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drew  W  Bradbury  Donald  J  Adam  施德兵 《英国医学杂志》2007,10(6):327-328
在近期的BMJ中,Collins和其同事撰写的一篇系统性综述比较了多普勒超声扫描、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在评估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见本期第344页),这篇综述还评价了这些检查方法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该综述发现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较CT血管造影特异度更高(能更好的排除下肢动脉50%及以上的狭窄),较多普勒超声扫描敏感度更强(能更好的发现下肢动脉50%及以上的狭窄)。与传统血管造影相比,磁共振血管造影一般更易被患者接受。然而,这些结果对实践中的临床医生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84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4例肾动脉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而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显示,52例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都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敏感度、特异值以及准确值都要略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行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狭窄情况,对比三者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23例46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3.8%,Kappa=0.861;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5.9%,Kappa=0.863;超声造影联合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7.9%,Kappa=0.945。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超声造影各有优缺点,相互之间存在互补性,有机地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从多侧面、多方位地了解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能基本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A检查,对比剂总剂量为100~150ml,注射速率为4.5ml/s,采用对比剂智能团注跟踪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并准确控制延迟时间。比较CTA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共检测60支颈动脉,其中正常血管18支,狭窄血管42支。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显示血管腔内粥样硬化斑块,依靠CT值可区分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的CT测量值为(490±112)HU,纤维斑块(48±19)HU,软斑块(7±28)HU。结论:CTA检查不仅可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且能更直观、确切的评价粥样硬化斑块,可取代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92-2893
目的:对比分析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方法:对70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7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在Ⅰ级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2.35%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1.48%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在Ⅱ~Ⅳ级的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6.20%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2.25%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中Ⅴ级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2.16%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1.25%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要明显好于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DSA)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血管造影和经手术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0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中,超声确诊98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98.0%,与行血管造影相比,二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频谱多普勒超声并用,能提高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和DSA相比,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RAS)的价值。方法 84例患者行CDFI初步筛查确定肾动脉及其3、4级分支情况:55例行MRA检查明确肾动脉病变,38例行DSA检查。应用TESTBOLUS先以2mL/s试注射测定肾动脉最佳显示时间,再从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Magnevist 20mL,延时20-35S行双肾动脉容积数据扫描:层厚1.1mm,连续共4次;源像输入RON—AD02004A工作站作三维重建。结果 发现左、右RAS各为18、30例,轻、中、重度狭窄各26、15、7例;5例行RAS扩张成形介入治疗。CDFI、MRA与DSA对照诊断轻度RA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95%、100%,100%、100%,96%、100%;诊断中、重度RA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92%、100%,100%、50%,93%、93%。结论 CDFI筛查及CEMRA诊断RAS均有重要作用,能提供RAS的全面信息;对RAS所致高血压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实时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本组17例共17个病理证实的HAML患者进行超声研究.仪器选用百胜TechnosDU8及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造影剂为Bracco公司的SonoVue.剂量:1.5ml~2.4ml.结果 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病灶均为整体型增强,其增强开始时间为(13.5±2.99)s,峰值时间为(20.45±51.39)s,出现低回声的时间为(127.40±58.77)s.同时,在动脉期有8个病灶显示滋养血管进入病灶内.如以肝肿瘤出现动脉期快进、门脉期慢退作为诊断肝良性病变者,其符合率达88.2%(15/17).如以快进慢出及有树枝样增强或滋养血管进入考虑为HAML,则超声造影诊断HAML的符合率可达47%(8/17).如以动脉期快进呈高回声及门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回声者,并且常规超声上呈高回声均匀或高低回声混合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者考虑为HAML,则超声诊断HAML的准确性可达82.4%(14/17).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和彩超可明显提高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单独及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病变价值。结果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斑块准确率及狭窄准确率均高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结论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病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同例病例诊断的各种优劣势。为临床选择检查项目时提供佐证。方法:我院72例肝肿瘤病例,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造影剂SonoVue(声诺维)2.4 mL,观察记录病灶大小、形状、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特征后,再进行CT增强扫描,各自做出诊断后与病理检查结果核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6.1%,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7.5%,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对肝肿瘤病变的显示都有特异性的表现,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检查项目的选择,超声造影优于CT增强。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和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焕祥  吴良浩 《浙江医学》2002,24(2):124-125
螺旋CT血管造影(CTA)作为一种新的非介入性血管成象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国内外文献对颅内血管、颈动脉、主动脉以及肾动脉CTA的临床应用已有报道犤1~5犦,但有关椎动脉CTA的报道较少。本文分析我院临床应用的情况,探讨椎动脉CTA成功的关键因素。我院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行椎动脉CTA40例,患者均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TCD检查基底动脉血流改变。使用PickerPQ6000CT仪和VoxelQ工作站,扫描层厚3mm,螺距1.0~1.5,重建间隔1~2mm。将造影剂优维显100ml从前臂静脉借助高压注射器注入,…  相似文献   

12.
魏章洪  徐金锋 《中外医疗》2010,29(5):169-170
经颅超声作为一种直观、安全、经济的检查手段常规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用超声造影剂能够有效地增强多普勒信号,增加检查的诊断成功率。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相关文献,摘要综述经颅超声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头颈部动脉检查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DSA是诊断颅外段血管狭窄情况的金标准,可以观察斑块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溃疡斑块的形成。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可以判断斑块内不同成分,评估斑块易损性。但上述方法均无法动态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及外膜滋养血管,而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能够清晰显影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同样,DSA也是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造影剂过敏反应时有发生,而经颅超声造影( contrast 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CE-TCCS)可以显示颅内血管、血流速度及方向,弥补DSA的不足。本文就CEUS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周会玲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144-146,F000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103例LE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均行多普勒超声和CTA检查,分析多普勒超声联合CTA诊断LEAD的准确性。结果 103例LEAD患者共检测1648段血管,DSA检出狭窄血管610段(37.01%),CTA检出狭窄血管600段(36.41%),多普勒超声检出狭窄血管535段(32.46%);DSA与CTA狭窄血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DSA狭窄血管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普勒超声(χ^2=7.53,P<0.05);下肢动脉各节段多普勒超声联合CTA诊断与DSA比较,符合的1566段,准确率为95.02%,高估狭窄程度31段,低估狭窄程度51段,kappa值=0.901。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CTA有助于提高诊断LEAD的准确性,联合成像与DSA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李扬彬  谭理连 《广东医学》2006,27(5):611-612
CT的临床应用较MR早了10年左右,但由于以往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及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使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直至螺旋CT产生,由于其快速的容积扫描,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采用高压注射器的造影剂团注技术等使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逐步推广与应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以其优异的性能使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可优于常规血管造影或DSA,有可能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烟雾病的螺旋CT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和SCT血管造影(S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烟雾病患者,年龄9-42岁,经常规SCT平扫,然后闭注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SCT扫描方式进行SCTA原始图像数据采集,用血管成像重建技术中的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随机选择10例SCT和SCTA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10例患者SCT横断面均见丘脑基底节区扩张的脑血管,即烟雾血管,其中3例有数字血管减影(DSA),6例有磁共振成像(MRI/MRA),10例SCTA和3例DSA显示颈内动脉上段或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近端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有烟雾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与自旋回波(SE)序列的MRI一致,对照组均未见丘脑基底节区正常细小的穿支细管,结论:SCTA有望成为诊断烟雾病的又一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 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1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 A 组,另22例同时行 CT 血管造影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 组的检出率为85.71%,B 组为86.36%,DSA 为97.67%,A、B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均显著低于 DSA 检查结果(P <0.05);A 组和B 组的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均与 DSA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诞生之前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随着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临床应用,在检查时偶尔会被发现。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脑静脉血管成像技术,随着扫描方式、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19.
血管同步计划技术在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血管同步计划(SVIP)技术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扫描中的先进作用。方法 进行SCTA的患者20例,在扫描前使用SVIP技术,模拟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出最佳延迟扫描时间,再行SCTA扫描。结果 得到各部位血管最佳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头部12-15s,颈部8-10s,胸部18-22s,腹部22-25s,胸腹联合20-25s,据此时间进行的扫描,所得SCTA图像效果20例满意。结论 SVIP技术能准确提供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确保造影剂在不同部位盈达到最高峰而获得最佳SCTA图像。  相似文献   

20.
分析200例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造表现,结果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1)动脉期:肿瘤血管,动脉拉直、移位、扭曲、肿瘤侵蚀,包绕动脉,动脉脉瘘,(2)实质期:肿瘤染色,肝内类圆形或不规则斑驳状低密度区,池样或湖样造影剂充盈区;(3)静脉期;门脉癌栓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