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宫颈帽配合博性康药膜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将宫颈糜烂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宫颈帽配合博性康药膜治疗组)和对照组43例(单用博性康药膜治疗组),于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综合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所需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帽配合博性康药膜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博性康药膜.  相似文献   

2.
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运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吲哚美辛肠溶片。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效果随疗程延长而提高,治疗组治疗10d、20d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PHN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持久,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指针疗法配合肠道水疗治疗虚寒型慢性腹泻患者效果。方法将160例虚寒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肠道水疗后予以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长强穴及大肠俞穴局部指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及不良反应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指针疗法配合肠道水疗能提高虚寒型慢性腹泻患者的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探讨莫沙必利加补脾益肠丸和培菲康三联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疗效,根据罗马Ⅲ标准确诊IBS-C型患者100例,并将其分成两组进行随机对比试验,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莫沙必利加补脾益肠丸和培菲康,并对50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纯口服莫沙必利,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2.0%VS74.0%,P〈0.05)。两组腹痛缓解情况在第1、2周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4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在第1、2、3、4周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莫沙必利加补脾益肠丸和培菲康三联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IBS-C较单纯口服莫沙必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中西药配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l临床疗效,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与保留灌肠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VS54.3%,P〈0.05);对两组42例治愈患者追踪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7%vs 73.3%,P〈0.05)。结果表明,柳氮磺吡啶配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清胰汤内服联合皮硝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胰汤内服联合皮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内服和皮硝外敷。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内服配合皮硝外敷能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郭利  乔福元 《护理学杂志》2005,20(10):49-51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8例住院FGR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辅以营养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气血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不同类型采用不同中药辨证施治,1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 0.01);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是治疗FGR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DKD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肾康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和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Alb和BM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CKD〉3期DK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肾功能,可以延缓或逆转早期DKD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针刀配合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CSR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水针刀配合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4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3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以及痊愈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评分、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治疗组更好(P〈0.01)。结论:水针刀配合脊柱旋转复位的方法治疗CSR,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在胆系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6/20)(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腹胀、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具有可靠的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颈椎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02-2007年共收治3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者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按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术前评分平均10分.术后评分为13分,优良率为81.2%。结论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诊断、术式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32例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分别摄术前及术后随访之颈椎正侧位、伸屈侧位X线片及颈椎MR检查。32例均经前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以颈椎不稳节段与颈椎主要退变节段重合,并行减压内固定患者为A组,共7例;对25例颈椎不稳与颈椎病节段不重合,以其中仅处理颈椎病节段9例为B组;在处理颈椎病节段同时处理颈椎不稳节段16例为C组。以“40分”评分法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情况予以评价,对数据分别行组间均值t检验及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 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改善率61.2%。A、B、C组间均值t检验: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各组内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随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中,不稳节段与主要退变节段关系密切但往往并不重合。通过颈前路手术,在处理颈椎病节段同时处理相邻颈椎不稳节段,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间应用该术式治疗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情况及其并发症。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和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进行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全部患者随访3月,6月,12月,24月JOA评分平均优良率分别为:75.0%, 81.3%, 85.4%, 89.6%。结论 前后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能彻底减压及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因骨的再吸收造成椎间塌陷引起的继发神经功能损害;只要严格的掌握手术的适应证,遵循手术的操作原则,绝大多数的手术并发症均可避免发生。因此,该方法在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颈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钛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颈前路减压(包括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次全切)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年,平均2.5年。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改良的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状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5%,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只要把握了手术时机和掌握了手术技巧,颈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颈椎棘突骨折与颈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棘突骨折与颈椎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4例(15个)单纯颈椎棘突骨折,分为无椎板累及和椎板累及两组,分析受伤机制、病理特点、影像表现和治疗方法;使用AdobePhotoshop软件测量两组侧位X线片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SPSS11·0作均数t检验。结果无椎板累及者9例,椎板累及者5例,两组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分别为57·32°±7·27°和24·36°±6·91°,t=8·2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例均证实有颈椎不稳,4例行前路手术。结论累及棘突椎板线的颈椎棘突骨折存在颈椎不稳,治疗方法不同于常见的铲土者骨折,需常规摄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以便早期作出诊断与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