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壶腹部周围癌9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5%、28.75%、14.2%和9.52%;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0%和0;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手术者1年生存率为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然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最有效的措施。对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病人建议二期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减黄手段对于手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01至2009年115例因胰头癌、胆管远端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采用PTBD作为减黄手段或未进行任何减黄处理,术前或引流前血清胆红素至少>100 μmol/L且术前无胆管炎表现.115例患者分为PTBD组(42例),早期手术组(73例).对两组间胆瘘、胰瘘、腹腔感染、切口并发症、胃瘫、总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应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PTBD组为2.38%(1例),早期手术组为2.7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并发症率PTBD组为54.76%(23例),早期手术组为50.68%(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瘘、胰瘘、腹腔感染、切口并发症、胃瘫等观察指标也未显示统计学差异.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早期手术组明显优于PTB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TBD术前减黄对于降低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有限.如果不存在胆管炎或手术需要推迟的原因,术前不需要常规PTBD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3.
对21例不能切除的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中的高龄、体弱、危重患者施行胆道外引流加胃造瘘术,术后将两管体外连接。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3~6d黄疸消退,胆管炎病情很快得以控制。随访16例,时间为4个月至24个月,最长存活2年。提示对不能切除的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中的危重患者采用胆道外引流加胃造瘘术对于缓解黄疸和胆管炎症状是有效的,同时避免了胆汁长期丢失的后患。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外科治疗: 附108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年间我院收治的 10 8例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右半结肠癌 3 0例中 2 8例行一期切除吻合 ,1例行姑息性手术 ,1例未手术。左半结肠和直肠癌 78例中行一期切除 ( 5 6例 ) (Ⅰ期或Ⅱ期吻合分别 3 2 ,2 4例 )或二期切除11例 ,6例行姑息性手术 ,5例未手术。结果 伴结肠梗阻的结直肠癌多见于Duke′sC和D期 ( 5 9例 )的中、低分化腺癌 ( 65例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2 7.3 % ( 2 6例 46例次 ) ,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 ( 3 5 /46) ,吻合口漏 4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7.8%。手术治疗患者的 5年生存率为 2 8.4% ,未手术者 5年生存率为 0 % (P <0 .0 1)。肿瘤I期 ,II期切除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 3 .3 % ,9.0 % (P <0 .0 5 )。肿瘤一期切除后行一期 ,二期吻合手术的 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伴结肠梗阻的结直肠癌 ,手术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 ,创造条件 ,要力争一期手术切除肿瘤 ,解除梗阻 ,但切除后行I期或II期吻合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Vater壶腹部扩大的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探讨对Vater壶腹部肿瘤行壶腹部扩大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 1995-1998年行壶腹部癌扩大的局部切除术8例。切除范围包括肝外胆道,胆胰管汇合部,壶腹部及十二指肠降部后外侧壁乳头区。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外压性十二指肠梗阻1例,经再手术治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7例,最长生存29个月,无并发症及转移征象。结论 该术式虽为局部切除但可达到广泛淋巴清扫的目的,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无黄疸期壶腹周围癌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无黄疸期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无黄疸表现的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23例有长期上腹部隐痛不适,7例合并上腹部饱胀,5例为胆道术后T管不能拔除,2例合并胆管炎.肿瘤指标未超过正常值三倍.MRCP提示胆胰管扩张的有21例,ERCP提示肿瘤有22例.结论 壶腹周围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胆胰管扩张是其一个影像学特征,ERCP可提高早期诊断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其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分析64例由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18例右半结肠癌中一期切除吻合8例,一期切除加回肠-横结肠断端双腔造瘘5例,一期暂时性盲肠造瘘,二期根治性切除肿瘤2例,3例无法切除者,行回肠-横结肠吻合术;19例左半结肠癌中一期切除吻合7例,一期切除加预防性盲肠造瘘4例,一期切除加结肠断端双腔造瘘6例,一期暂时性横结肠造瘘,二期切除肿瘤1例,1例无法切除者,行永久性横结肠造瘘;27例直肠癌中一期切除吻合13例,一期切除加预防性横结肠造瘘9例,一期行暂时性乙状结肠造瘘,二期切除肿瘤3例,2例无法切除者,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发生6例吻合口瘘中右半结肠癌1例,左半结肠癌1例,直肠癌4例;一期切除加预防性造瘘1例,其余5例均为一期切除吻合者。 围手术期死亡4例。提示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肠管、肿瘤的局部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0例,死亡4例;12例急诊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死亡2例;169例延期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治愈;56例择期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以胆道梗阻为主的ABP应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胆道无梗阻先采用非手术治疗,胰腺炎控制后,再处理胆道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壶腹周围癌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03月至2011年03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44例A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分为姑息性手术组96例、手术切除组48例。结果手术切除组术后第1年、3年及5年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组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70岁以上年龄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与70岁以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中,胰头癌患者根治切除率较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显著性降低(P0.01),并且胰头癌患者第1年、3年、5年手术生存率也明显低于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P0.05,P0.01)。术前减黄治疗组与术前未减黄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第1年、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壶腹周围癌的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 ,受侵犯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的联合切除,或联合半肝切除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提高了治愈壶腹周围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梁力建教授 壶腹部癌与胰头癌有所不同 ,不少的报告已经证明 ,壶腹部癌有比胰头癌更高的切除率、更好的预后。自1989年Halsted局部切除 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并重建胆管和胰管以后 ,190 9年Kausch分二期手术为一例患十二指肠乳头癌梗阻性黄疸的病人作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后 9个月因为胆肠吻合口狭窄死于重症胆管炎 ,但尸解证实没有肿瘤复发或转移。 193 5年Whipple详细介绍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乏特壶腹癌 ,此后尽管有各种的改进 ,如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PPPD)等 ,但Whipple手术作为治疗壶腹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量化的胆管炎控制指标抉择合并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施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油市人民医院10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规范治疗达到胆管炎控制的量化指标后,所有合并胆管炎的患者才行肝切除术。依据有无合并急性胆管炎及胆管炎的程度分为无胆管炎组(n=33)、轻度胆管炎组(n=56)、中重度胆管炎组(n=18)。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指标。结果 三组男女比例、年龄、结石分布、手术方式和肝切除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持续时间(F=0.081)、术中出血量(F=0.920)、术后住院时间(F=0.131)、术后结石残留率(χ2 =0.400)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 =1.9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管炎组术中肝门阻断比率明显高于轻度胆管炎组和无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1%(11/18)vs 19.64%(11/56)vs 18.19%(6/33);χ2 =13.699,P<0.01];中重度胆管炎组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明显高于轻度胆管炎组和无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0±7.75)min vs(32.09 ±10.59)min vs(46.36±11.20)min,F=7.110,P<0.01)。结论 经规范治疗达到胆管炎控制的量化指标后,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择期行肝切除是安全有效的;但对合并中重度胆管炎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需加强术前出血评估和术中出血控制。  相似文献   

12.
We reviewed 60 cases of biliary carcinoma with hilar bile duct stenosis which had receiv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 (PTCD). Of the 60 cases, nine were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holangitis (AC) and three with segmental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S-AOSC). The incidence of cholangitis was 20%. Six patients with AC and three with S-AOSC underwent hepatic resection for carcinoma. As to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for cholangitis in these 9 cases, conservative chemotherapy was effective in only 2 cases, and additional PTCD or segmental introduction of the drainage catheter under PTCS were useful in 5 cases. The remaining 2 cases with S-AOSC needed urgent hepatic resection including suppurative hepatic segments after various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resectability,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cholangitis group and non-cholangitis group. In conclusion, it is emphasized that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biliary carcinoma with cholangitis will be improved by adequate PTCD and/or urgent hepatic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外科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外科治疗的14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7例)、姑息性手术组(88例)、手术切除组(28例)。结果 本组外科治疗胰头癌143例,随访率97.4%(140/143),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1、3及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49.1%、10.3%、4.3%。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为24.1%(28/116),手术切除组1、3及5年术后生存率(85.7%、42.9%、17.9%,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较非手术治疗组(0、0、0,中位生存时间6.6个月)或姑息性手术组(37.5%、0、0,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减黄组与术前未减黄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1、3、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半肝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提高了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临床治愈的机会以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双通道取石和单通道两期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7例复杂性结石患者,31例行双通道一期取石(双通道组),26例行单通道两期取石(单通道组)。结果:双通道组术中出血75~262.5ml,平均146.4ml;单通道组75~300ml,平均154.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通道组手术时间65~136min,平均88.4min;单通道组70~180min,平均12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净石率为83.9%(26/31);单通道组为57.8%(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通道取石较单通道两期取石手术时间短,结石取净率高,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甘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目的 探讨甘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对 5 4例经甘遂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甘遂组 )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常规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 (对照组 ) 5 4例行随机配对对比分析。结果 甘遂组腹痛缓解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 ,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均P <0 .0 1) ,甘遂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手术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P <0 .0 1,P <0 .0 5 )。结论 甘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简便、价廉、疗效确切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术前减黄对重症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术前以手术方法减轻梗阻性黄疸 (减黄 )对壶腹周围癌伴重度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对比 2 2例壶腹周围癌伴重度黄疸患者PD术前行减黄手术 (减黄组 ) ,与 3 0例直接行PD手术 (未减黄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P >0 .0 5 )。两组均行经典式PD手术 ,减黄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3 44(2 40~5 70 )min及 10 5 7(60 0~ 2 10 0 )ml ,较未减黄组的 3 0 6(2 10~ 490 )min及 90 8(2 0 0~ 2 0 0 0 )ml有增多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减黄组术中输血量为 13 0 0 (80 0~ 2 40 0 )ml ,较未减黄组的93 9(0~ 2 40 0 )ml明显增多 (t =2 .0 5 7,P <0 .0 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黄组为 5 9.1% (13 /2 2 ) ,未减黄组为 5 3 .3 % (16/3 0 ) ,手术死亡率减黄组为 4.5 % (1/2 2 ) ,未减黄组为 6.7% (2 /3 0 )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但在总住院时间上减黄组为 71(4 3~ 10 1)d ,较未减黄组的 47(2 9~ 81)d明显延长 (t =-3 .3 2 2 ,P <0 .0 5 )。结论 对伴有重度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周围癌患者 ,若能充分进行术前准备 ,一期行PD手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8例2012年11月~2015年6月至我院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就诊的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对两组疗效、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观察组的术并发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联合切除安全可行,总体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A case of advanced gallbladder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preoperative severe cholangitis is reported. The cholangitis was completely controlled after management employing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 and it was then possible to perform curative resection of the gallbladder carcinoma. Malignancy at the hepatic hilus sometimes causes acute obstructive cholangitis, followed by severe liver dysfunction, making major hepatic resection impossible. PTBD is quite useful for improving such a pathologi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门静脉区域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完全切除术后的复发和转移的预防效果。方法  1997年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对 4 2例原发肝癌手术切除后分别行肝动脉 (18例 )或门静脉(2 4例 )区域预防性化疗。结果 两组间的术后 1、3、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门静脉化疗组的1、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肝动脉化疗组 (P <0 0 5 )。结论 术后门静脉区域预防性化疗可预防和延缓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