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精是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精卵相互作用严格有序而又协调发育的复杂过程。受精一旦失败,可能没有胚胎移植,患者被迫放弃周期。而受精失败在目前认为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补救性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RescueICSI)的应用最早是在加精后16~20h,受精观察未见原核,  相似文献   

2.
受精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精卵相互作用严格有序而又协调发育的复杂过程[1-2].受精一旦失败,可能没有胚胎移植,患者被迫放弃周期.而受精失败在目前认为是无法完全避免的[3].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新鲜精子、睾丸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结局.方法:女方常规超排卵和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成熟卵子进行ICSI注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组(组Ⅰ)、新鲜精子组(组Ⅱ)和睾丸精子组(组Ⅲ)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组Ⅰ(冷冻精子-ICSI)58个周期:受精率为78.3%,卵裂率为92.0%,临床妊娠率为48.2%;组Ⅱ(经皮穿刺睾丸取精-ICSI)88个周期:受精率为 74.5%,卵裂率为93.9%,临床妊娠率为31.7%;组Ⅲ(新鲜精液-ICSI)142个周期: 受精率为71.9%,卵裂率为91.6%,临床妊娠率为29.4%.组Ⅰ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Ⅱ与组Ⅲ(P<0.05);3组的受精率及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妊娠率.睾丸精子与新鲜精子ICSI可取得类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对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的卵子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精子(Rescue 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常规IVF后18-22 h,对体外受精完全失败的12个周期、85个未受精MⅡ期卵行补行ICSI。以同时期进行ICSI的34个周期、226个MⅡ期卵为对照,比较ICSI结局。结果:补救ICSI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内分泌指标,HCG日平均血清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获MⅡ期卵个数以及平均移植胚胎个数,无显著性差异。补救ICSI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8.82%、91.04%,与对照组(受精率为80.09%,卵裂率为9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卵后第3天,补救ICSI组卵裂球数≥5的优质胚胎比例占13.11%,低于对照ICSI组(73.99%),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ICSI组妊娠率为38.24%,补救ICSI组无一例妊娠。结论:补行ICSI虽然可使常规IVF中未受精卵受精并获得胚胎,但是所得胚胎的发育潜能差,妊娠率极低,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出生子代出生缺陷及围生期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ICSI技术所生足月活产新生儿102例作为ICSI组.另随机抽取同期自然妊娠足月活产新生儿1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妊娠期疾病、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生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oytranfer,IVF 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97例对夫妻进行 99个周期 (IVF6 0周 ,IC SI39周期 ) ,比较两组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平均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与IVF组相似 (ICSI组 9.31、6 .4 0、5 .6 3、4 .11;IVF组 10 .0 2、7.5 3、4 .32 ,P >0 .0 5 ) ,ICSI组平均每周期妊娠率与IVF组相似 (ICSI组 38.5 % ,IVF组 4 0 % ,P >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与常规IVF治疗女方因素引起的不育症临床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新鲜精子、睾丸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结局.方法女方常规超排卵和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成熟卵子进行ICSI注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组(组Ⅰ)、新鲜精子组(组Ⅱ)和睾丸精子组(组Ⅲ)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组Ⅰ(冷冻精子-ICSI)58个周期受精率为78.3%,卵裂率为92.0%,临床妊娠率为48.2%;组Ⅱ(经皮穿刺睾丸取精-ICSI)88个周期受精率为 74.5%,卵裂率为93.9%,临床妊娠率为31.7%;组Ⅲ(新鲜精液-ICSI)142个周期 受精率为71.9%,卵裂率为91.6%,临床妊娠率为29.4%.组Ⅰ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Ⅱ与组Ⅲ(P<0.05);3组的受精率及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妊娠率.睾丸精子与新鲜精子ICSI可取得类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后6 h后早期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常规体外授精(IVF)短时受精后6 h未出现第二极体的卵子实施早期补救ICSI.结果:34例患者共获353枚MⅡ卵子,受精后6 h观察,均未出现第二极体立即实施ICSI,296枚正常受精,受精率为83.9%,4枚卵子出现3个原核,优质胚胎率56.4%,妊娠率41.2%.结论:通过常规IVF短时授精后6 h早期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确定受精情况并对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及时实施补救ICSI,可成为治疗受精失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与不同来源精子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所得胚胎在冻融及移植后的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我院生殖中心进行复制的107例患者共131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据FET胚胎来源分为IVF组、ICSI组;ICSI组又分射出精子组(A组)、附睾精子组(B组)、睾丸精子组(C组)。结果IVF组与ICSI组胚胎存活率、移植胚胎占解冻胚胎比例、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B、C组胚胎存活率、移植胚胎占解冻胚胎比例、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B、C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62.5%存在女方不孕因素,比例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IVF和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所得的优质胚胎经受冷冻解冻的能力没有差异;ICSI所得胚胎行FET时,女方同时存在不孕因素是影响妊娠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严重精液异常的冻融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受精比较.方法采用甘油-卵黄作为精子保护剂对15份再次取出的精液标本进行冻存.应用ICSI技术治疗,观察其受精、卵裂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扫描,观察冷冻前后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改变.结果冻融精子的受精率为62.7%,卵裂率为93.6%,新鲜精子的受精率为62.2%,卵裂率为94.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扫描显示,新鲜精子头部结构完整,质膜、顶体及尾部均未见明显变化.冻融精子的改变,主要局限在其头部的质膜与顶体膜变皱,破裂甚至丢失,中段线粒体肿胀或破坏,基质密度降低等.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后的受精率和卵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宫颈感染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E-ET)及自然妊娠先兆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本院就诊的 IVF-ET术后出现先兆流产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自然怀孕先兆流产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皆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厌氧菌,支原体,细菌培养),比较两者宫颈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67.57%(25/37);对照组为27.50%(11/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839,P<0.05)。两组宫颈感染阳性与阴性者之间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678、27.340,P <0.05)。但两组阳性与阴性者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241、1.352,P>0.05)。【结论】先兆流产的患者与宫颈感染存在相关性,且 IVF-ET比自然妊娠更易感染,在先兆流产治疗中应常规行宫颈分泌物培养,以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严重精液异常的冻融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受精比较。方法采用甘油-卵黄作为精子保护剂对15份再次取出的精液标本进行冻存。应用ICSI技术治疗,观察其受精、卵裂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扫描,观察冷冻前后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改变。结果冻融精子的受精率为62.7%,卵裂率为93.6%,新鲜精子的受精率为62.2%,卵裂率为94.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扫描显示,新鲜精子头部结构完整,质膜、顶体及尾部均未见明显变化。冻融精子的改变,主要局限在其头部的质膜与顶体膜变皱,破裂甚至丢失,中段线粒体肿胀或破坏,基质密度降低等。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后的受精率和卵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 ET )周期中 d1未见原核胚胎(0PN‐E)移植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辅助生殖助孕且d1无2原核胚胎(2PN‐E)或2PN‐E极少的218个新鲜周期,于取卵后d3全部或部分移植优质的0PN‐E ,随访其妊娠最终结局。【结果】全部移植0PN‐E组20例中有8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40.00%,着床率18.42%,抱婴回家率25.00%;部分移植0PN‐E组198例中有79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39.90%,着床率17.20%,抱婴回家率27.27%。【结论】在IVF‐ET 治疗周期中,对于2PN‐E极少或无2PN‐E的周期,0PN‐E可作为备选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治疗中采用超常方案降调节后分别使用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FSH(r‐FSH)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本院生殖中心559例接受IVF或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天数、Gn使用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可利用胚胎数、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IVF‐ET中超长方案降调节后u‐FSH联合HMG和r‐FSH联合 HMG促排卵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反复种植失败和第一次胚胎移植妇女血清催产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44例不孕患者,其中A组为第一次胚胎移植23例,B组为既往反复种植失败21例。分别测定Gn启动日、HCG注射日、ET日和ET术后第5天血清催产素和激素水平。结果B组HCG注射日、ET日催产素水平显著高于A组(均P=0.03)。妊娠组(23例)Gn启动日、HCG注射日、ET日和ET术后第5天血清催产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妊娠组(21例)(P〈0.05)。结论IVF-ET治疗周期中反复种植失败妇女和第一次胚胎移植妇女血清催产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提示血清催产素增高可能是反复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女性病人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生殖中心行IVF-ET的女性病人126例,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从中心数据库获取病人人口学特征、生育情况及IVF-ET治疗情况,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焦虑及抑郁得分。[结果]126例病人中49例PSQI大于8。PSQI大于8组病人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居住农村的比例较高,家庭年收入大于30万的比例较小。PSQI小于8组和PSQI大于8组病人SAS评分大于50分的比例分别为33.77%和81.63%,SDS评分大于42分的比例分别为22.27%和51.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IVF-ET周期的女性病人易合并睡眠质量不良。焦虑、抑郁情绪,年龄偏大,不孕时间长,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差是病人睡眠质量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龄对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新鲜胚胎移植的高龄不孕症患者1559例共1559个周期,按患者年龄分为35~39岁组(914个周期,A组)、40~44岁组(542个周期,B组)、45岁及以上组(103个周期,C组).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取消率、种植率、妊娠率、活产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取消率、流产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女性中,年龄是影响IVF-ET成功的重要因素,建议45岁以上寻求赠卵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后多原核孕卵生成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异常受精率探寻可行方法。方法:应用卡方检验分析927个体外受精周期研究多PN生成率与体外受精方式,女方年龄,超促排卵方案,HCG日血清Ez水平和获卵数的关系。结果:(1)常规IVF周期后多PN生成率显著高于ICSI组;当获卵数〉15个和HCG日血清E。〉4000pg/mt时,体外受精周期中多PN生成率显著升高;(2)ICSI周期中,随着女方年龄的增高,多PN生成率显著增高。结论:体外受精周期中多PN生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针对不同不孕因素和年龄等人群选择合适的体外受精方式有助于提高正常受精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周围血流与卵泡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裂、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66个周期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每一个直径≥12mm的卵泡周围血流参数。结果①66个周期中,妊娠26例(39.4%),未妊娠组卵泡周围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较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②当RI<0.49时妊娠率、受精率、卵裂率、MⅡ卵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Gn用量、周期次数、不育年限、年龄、注射HCG日雌二醇浓度、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卵泡血流动脉S与D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卵泡动脉RI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结论卵泡动脉RI是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 (HP)的诊治方法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IVF- ET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 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主要表现为确诊宫内双胎妊娠后突然出现腹痛和休克。均误诊为先兆流产 ,经剖腹探查术最终确诊为 HP,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2例均分娩活婴。结论 :助孕技术后确诊宫内妊娠者一旦出现腹痛及腹膜刺激征或突发性休克应首先高度怀疑 HP,对 HP发病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警惕是造成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