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刚  韩卉  胡玉婷  朱友余  王惠珠 《解剖学杂志》2006,29(4):490-493,F0004
目的:探讨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的薄层冠状断层解剖,为临床眶上裂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火棉胶切片技术对5例(10侧)成人眶上裂区标本进行连续薄层冠状断层解剖学观察。结果:眶上裂被Zinn腱环分为外侧区、中央区和内侧区,内有第Ⅲ、Ⅳ、Ⅴ_1、Ⅵ对脑神经及其分支和眼上静脉通过,未见眼下静脉。视神经由颅内的横椭圆形逐渐变为眶内的圆形;眼动脉在视神经管颅口、中部和眶口处分别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正下方和外下方。结论:冠状断层对于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显示效果良好,应作为该区影像诊断的基本层面。火棉胶包埋结合滑动式切片机薄层连续切片技术是研究眶上裂区断层解剖学的一种简便适用、定位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人眼眶容积及骨性径线测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眼眶手术安全和眼眶重建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应用摩立逊定位仪、游标卡尺等工具对 30例骨性眼眶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眶外侧缘点至眶上裂距离为 35 2 5mm ;眶外侧缘点至视神经孔外侧缘距离为 4 8 4 0mm ;眶下点至眶上裂距离为 4 5 6 2mm ;眶下点至眶下裂距离为 19 5 8mm ;眶下点至视神经孔外侧缘距离为 5 2 0 8mm ;眶内侧缘点至筛前孔距离为 18 5 9mm ;眶内侧缘点至筛后孔距离为 32 4 9mm ;眶内侧缘点至视神经孔内侧缘距离为 4 1 15mm ;眶上切迹至眶上裂距离为 39 0 4mm ;眶上切迹至视神经孔上缘距离为 4 5 93mm ;眶上缘中点至视神经孔上缘距离为 4 7 13mm ;眶下点至眶上裂距离为 4 5 35mm ;眶下缘中点至视神经孔外缘距离为 4 9 6 4mm ;眶深为 4 9 6 4mm ;颅最大长度为 175 34mm ;眶容积为 2 7 0 0ml。结论 同一个体双侧眼眶除了眶下点至视神经孔外侧缘距离右眼大于左眼 (P =0 0 16 )外 ,其他无显著差异 ;眶深与颅最大长度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区巨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视神经管及眶上裂为颅眶沟通的2个重要骨性孔隙。视神经及眼动脉经视神经孔出入眶,而所有通过海绵窦的脑神经及眼静脉均经眶上裂出入眶。虽然关于海绵窦及眼眶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已报道许多[1~8],但作为两者交通的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区的系统显微解剖学研究却很少[9...  相似文献   

4.
眶上裂区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献忠  韩卉 《解剖学杂志》2001,24(6):594-596
眶上裂为位于眶尖部和海绵窦前部之间的一个重要骨性裂隙 ,内侧与视神经管毗邻。眶上裂区范围小 ,结构多 ,是颅底穿行神经最多、最复杂的区域。支配眼球运动的颅神经均经此入眶 ,损伤后可引起“眶上裂综合征”。尽管有关海绵窦及眼眶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已有许多报道[1~ 6] ,但作为两者交通的眶上裂区显微解剖学研究却很少[7~ 8] 。Morard等[7] 称眶上裂区为颅底显微解剖研究中的一块“无人大陆” ,并于 1 994年首先对眶上裂区显微解剖进行了报道。近年来 ,随着学科渗透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使临床医师逐渐地涉足这一领域而施行眶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颅底区手术提供与动眼神经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和补充国人体质学资料。材料和方法 :选用正常成人头颅标本 2 1例 (4 2侧 ) ,测量动眼神经的颅段、海绵窦段和眶上裂段的长度和外径 ,观测该神经在海绵窦内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动眼神经在后床突前外方 6.0± 1 .6mm处入海绵窦 ;在窦的中部 ,位于滑车神经内侧4.5± 2 .1mm。动眼神经在眶上裂内已分成上、下二支的占 86% ,在眶内分支的为 1 4%。结论 :在枕骨斜坡区、海绵窦上缘和蝶骨小翼外下方手术时 ,应特别注意辨认和保护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6.
眼眶是容纳视器及视器血管、神经的锥形腔隙,其周围毗邻关系非常复杂:4对鼻旁窦位于眶周,眶尖的眶上裂及视神经管向后通颅中窝,下壁的眶下裂向后与颞下窝、翼腭窝相通。因此,眶内与眶周毗邻结构的疾病可相互影响。在眶区手术中,医生掌握详尽的解剖学知识将可避免手术对病人视力及眼球运动功能可能造成的副损伤。本文综述了眶的骨学特征、眼动脉的分支及临床意义、视神经眶内段的应用解剖、眶内手术入路及选择依据。 1 眶的骨学特征 成人眶容积25~28ml,眶口宽40mm,高35mm,眶的最宽部并不在眶缘而在眶缘后约10mm处。眶深(眶轴长)40~50mm,当做球后麻醉时,针刺深度不可超过40mm,以免刺入颅腔。内眶距(两眶内侧缘间距离)男性平均20.8mm,女性20.3mm;外眶距两眶外侧缘间距离)男性平均96.0mm,女性93.1mm。 1.1 眶的构成 眶呈四面锥体形深腔,分一底、一尖、四壁。(1)底:即眶口。略呈四边形,向前下外倾斜。眶缘较厚,而且各缘并非处于同一平面上:眶外侧缘较内侧缘后退约1.5cm,眶下缘也较眶上缘稍居后方。在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2.5cm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其中两侧均呈切迹者  相似文献   

7.
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鞍区手术提供入路及相关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标本,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用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录像.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不同角度的操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而内镜在鞍区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眶尖区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眶尖区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应用 5 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 0 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 3 6侧冠状位标本上的眶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眶口处面积最小 ,管内段视神经从颅端到眶端逐渐变细 ,眼动脉进入神经经管从视神经内下方向外下方走行 ,眶上裂被Zinn腱环分为外侧区、中央区、下区 3部分。结论 冠状位是观测眶尖结构的理想层面 ,对眶尖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眶尖部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眶尖部CT影像表现和断层解剖标本的观测 ,探讨眶尖部诸结构出现的CT扫描层面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 3 3侧干燥成人颅骨行轴位横断CT扫描 ,结合 10例颅脑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眶上裂和眶下裂分别出现于CM基线上、下 15mm和 10mm范围内 ,视神经管影多见于CM基线上方 7~ 12mmCT扫描层面。结论 :颞骨岩锥上部层面是观察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的最佳层面 ,对眶尖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cm,外侧(2.3±0.5)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增大血管蒂旋转的角度和长度以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耳颞部颞浅动脉系统与额部及眼眶区周围血管系统之间的交通吻合情况,为临床跨血管区反流耳颞部岛状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观察颞浅动脉额支与眶上及滑车上动脉的相互交通吻合状况以及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之间的吻合情况.结果:眶上及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cm,外侧(2.3±0.5)cm;颞浅动脉分支—颧眶动脉以3种分支类型与面动脉的终末支—内眦动脉在眼轮匝肌内形成稳定的交通吻合.结论:颞浅动脉额支与滑车上动脉存在吻合支集中区域;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在眉外侧存在位置恒定吻合点.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实际上是以颧眶动脉远端和眼睑动脉弓为蒂的跨区反流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12.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额部各供血血管系统之间的吻合情况,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头面部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口径、走行和吻合状况等;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上距眶上缘(4.9±0.4)cm,下为眶上缘水平,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1.4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2.3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颅底外科提供颅眶孔和眶外侧沟的解剖学资料。 方法 取100例(200侧)成人干颅骨和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颅眶孔及其邻近结构,在形态学上对其进行分类,观察其变异情况。 结果 颅眶孔的出现率为65.5%(131侧),颅眶孔位于蝶骨的大翼,额骨或是位于或接近于蝶额缝。颅眶孔可为1~3个。眶外侧沟的出现率为24%(48侧)。在湿标本中,颅眶孔内未见动脉。脑膜中动脉眶支的走行可分为3型:Ⅰ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经颅眶孔与泪腺动脉交通;Ⅱ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呈双干经颅眶孔和眶上裂与泪腺动脉交通;Ⅲ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经眶上裂与泪腺动脉交通。 结论 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及其周围结构复杂,且国人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具有高度变异性;处理该区域病变术前需关注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4.
眶内眼神经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影像检查和眶内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5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对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的位置、走行和毗邻进行观测。结果:眼神经的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均经眶上裂人眶。额神经发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内外支,鼻睫神经与眼动脉伴行,泪腺神经在外直肌上方前行。结论:火棉胶连续切片能够准确显示眶内眼神经的分支、走行,对影像诊断和避免手术损伤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Anatomicbasisofvasculariesednervegrafts :thebloodsupplyofperipheralnervesW .G .El Barrany ,A .G .MareiandB .Vill啨e带血管神经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及周围神经的血液供应本研究在经锁骨下动脉及髂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 30具尸体 ( 5具新鲜成人标本、2 0具固定成人标本及 5具流产胎儿的标本 )上完成。研究了大多数周围神经和血供和尺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桡神经的浅支等的营养血管蒂。供应周围神经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眶腔及其周围区域病变相互蔓延的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头部无眶腔及眶腔通道病变者100例,在螺旋CT机上以眶耳线(CML)为基线连续扫描,将原始影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沿各眶腔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眶腔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 结果 眶腔通道的骨性鼻泪管、眶下管、眶下裂、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的长度(或长径)分别为(13.72±1.56)、(24.62±2.03)、(28.16±1.03)、(19.02±2.43)和(6.20±0.44)mm。男、女性骨性鼻泪管的长度和左右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骨性鼻泪管的长度大于女性,女性骨性鼻泪管的左右径均大于男性。视神经管眶口、中部和颅口的面积分别为(25.22±4.89)、(18.72±3.79)和(24.88±4.23)mm2,视神经管中部的面积最小,是视神经管狭窄的好发部位。 结论 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显示眶腔通道的微细结构,对眶腔及其周围区域恶性肿瘤、炎症等相互蔓延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制成连续横、矢、冠状断面,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翼腭间隙形态多变,经蝶骨体横断层面较固定,与翼突形态密切相关。两侧翼腭间隙及其结构呈对称性,径线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横断面可清晰显示翼腭间隙前、后、内侧和外侧壁上的结构及圆孔、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和眶下裂等自然通道;矢状断面能较好显示翼腭管、腭大管及腭小管的连续性;冠状断面利于观察翼腭间隙顶壁、圆孔、眶下裂、翼管及其与蝶窦的关系。结论:翼腭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ContributiontothestudyofthevenousvasculatureofthepenisJ .Moscovici,P .Galinier ,S .Hammoudi,etal.阴茎静脉系统的研究成果一些阴茎勃起障碍被认为是由阴茎静脉引起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描述这些静脉的解剖学和机能。在 2 5例尸体阴茎标本上 ,我们运用各种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该静脉系统进行了研究。起自皮层的浅静脉汇入背浅静脉 ,该静脉在 3 /4的标本中均汇入左侧大隐静脉。位于深层的阴茎内部静脉系统走行于阴茎深筋膜下方 ,在阴茎体上可见…  相似文献   

19.
展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展神经为眼运动神经之一,全程走行复杂,经过并毗邻许多重要结构,如Dorello管、海绵窦、眶上裂等,与颈内动脉、交感神经、Gruber韧带等结构联系密切.颅内炎症、肿瘤、外伤、颅内高压时常受到损伤,与其解剖学的特殊性有关.完善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有助于指导神经外科、五官科和眼科医生的手术,减少术中展神经的损伤.本文就展神经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颅至眶部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及解剖参数,为临床手术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放大5-20倍显微镜下,对眶内手术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分析及测量。结果内侧入路是经上斜肌与提上睑肌之间的间隙,经此入路可切除眶尖区内侧病变。中央入路是经提上睑肌与上直肌之间的间隙,根据额神经牵向内侧还是牵向外侧分为两种术式;经此入路可行眶内段视神经中段病变的切除。外侧入路是经上直肌与外直肌之间的间隙,根据眼上静脉牵向内侧还是外侧也分为两种术式,经此入路可切除眶尖区上、下、外侧部及眶上裂区病变。结论3种手术入路为经颅至眶部手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提供了显微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