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较为少见,发生率为糖尿病的0.7%,现本文报告1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通过t检验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除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血糖呈负相关外,其余血液流变指标均与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增高,导致微循环障碍是诱发眼肌麻痹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回顾对12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结果: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治疗关键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蔡月丽 《山东医药》2006,46(16):94-94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然而因颅神经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临床并不多见。199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患者8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41~72岁,均符合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除外颅内病变,除外共同性斜视,以及Graves病和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眼肌麻痹。本组6例为单眼眼外肌麻痹,2例为双眼眼外肌麻痹,其中外展神经麻痹4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  相似文献   

5.
回顾对12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结果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治疗关键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血塞通注射液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颅神经病变并发眼肌麻痹者比较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7月-2007年5月诊治的27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致眼肌麻痹的病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治疗3~20周,所有患者均治愈,复发2例,再次综合治疗8周后痊愈;治疗过程中可知,血糖水平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颅神经病变引起眼肌麻痹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自1990年至1998年5月,我院收治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文6例病人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1~68岁,平均56岁,既往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致眼肌麻痹12例分析山东省警官总医院(250002)禹城市人民医院任文波任翠英欧助先王若芳1991~1995年,我们收治糖尿病致眼肌麻痹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54~69岁,平均6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  相似文献   

10.
崔韬  范锋  赵性泉 《山东医药》2006,46(12):45-46
对32例Foix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窦区、鞍区或眶上裂肿瘤12例,痛性眼肌麻痹10例(2例出现海绵窦区占位性软组织影,其中1例第12周复查时占位性软组织消失),海绵窦动静脉瘘5例,动脉瘤2例,海绵窦血栓形成1例,结核性肉芽肿1例,糖尿病性神经病1例。经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预后较好。表明Foix综合征以肿瘤、痛性眼肌麻痹为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确诊后应根据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糖尿病所致眼部病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在美国,糖尿病人患眼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成人的第二位致盲原因。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的眼部病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荧光光度测定,角膜知觉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分类和预后等方面有较大进展,现将近10年国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眼肌麻痹糖尿病性眼肌神经麻痹一般较少见,常发生于45岁以上的患者,其特点为突然发作,多数持续至少2个月,累及动眼神经为主,其次为外展神经,很少累及滑车神经。麻痹可呈对称性,常伴瞳孔固定或对光反射、近点反射分离现象,也可伴有上睑下垂和其它颅神经病损表现。病因未明,有1例尸解报告提示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病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加减羌活胜风汤治疗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病患,利用摸球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的36例病患行以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的36例病患则需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加减羌活胜风汤治疗,治疗完成之后,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使用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间,而且治疗效果更佳,两组数据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西医联合加减羌活胜风汤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例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1病例简介患者,女,67岁,主因"右侧额部麻木伴右侧眼球胀痛28d、淋巴结肿大伴发热12d"于2011-11-10入我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14.
中脑梗死引起Wernekink连合综合征较罕见,主要表现为双侧小脑功能障碍、构音障碍、核间性眼肌麻痹与软腭震颤,软腭震颤一般出现在恢复期.作者报道1例继发于中脑梗死的Wernekink连合综合征合并Holmes震颤患者,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示构音障碍,左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和双侧小脑功能障碍,头部MR显示左侧中脑被盖尾端亚急性...  相似文献   

15.
倪伟 《糖尿病新世界》2022,(22):159-162+166
目的 研究球周注射在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的效果。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8月间择取在浦城县医院就诊的70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规范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观察组则纳入加用球周注射治疗的35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眼裂高度、复视像距离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治疗结束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中加用球周注射治疗,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日本文献所报告的共计151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对3例外国尸检材料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①在有性别记载的107例中男56.1%,女43.9%。②年龄以60~69岁最多(43.9%),50~59岁次之(29.9%),40~49岁13.1%,70~79岁9.3%。总计50岁以上84.1%,40岁以上高达97.2%,即以中老年人多见。③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10年以下者28.4%,1年以上5年以下者25.3%,眼  相似文献   

17.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被忽视,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伴旋转性眼震更是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并发眼动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害常见。关于这种眼肌麻痹的记载,最早于1866年Ogle报告。1954年后国外对本病研究和报道有所增多,其发病率为0.4%~5.0%。目前,本症无特殊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多种维生素,改善微循环,病程长,一般1、5~3个月恢复功能。我们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糖尿病性眼动神经麻痹,与传统治疗做对照,结果发现平均疗程缩短l~2个月,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肠麻痹是糖尿病晚期的一种表现。治疗时,除加强糖尿病治疗、胃肠减压、支持治疗外,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纠正低血钾也很重要。我们于2005年3~5月之间,治疗糖尿病性肠麻痹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突眼性眼肌麻痹较罕见,临床常误诊为甲亢、颅内占位病变或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现报告一例: 患者男,58岁。因两眼球突出,眼睑浮肿下垂伴闭合无力,进行性加重一年,于1983年10月5日入院。病人于一年前始出现上述症状,且伴视力下降,视物成双,有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