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范小芳  孙勇  于民  欧阳静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84-1485
宫颈疾病是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50万例新发宫颈疾病病例,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13.15万例,占全世界的28.8%.有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逐步向年轻化发展.卫生经济评价方法是通过分析卫生规划的经济效果(成本、效果或投入、产出),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球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全球肺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为我国相关研究和筛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间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研究相关文献,摘录其经济学评价方法及结果等信息,并进行质量评价。成本统一货币单位后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后计算与当年当地人均GDP比值。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1项基于人群随机对照试验,20项完全基于模型评价),整体质量较好;22项来自发达国家,11项筛查起始年龄为55岁,18项目标人群考虑了吸烟史;评价的筛查技术全部涉及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频率以每年1次(17项)和终生1次(7项)居多。22项研究可获得与未筛查相比的ICER,其中17项研究报道的ICER低于3倍当年当地人均GDP。各有15项和7项研究可获得每年1次和终生1次的ICER,其中各有12项和7项支持其经济有效,且终生1次略优于每年1次;不同筛查起始年龄和吸烟包年的经济有效性优劣差异不明显。结论 发达国家多开展基于模型LDCT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并结合年龄和吸烟史进行高危人群选择,初步提示该方案经济有效;可为证据有限的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但实施需结合当地卫生资源现状;预算有限时低频次LDCT筛查更佳,而筛查起始年龄和吸烟史等细节确定需结合人群特征进行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醋酸/碘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并结合阴道镜筛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为现阶段宫颈癌高发且经济不发达地区制定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筛查对象用5%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阴道镜镜下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同时进行宫颈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筛查的2 000例30~59岁人群中,对于5%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阳性结果病例进行阴道镜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患者12例,现患率为6‰(12/2 000);5%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4.2%、0.61、11.50、0.35、6.7%、99.7%(醋酸肉眼观察);91.7%、92.0%、0.84、11.46、0.09、6.6%、99.9%(碘染色肉眼观察).结论 5%醋酸/碘染色涂抹法用于宫颈癌初筛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方法简便、廉价、易学,对设备要求很低,在目前宫颈癌筛查中仍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而胃癌筛查对其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筛查手段包括胃镜筛查、血清学筛查、幽门螺杆菌筛查、上消化道钡餐筛查,然而何种筛查手段具有最佳成本效果并不明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多种胃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以期为我国的胃癌筛查工作提供借鉴。目前几种筛查方法都符合成本效果原则,胃镜检查比消化道钡餐筛查有成本效果优势,幽门螺杆菌血清学筛查具有最佳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大陆地区乳腺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进展。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199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录文献,对纳入研究基本信息、人群项目参与率及检出率、模型研究方法学、经济学评价方法及结果等信息进行摘录和比较,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规范(CHEERS)评价报告质量(总分24分)。结果 共检索356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均发表于近4年(2012-2015年),其中11篇基于人群、3篇基于模型研究。筛查起始年龄为18~45岁,终止年龄均≥59岁;筛查技术包括临床检查、超声和钼靶单一或联合筛查。有7篇报道了研究角度,其中为政府等服务提供方5篇,社会角度2篇;仅有5篇研究进行了成本和(或)效果贴现。11篇成本-效果分析中,有9篇提供了评价指标检出1例乳腺癌的成本,为5.0~229.3(M=14.5)万元。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指标的成本-效用分析仅4篇,相应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0.3万元~27.1万元(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4.9万元)。13篇文献平均得分14.5(9.5~21.0)分,总分24分,其中研究角度、贴现率、ICER及不确定性等维度得分较低。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乳腺癌筛查的经济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模型研究;各研究间方法及结果可比性一般,报告质量有待加强。应从社会角度全面核算成本后对筛查项目开展以QALY或DALY为指标的成本-效用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妇女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流行病学调查,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及碘染色后肉眼观察进行宫颈检查,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得出最终的病理学诊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对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碘染色后肉眼观察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筛查的2 000例30~59岁人群中,对于5%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阳性结果病例进行阴道镜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患者12例,现患率为6.0‰(12/2 000);5%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4.2%、0.61、11.50、0.35、6.7%、99.7%(醋酸肉眼观察);91.7%、92.0%、0.84、11.46、0.09、6.6%、99.9%(碘染色肉眼观察).结论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医生进行肉眼观察行宫颈癌筛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实施学龄期儿童加强免疫计划和选择孕妇最佳筛查方案提供卫生经济学的研究证据。方法 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资料为基础,采用在自然人群中分层多级抽样和医院内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和表面抗原携带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当接种率为100%时,儿童7a或12a时加免2.5μg乙肝疫苗一剂,可获净效益9008.06万元,BCR为12.15;当保护率为90%时,孕妇产前筛查采用分娩前仅查一次HBsAg可获净效益9251.55万元,BCR为23.87。结论 为更好地巩固免疫效果,如果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以小剂量加免方案最经济可行;孕妇产前筛查采用分娩前仅查一次HBsAg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在农村地区组织性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2006~2009年在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省靖安县、铜鼓县对年龄为30~5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以人群研究为基础的,一年一次为期两年的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宫颈癌筛查。任何一项存在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宫颈组织活检,或行颈管刮术。以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三级机构组合分工"的方式进行普查。连续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靖安县筛查人群顺应性为69.0%,且未发现宫颈癌患者。铜鼓县筛查人群顺应性为54.0%,宫颈癌检出率略低于已往当地普查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高于以往普查结果。两县初筛检出率为C INⅠ572/10万(53例),C INⅡ194/10万(18例),C INⅢ302/10万(28例),子宫颈癌22/10万(2例)。同一人群复查的检出率为C INⅠ92/10万(6例),C INⅡ62/10万(4例),C INⅢ77/10万(5例),子宫颈癌0。结论:醋酸肉眼观察、碘染色肉眼观察方便、廉价、易掌握,易被人群接受,初查时可较好地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不易漏查宫颈癌患者,适宜在农村宫颈癌高发区推广应用。宫颈癌筛查应持续。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利用卫生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糖尿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求最优的糖尿病防治模式,是目前卫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在糖尿病筛查和一级预防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糖尿病防治的卫生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人群上消化道癌筛查项目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现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中检索关于我国人群上消化道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资料,评价研究质量,并对筛查效果、卫生经济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相关研究.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醋酸加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A-VILI)筛查宫颈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例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VIA-VILI方法筛查宫颈癌,并应用病理诊断对筛查结果进行确认,分析可能影响VIA-VILI方法筛查结果的因素。结果:有经验医师对VIA-VILI方法的筛查结果产生有利影响(β<0,OR<1,P<0.05);近3年未参加筛查及患有宫颈炎症对筛查结果产生不利影响(β>0,OR>1,P<0.05);而妊娠次数、分娩方式、生产次数、醋酸作用时间及是否放置IUD等因素对筛查结果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VIA-VILI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时,对患有宫颈炎症的妇女要注意减少漏诊,注意降低假阳性率;加强对医师的技术培训;鼓励妇女定期参加宫颈癌筛查;而对于绝经后妇女则不推荐使用VIA-VILI方法筛查宫颈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诊断试验Meta分析,评价在中国女性中使用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初筛的效果.方法 以“醋酸”、“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CIN”和“cervical cancer”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并对所获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收集关于在中国妇女中开展VIA初筛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篇.采用SAS 8.02进行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有2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3篇,纳入研究对象共计23 330名.入选文献年限跨度为2004-2010年,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15~ 81岁.按不同筛查病变阈值分层后可见,VIA初筛轻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的加权诊断比值比(DOR) [4.11 (95% CI:3.20 ~5.04)]与中度及以上病变(CIN2+)[4.45(95%CI:3.73 ~5.15)]相近.CIN1+和CIN2+在40岁及以下中国女性中VIA的DOR[CIN1+为4.22(95% CI:3.29~5.16);CIN2+为4.53(95%CI:3.46 ~5.47)]也均与40岁以上女性相近[CIN1+为3.66(95% CI:2.27 ~5.37);CIN2+为4.26(95% CI:3.32~5.26)].对于CIN2+,县级医院筛查效果与市级及以上医院无区别,DOR分别为4.62(95%CI:3.13 ~5.93)和4.48(95%CI:3.71 ~5.16).结论 VIA对于各级病变和各年龄段人群筛查效果较为一致,县级医院的医生经培训后能够达到与市级医院一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碘染色肉眼观察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碘液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为在现阶段宫颈癌高发且经济落后地区制定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山西省阳城县筛查人群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利用约登指数比较使用碘液染色后肉眼观察、阴道镜、薄层液基细胞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筛查效果。结果该人群(735名)平均年龄为40.80岁±10.7岁,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及癌(≥CINⅡ)的现患率为4.35%(32/735)。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CINⅡ),碘液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分别为53.13和82.19,阴道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度病变为阳性)分别为56.25和79.09。运用约登指数进行比较,碘液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和阴道镜检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碘液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不如液基细胞学和HPVDNA检测(P<0.05)。另外,经过现场短时间培训后,以前无经验的医生与有经验医生间使用碘液染色的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碘染色后肉眼观察的灵敏度较低,但经济易行,容易掌握,如果能够开展经常性的筛查,可以将碘液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宫颈癌初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蔡和伶  彭晓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487-5488
目的:探索适合西部农村地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为该区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简便、价廉、易行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该区30个乡镇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及碘染色肉眼观察进行宫颈检查,结果异常者上转该院行阴道镜检查,并得出最终病理结果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碘染色肉眼观察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筛查53 039例35~59岁的人群中,4 068例结果异常上转该院行阴道镜检查,1 610例做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以上患者86例,患病率1.62‰(86/53 039),5%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9.1%(醋酸肉眼观察);81.1%、99.1%(碘染色肉眼观察)。结论:在中国经济落后、技术受限的地区,进行简单、快捷、经济的肉眼观察法做宫颈癌筛查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2198例液基细胞学宫颈癌筛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取2 198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作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及以上病变。对于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的受检者行阴道镜活检,并将两种结果作对照。结果: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学标本满意度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达到81.6%、91.4%和87.7%,对鳞状细胞癌(SCC)、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的分级敏感性分别为100.0%(10/10)、85.9%(61/71)、77.9%(106/136)。细胞学与组织学级别基本达到一致。结论:液基细胞学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标本质量和宫颈异常细胞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对HSIL。  相似文献   

16.
钱翠凤  徐爱娣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16-6018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技术作为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初筛工具的价值。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由上海市虹口区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自新港社区2 505例30~59岁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筛查,筛查方案为:①肉眼观察(醋酸试验、碘试验)。②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③巴氏涂片检查。对上述任何一项异常者行病理检查,将CINII及以上结果纳入阳性结果。结果:410例病理活检,检出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4例,巴氏涂片、肉眼观察(VIA+VILI)、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巴氏+肉眼、巴氏+宫颈照相、肉眼+宫颈照相诊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31.6%、78.9%、94.7%、78.9%、94.7%、78.8%;特异度为97.4%、61.4%、76.2%、59.1%、73.6%、78.8%。结论: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特异度高于肉眼观察,该方法操作简单、价廉、可重复读片,可作为社区宫颈癌筛查的初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林海蓓  赵家艺  蒋重阳 《中国妇幼保健》2020,(8):1558-1561,F0004
目的运用循证学方法综合评估近10年肉眼观察法、Pap筛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知网、中国生物数据库及医学文献数据库,通过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进行质量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及曲线下面积(AUC)。数据采用Stata 15. 0和Meta-Disc 1. 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灵敏度合并值由高到低分别为HPV DNA筛查0. 94 [95%CI (0. 92~0. 96)]、TCT 0. 80 [95%CI (0. 75~0. 85)]、Pap筛查0. 72 [95%CI(0. 66~0. 77)]及肉眼观察法0. 50 [95%CI (0. 43~0. 57)];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为Pap筛查0. 97 [95%CI (0. 97~0. 98)]、肉眼观察法0. 93 [95%CI (0. 92~0. 94)]、HPV DNA筛查0. 90 [95%CI (0. 89~0. 91)]及TCT 0. 78 [95%CI (0. 76~0. 80)]。结论建议综合考虑技术成本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尽最大可能满足我国妇女宫颈癌筛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assess 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 (VIA)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use in a well-equipped health center in Peru, to evaluate VIA as an alternative or adjunct to the Papanicolaou (Pap) smear, and to determine if VIA can play a role in settings other than low-resource ones.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1 921 asymptomatic women living in Lima, Peru, carried out in 1999 and 2000.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at a cancer center equipped with the latest-gener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ly trained oncologists. The women underwent a complete clinical evaluation, including a Pap smear and VIA. Participants with any positive test were referred for colposcopy and biopsy. RESULTS: More women tested positive by VIA than on the Pap smear (6.9% vs. 4.2%; P = 0.0001). There were 35 women with histologic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1 (CIN 1); of these, 15 were detected by Pap and 20 by VIA (P = 0.4). A diagnosis of CIN 2 or 3 (CIN 2-3) was confirmed in a total of 13 cases; Pap detected 5 of the cases and VIA 11 of the cases (P = 0.06).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detection of CIN 2+ was 8.3% for VIA and 6.3% for Pap (P = 0.5). Most importantly, while only 2.3% of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VIA were lost to follow-up before colposcopy, that was true for 26.3% of the women with a positive Pap smear (P < 0.0001). CONCLUSIONS: VIA is useful for detection of precursor lesions of cervical cancer not only in low-resource settings but also in well-equipped health centers and cancer centers. In these non-low-resource settings, VIA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comparable to the conventional Pap smear, but it is more likely to achieve earlier diagnosis, follow-up, and treatment than cytology-based scree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