值,囊虫性小脓肿组均值为18Hu,结核瘤组均值为41Hu,(t=2.782P<0.01)。对增强灶中心CT值较高的病灶要考虑结核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与CT表现。方法:分析35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根据其临床和CT表现分为二型:Ⅰ型(21例),轻微外伤型;Ⅱ型(14例),严重外伤型。Ⅰ型见于小儿,特别是婴儿,外伤轻微,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81%(17/21)双侧豆状核点状钙化灶。Ⅱ型多见于成人,小儿少见,有严重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塞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脑内水肿,挫伤和颅内血肿等。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塞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两型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Ⅰ型主要是潜在性血管病变及血管痉挛所致,Ⅱ型主要与血管的损伤和受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卵巢肿瘤的CT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卵巢肿瘤的CT表现,对照术前B超结果,探讨卵巢肿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人及限度。结果.:CT对卵巢肿瘤的发现率为97.22%,对良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为88.88%,恶性肿瘤为66.66%。结论:对多数卵巢病变,如畸胎瘤、囊腺瘤、囊腺 部分囊肿有典型的CT表现,可做出准确诊断;少数卵巢病变,如纤维瘤、转  相似文献   

17.
收集我院1984至199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60例脑血管畸形,其中23例脑小血管畸形,占38%,全部病例经CT检查,部分追加脑血管造影。文中总结脑小血管畸形常见和不常见CT表现,提出多数通过CT增强检查能作出诊断。分析易误诊病例,并作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外部性脑积水与脑萎缩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30例外部性脑积水和10例脑萎缩的CT表现作回顾性对照分析,EH的CT特征为: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局限性增宽,不伴有脑质、脑沟异常和脑室扩大;其脑室颅腔横径率小于15%。CA的特征为:脑周蛛网膜下腔普遍性增宽,且伴有脑皮质变薄,密度减低,脑沟普遍加深和脑室明显扩大,其VT/ST率大于15%。文中介绍并讨论了VT/ST率的测算方法和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MRI、CT对早期脑动脉硬化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0例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MRI、CT检查。结果:62例MRI检查阳性,T2WI发现斑点状高信号280个,其中额叶121个(43.2%),顶叶20个(7.1%),基底节75个(26.8%),丘脑26个(9.3%),脑干15个(5A%),其它部位24个(8.6%)。CT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性为12.5%,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3%。MRI则分别为100%和96.4%,MRI对微小病变的显示较CT更优越。结论:MRI应作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型肺吸虫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肺吸虫在脑部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7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 5例为脑炎型,CT平扫病灶为片状低密度或不均匀混杂密度灶。2例为囊肿型,平扫呈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增强扫描7 例均可见结节状增强。结论CT是诊断脑型肺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