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尺桡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病,但在临床中常因认识不足或不重视导致误诊而失去治疗机会,形成慢性下尺桡关节脱位,引起腕关节不稳定,出现长期腕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因此,对新鲜的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现就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训练对桡尺远侧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训练,对照组给予中频电疗法结合前臂支具固定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前臂旋前和旋后活动度、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 i EMG)以及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得分进行评估、比较,并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观察(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下降、前臂旋前和旋后活动度增加、i EMG值增加、PRWE量表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训练可有效减轻桡尺远侧关节损伤患者的疼痛,提高前臂旋转活动度,增加旋前方肌的募集程度,改善患者腕部功能,疗效优于中频电疗法结合前臂支具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性阐释.方法通过临床26例本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关节镜检查修补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医疗干预,直接影响本病预后恢复,降低关节不稳定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下尺桡关节是腕关节的组成部分,在腕关节和前臂旋转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急性脱位和半脱位在腕部损伤中比较常见。单纯性下尺桡关节脱位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易引起复发性半脱位导致的腕部无力或疼痛。我院使用钢针内固定治疗1例急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40例下尺桡关节错缝诊治总结康瑞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北京100700)关键词:下尺桡关节错缝,复位,固定下尺挠关节错缝多为前臂的旋扭、打、闪等外力造成,一般按腕关节扭伤进行调治,容易忽视其错缝(或三角软骨损伤)的病理,导致后期关节酸软无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石膏同定,如1~3周复查见仍有尺骨背侧脱位情况,则改用前臂旋后位石膏固定。结果治疗4~6周,随访9~13月,平均11.3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40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93.4%。评分为良的3例患者中,腕关节桡偏畸形1例,另2例患者偶有疼痛,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评分为差的3例患者均遗留有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结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但需注意术后早期下尺桡关节复位丢失,如遗留陈旧下尺桡关节脱位,预后较差。对于关节面粉碎骨折伴有下尺桡关节损伤的病例较容易遗留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骨骼畸形,是桡骨与尺骨的近侧端有骨性连接,并有不同程度的旋前畸形。由于远、近端尺桡关节间的活动丧失而导致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主要是旋后功能障碍,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今年笔者在接诊中发现了父子2例病人共3侧肢体。患儿男,4岁,因发现双前臂手心不能向上翻转2年就诊,症状:双  相似文献   

9.
侯永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650-4651
目的探讨完全旋后位小夹板固定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下尺桡关节损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用完全旋后位小夹板固定法治疗,对照组用旋后位石膏固定方法治疗。同时配合康复锻炼,6个月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恢复时间更短,功能恢复更好,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旋后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周期短、见效快、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它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尺桡骨折。长期以来,由于对这种损伤认识不足,而常被忽视漏诊而延误治疗,日久影响患肢功能。我院1993—2003年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中药内服的方法综合治疗急性下尺桡关节脱位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尺桡关节紊乱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 ,其主要表现为腕部疼痛 ,活动时加重 ,休息时减轻或消失 ,前臂旋转明显受限和不同程度的腕关节伸屈受限。泽州县人民医院自 1988年 6月~ 1998年 9月共收治下尺桡关节紊乱患者 30例 ,除 4例行尺骨小头切除术外 ,其余 2 6例行下尺桡关节融合并尺骨截骨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中 ,男 8例 ,女 18例 ;年龄 2 2岁~ 64岁 ,平均年龄 42岁 ;左侧 9例、右侧 17例。其中前臂旋转范围在 0度~ 30度之间的 8例、30度~ 90度之间的 11例、余为 90度~ 12 0度之间。本组病人均有腕部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影响桡尺远侧关节(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4个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评估影响DRUJ稳定性的因素;前臂中立位,分别向尺骨小头施加20 N拉力,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再先后切断掌侧及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27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4~6个月(平均5个月).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和放射学评估.结果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切断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后DRUJ不稳者GW功能评分低.结论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桡尺远侧关节之桡尺掌背侧韧带损伤是造成DRUJ不稳的主要原因,而DRUJ不稳是导致慢性尺腕疼痛、前臂旋转受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余文君 《广西医学》2008,30(10):1615-1616
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在腕部损伤中较多见,并多合并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易引起腕部疼痛,腕部无力,前臂旋转运动受限,腕关节不稳等障碍[1].以往对此病缺乏足够的重视,延误了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远侧桡尺关节脱位认识的日益提高,对陈旧性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5年以来,我们应用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陈旧性远侧桡尺关节脱位11例,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患者36例,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结果2例失访,19例疼痛消失。平均腕伸屈度从102。增至125°,增加21°;平均前臂旋转度从105°增至135°,增加30°;握力增加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均恢复或保留腕关节正常外形。结论改良Sauve-Kapandji能够有效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尺桡关节分离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将118例下尺桡关节分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37例)、石膏固定组(41例)及夹板固定组(40例),观察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治疗组腕旋转及伸屈功能明显差于非手术组(<0.05)。手术治疗组治疗半年后拎举5 kg重物功能明显优于非手术组(<0.05)。手术治疗组发生并发症7例,石膏固定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夹板固定组发生并发症1例,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7)。结论下尺桡关节分离手术治疗在负重方面优于非手术组,但在总体疗效方面非手术组优于手术组,所以对于手术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可吸收棒治疗下尺桡分离的疗效.方法:对9例下尺桡分离的患者采用可吸收棒固定,参考Gartland和Werley术后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和X线检查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8~23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评价为优,无良及差级病例.结论:可吸收棒治疗下尺桡分离具有无需二期手术、简单方便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对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远侧桡尺关节(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影响DRUJ稳定性的原因。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8~10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每例患者都进行放射学评估和DRUJ稳定性检查,采用改良GartlandandWerley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桡骨远端骨折后DRUJ不稳17例。DRUJ不稳的患者有更差的GW评分,但DRUJ稳定与DRUJ不稳两组患者总GW得分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尺骨茎突骨折对远侧桡尺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明显成角或短缩畸形的桡骨远端骨折损伤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可能是造成DRUJ不稳的主要原因,伴随桡骨远端骨折的尺骨茎突骨折对DRUJ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进行解剖研究,提供TFCC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及部分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对TFCC的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TFCC是由多种结构成分组成的复合体,包括腕关节盘、关节盘同系物、桡尺远侧掌背侧韧带、尺侧腕伸肌腱鞘、尺侧囊、尺三角韧带及尺月韧带等。发现茎突前隐窝开口有三个类型,即:窄开口型(74%)、宽开口型(13%)和闭口型(13%)。结论:TF-CC是由各组成结构纵横交错排列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复合体,是桡尺远侧关节的最主要稳定结构,是尺侧腕的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