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3~2008-08收治的2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9—36岁,症状分别为:腰腹部胀痛或包块10例,漏尿5例,反复发热4例,膀胱刺激征4例。辅助检查:超声23例,静脉肾盂造影(IVU)23例,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RPC)13例,CT检查16例,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4例。明确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23例均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结果23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康复出院,17例获随访6个月~5年,其中1例出现后腹腔尿性囊肿,经再次手术切除剩肾而治愈,2例仍出现轻度肾积水,予观察肾积水未加重而未处理。结论对于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临床表现结合超声、IVU检查对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而对肾积水严重、肾功能低下IVU显影淡薄或不显影,仅显示正常肾管道系统,易造成误诊或漏诊;RPG可明确重复肾输尿管积水原因和部位,但为有创检查;CT检查快速、简便,可显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部位,为手术方案和切口选择提供依据;MRU诊断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对其作出较好诊断。治疗上应视畸形的病变部位及并发症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孕妇的彩超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价值.结果 12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均经分娩后超声复查、手术或引产后尸检确诊,其中彩超检查出肾积水5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2例,异位肾2例,肾脏发育不全1例,重复肾1例,融合肾1例.结论 孕妇进行彩超检查,结合CDFI,可以清晰分辨肾脏实质和肾脏集合系统及对肾动脉的追踪显示及定位,有助于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产前超声诊断为泌尿系统畸形的胎儿超声图像,并与产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胎儿泌尿系畸形56例,其中肾积水31例,婴儿型多囊肾1例、成人型多囊肾1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3例,肾缺如6例,盆腔异位肾2例,重复肾2例.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畸形,对胎儿预后判断、临床及早采取措施提供依据,这对优生优育及新生儿早期治疗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产前超声诊断为泌尿系统畸形的胎儿超声图像,并与产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胎儿泌尿系畸形56例,其中肾积水31例,婴儿型多囊肾1例、成人型多囊肾1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3例,肾缺如6例,盆腔异位肾2例,重复肾2例.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畸形,对胎儿预后判断、临床及早采取措施提供依据,这对优生优育及新生儿早期治疗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U)、CT尿路造影(CTU)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41例重复肾的IVU、CTU、MRU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包括重复肾的位置、形态、功能及重复输尿管的形态与走行。结果:重复肾绝大多数位于上肾段,大部分能显影。重复输尿管可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畸形,常并有输尿管囊肿。IVU能显示具有良好功能的重复肾,对轻、中度肾积水显示良好;CTU不仅能显示重复肾与输尿管的结构和形态,还能了解输尿管的梗阻部位;MRU对功能不佳或积水较重的重复肾都能清晰显示,能观察重复输尿管的形态与走行,具有无创、准确、方便等优势。结论:IVU、CTU与MRU诊断重复肾畸形各有优缺点,合理有目的的选择其中的检查,能明显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冯蓓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6):1019-1021
目的 探讨分析四维超声检查用于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产前四维超声检查的10 120例孕妇,以引产病理解剖及分娩后随访结果为参照,分析四维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灵敏度、特异度和预测值,并对超声图像特征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0 120例孕妇中,引产后经尸检病理诊断及分娩后经临床诊断,共检出72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其发生率为0.71%。其中肾积水居胎儿泌尿系统畸形首位,占55.6%,其次为多囊肾(PotterⅠ型、PotterⅢ型),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超声表现为双肾对称性增大、回声增强,肾内偶可见小囊结构,Ⅰ型罕见,Ⅲ型多见,占11.1%,再次为多囊性发育不良肾(PotterⅡ型),非遗传性疾病,常为单侧肾发病,占8.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99.96%,阳性预测值为94.52%,阴性预测值为99.97%。其中误诊4例,2例多囊肾误诊为重复肾,2例异位肾误诊为肾缺如。产前超声漏诊3例,分娩后分别证实为2例肾缺如,1例肾积水。 结论 产前四维超声用于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安全方便、无创,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需联合核磁共振确诊异位肾、肾缺如、重复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对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声像图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经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并得到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手术(8例)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例,单侧25例(其中右侧10例,左侧15例),双侧3例.完全性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5例,不完全性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3例.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5例,重复肾合并输尿管梗阻23例.8例输尿管开口位置异常,重复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3例输尿管末端变细闭锁,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膀胱结石2例.本组2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3例无积水重复肾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14%(22/28).结论 超声对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超声检查对肾功能差、排泄性肾盂造影不明显的患者更有优势,能提供可靠的信息,是诊断该病较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潮敏  蔡盈  曹永胜  范登信  张殷 《安徽医学》2012,33(3):277-279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53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例均行B超、IVP检查,35例另行MRU、VCUG检查,确诊52例,29例为重复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扩张;18例为重复肾重度积水,其中4例积水伴感染;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1例为发育型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定位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误诊为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47例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1例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1例行下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48例术后恢复良好,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的病例因患侧重复肾反复感染一年后行重复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输尿管扩张的诊断,MRU要优于超声和IVP。重复肾积水多由输尿管远端梗阻所致,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重度积水的治疗以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超声图像特点,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肾孟输尿管重复畸形患者,经彩超、排泄性尿路造影(IVU)及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联合应用确诊,对其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超声确诊17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5%;误诊3例,误诊率(15%),其中2例误诊为肾囊肿,1例误诊为双肾盂。结论:超声检查在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可重复检查,可作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26-102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初步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超声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2例儿童肠重复畸形患儿,其中16例术前超声诊断儿童肠重复畸形,3例诊断梅克尔憩室,1例诊断肠套叠,漏诊2例,16例儿童肠重复畸形发生在十二指肠2例,空肠1例,回肠10例,乙状结肠及直肠3例,按超声图像分为包块型3例、憩室型3例及囊肿型10例(肠内囊肿型4例与肠外囊肿型6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肠重复畸形具有初步诊断价值,因有一定的误诊及漏诊率,术前需进一步检查,但超声检查无创、经济、易行及反复,通过提高超声检查的经验和技术,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可作为该病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到2014年3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资料,并分析其CT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1例患者病灶为两个,其余4例为单发;其中2例误诊为肾癌。6个病灶的肾皮质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不一,可表现为明显减退、轻度减退及持续强化。结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含有脂肪成分,也可不含脂肪成分;CT表现在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异位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前诊断的10例胎儿异位肾超声检查资料,并进行产后追踪随访,总结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随访结果 相对照.结果 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胎儿异位肾10例,其中盆腔异位肾9例,交叉异位肾1例.盆腔异位肾表现为盆腔内探及异位肾脏图像或盆腔内一实质性包块,发育较正常肾脏偏小;交叉异位肾表现为一侧肾区肾脏缺如而对侧肾脏明显长大,下极融合,可显示两组集合系统声像.结论 异位肾畸形胎儿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产前筛查胎儿异位肾畸形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正常人肾皮质及慢性肾病肾皮质的超声弹性系数是否有相关性;探索肾皮质超声弹性系数在肾纤维化不同阶段的临界值。方法收集肾脏穿刺活检的患者76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分别进行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测量其横向剪切波速度(Vs)。结果测定的Vs值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肾皮质Vs值降低。剪切波速度(Vs)数值以2.45m/s为临界值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诊断肾间质纤维化意义最大(准确度93%)。结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是一种无创、可靠的评估肾间质纤维化的方法,有助于评估慢性肾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胎儿肾盂分离状态,为预测胎儿肾盂分离的转归、避免不必要的终止妊娠、及早治疗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单胎孕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者,首次超声提示胎儿肾盂分离[采用Stocks等[1]标准,孕33周以前肾盂前后径(APD)≥4 mm,孕33周以后APD≥7 mm作为肾盂分离的标准]共119例。从首次发现胎儿肾盂分离开始,孕妇每隔4周进行1次超声检查复查;出生后1年内,每月复查1次超声,观察胎儿的转归。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1.5软件处理。结果 (1)可复组与不可复组胎儿肾脏AP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对于妊娠≥33周孕妇预测其胎儿肾盂分离转归有意义的APD界值为15.5 mm。结论 APD值≥15.5 mm时,发展为不可复性肾积水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
程蔚然 《河北医学》2013,19(7):977-98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良性及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病变组患者瘤体周边假包膜显示率、肿瘤内血流及瘤体回声与良性病变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二者病变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肾脏恶性病变主要以“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和高强化为主,而肾错构瘤多呈“慢进慢出”及低强化表现,部分呈等强化,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常规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5.83%(91/120),明显低于超声造影的90.83%(109/1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超声造影检查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显示各种肾脏肿瘤的声像图、血供特点和增强特征,为肾脏肿瘤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及泌尿成像技术(CTU)、后处理技术对肾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0例肾结核CT平扫、增强及CTU扫描表现,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不同时期肾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不同时期肾结核CT表现各具有其特征性,早期典型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呈花瓣状排列、钙化、肾脏外形的改变,晚期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自截肾及肾周侵润等。结论肾结核在MSCT扫描尤其是CTU检查中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肾嗜酸细胞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向皮质外生长为主3例,向肾盂方向生长为主2例,2例完全位于肾实质内.平扫;肿瘤4例表现为较均质密度.3例密度欠均匀,其中2例内示星芒状边缘锐利低密度,1例内部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2例出现钙化.增强皮质及髓质期呈较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3例,强化均低于肾皮质.肾盂期密度较前下降,然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2例示完整假包膜.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除中心瘢痕外密度相对均匀,可有钙化,界清,可有完整包膜.增强后较均质明显强化,肾盂期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具有完整假包膜及中心瘢痕时诊断较明确.其他表现不典型时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在评价肾实性结节硬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对57例60个肾实性结节及其肾皮质进行VTQ检测,测量病灶及其周围距病灶1.0 cm以上的肾皮质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与35例健康志愿者肾皮质SWV进行对比,分别比较病灶间的SWV值、病灶与对应肾皮质的SWV值及病灶组肾皮质与健康志愿者肾皮质SWV值。结果60个肾实性结节包括良性病例27个、恶性病例33个;其中,肾透明细胞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良性病灶与对应肾皮质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对应肾皮质间S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而恶性病灶与对应肾皮质、良恶性病灶间以及病灶组肾皮质与健康志愿者肾皮质SW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可定量分析肾实性结节的硬度,在肾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B)的利尿。肾动态显像(DR)特征,评价DR在儿童NB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NB的患儿13例,行DR检查共15次,2例为治疗后复查。分析患儿显像结果和临床资料,并对2例随访患儿的前后2次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DR显像中,10例(66.7%)膀胱显影差甚至不显影,输尿管可见全程或部分扩张显影。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7例(46.7%)显像中可见肾脏形态缩小,肾脏皮质功能受损严重,利尿。肾图提示有上尿路机械性梗阻,并可见水平下降。单侧肾脏萎缩患儿萎缩肾的血流灌注比率(BPR)显著低于与对侧肾脏(t=-11.19,P〈0.05)。2例复查DR的患儿中,1例上泌尿道功能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儿童NB的DR影像显示上尿路各部位具有特征性改变,可以辅助诊断;DR显像可评估肾脏功能损害程度及分肾功能;DR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随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对重复肾、输尿管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16例重复肾、输尿管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延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获得泌尿系统立体图像。结果CT增强、延时扫描能够明确显示重复肾、输尿管结构、位置和功能。结论CT增强延时扫描对重复肾、输尿管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