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正>护士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自从1981年就有针刺伤对医务人员危害的报告[1]。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8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是由针刺伤所致,最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1984年发现世界首例由针刺伤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2],注射针刺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因此,临床护士应加强自身防护和感染管理。1造成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重视以及工作繁  相似文献   

2.
张素萍 《河北医药》2012,34(18):2804-2804
护士长期工作在生物感染、意外伤害、噪音、废气等身心危害的环境中.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避免职业暴露.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概率,保护医务人员[1].  相似文献   

3.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接触各种感染性液也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在诸多生物危害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最为严重。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在护理部进行的调查中我院70%以上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传染病院作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聚集地,医务人员及管理者更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职业防护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医院问题、社会问题。为此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知识和意识,落实职业暴露防护的具体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针刺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重要途径,针刺伤的发生主要与操作者、所用针具、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有关。近年来,为降低因针刺伤而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安全型留置针在一些科室被推广应用。笔者就所在医院手术室安全型留置针临床使用情况及结局,与传统静脉留置针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6.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少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229-2230
1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1.1针刺伤和锐器伤:针刺伤和锐器伤害是医院职业性伤害中,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引起的针刺伤,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而传播。据研究,因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机率为0.  相似文献   

7.
黄薇 《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61-262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而极易导致发生针刺伤带来的梅毒、艾滋、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针刺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0%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2,3],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增强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训练,对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针刺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0%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2,3],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增强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训练,对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McCo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1,2],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针刺伤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尚未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医院又是此类疾病的聚集地,增加了护士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故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更为迫切。现就护士针刺伤危害及防护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锐器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在这众多的环节中,就更需要注意和防护。  相似文献   

12.
由于医院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各种职业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而针刺伤是造成这一损伤的主要途径。新护士由于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13.
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成为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常见、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4.
公元325年,地球上出现医院这一医疗形式后,医院感染即相伴而至,随即而来的还有医务人员的各类职业危害。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部分,是医院感染双向防护理念建立的基本点。因而,开展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医务人员职业危害防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危害产科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总结本科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受到的各种危害因素的伤害及采取的自我防护措施。结果所有涉及到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及体液污染。结论产科护士只有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能,规范护理操作,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从而有效地减少职业感染,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技术操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被针刺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护士更容易发生针刺伤口。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群体。因此,为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提供对策,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笔者于2004年12月对临床护士做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茹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52-253
目的 针刺伤是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并可导致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何加强职业防护,减少针刺伤.方法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结果 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减少了针刺伤的发生.结论 针刺伤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多种疾病可经此途径传播。自1981年Mccormick等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并证实: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他们在操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  相似文献   

19.
<正>针刺伤是由于医疗利器如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常发生于医务人员,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护生作为医院里知识和技能都处于相对薄弱的特殊群体,工作中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更大[2]。本研究对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255名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护生接受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情  相似文献   

20.
由于医院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各种职业危害,护理工作中很多常规性的操作潜藏着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其中针刺伤是一种最常见的职业危害.笔者对310名护理人员一年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与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