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DR3基因与1型糖尿病易感性及发病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DR3基因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性及其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出65名健康人(对照组)、64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DR3基因。根据发病年龄将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14岁;B组,15 ̄30岁;C组,≥31岁),比较DR3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R3基因频率在A组为65%,B组为40%,C组为26%,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2.
比较3组起病年龄不同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A组≤14岁,B组15~30岁,C组≥31岁)其HLA-DQA1链52位精氨酸(Arg)与IDDM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组HLA-DQA1链52位Arg(+)等位基因频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9%,P<0.05,RR=5.98)及B组和C组(P<0.05);A组HLA-DQA1链52Arg(+)/Arg(+)表现型的频率为75%,明显高于C组(23.1%,P<0.05)。本文提示:HLA-DQA1链52位Arg与IDDM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起病年龄相关的异质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阐明IDDM的免疫遗传学本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关系。方法:以葡萄糖激酶基因3’端微卫星多态性为遗传标志,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等位基因在14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和105例NIDDM病人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共发现3个等位基因(大小为195bp、197bp、199bp,分别命名为A,B,C)和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等位基因A、B、C在非糖尿病组的频率分别为53.4%、25.2%和21.4%;在NIDDM组中分别为60.0%、17.1%、22.9%。基因型AA、BB、CC、AB、AC、BC在非糖尿病对照组为28.3%、6.2%、2.1%、24.8%、25.5%、13.1%;在NIDDM组为36.2%、1.9%、3.8%、20.0%、27.6%、10.5%。糖尿病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17.1%vs25.2%,P=0.03),两组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带有B等位基因(B+)的NIDDM患者与不带有此等位基因患者(B-)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而B-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比B+者小(51岁vs56岁,P=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应用PCR技术检测40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和40例无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相比,D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62.5%vs47.5%,χ2=3.64,P>0.05,OR=1.84,95%CI1.34~2.52),但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DD基因型的频率也增高(37.5%vs17.5%,χ2=4.01,P<0.05,OR=2.83,95%CI2.36~6.73)。提示携带DD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与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及临床特征等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测定92例1型糖尿病和5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GAD抗体。结果:1型糖尿病组总的GAD抗体阳性率为391%,其中儿童1型糖尿病组、成人1型糖尿病组和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67%、368%和400%,组间无差异;而病程≤1a的阳性率588%,明显高于病程>1a组的274%。患者的GAD抗体与空腹C肽水平、酮症发病史、胰岛素使用量等无明显关系。伴有AITD患者的GAD抗体水平比不伴AITD患者的GAD抗体效价明显增高。结论:GAD抗体不仅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而且对成人晚发型1型糖尿病都有临床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血压者尿儿茶酚胺(UCA)与动态血压(ABP)的关系。方法:用HPLCECD测定30例糖尿病高血压者(HDM组)及25例糖尿病血压正常者(NDM组)UCA浓度[c(UCA)]昼夜U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同时监测24hABP。结果:HDM与NDM2组间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反转(n=10)与非反转者(n=43)间日、夜及24h尿的NE、E水平均无显著差异,UCA与24hABP指标间亦无显著相关,而尿白蛋白排泄率(ruae)则HDM组显著高于NDM组,血压节律反转者高于非反转者;HDM组日DA、24hDA均显著低于NDM组,且日、夜及24hDA与rua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在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产生机制中似不占主导地位,而糖尿病肾病变可能起重要作用;外周DA水平降低有可能参与糖尿病高血压及肾病变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18例NIDDM进行了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和眼底检查,同时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并记录血压及病程。结果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为41.3%,其中微量蛋白尿为30.3%,持续蛋白尿1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为50.9%,其中背影型视网膜病变(BDR)占42.4%,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8.7%。正常蛋白尿组36.7%伴BDR,3.9%伴PDR;微量蛋白尿组56.4%伴BDR,10.3%伴PDR;持续蛋白尿组50%有BDR,33.3%伴PDR。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D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大量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D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压(MAP)分别为13.57±1.81和12.89±1.99kPa(P>0.05);持续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MAP分别为15.45±3.14和13,57±1.81(P<0.025)。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是DN和DR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130名正常人及9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HLA-DR4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RA易感性显著相关(P<0.005),中国人群中至少存在8种DR4亚型,其中Dw15(DRB10405)频率最高,占DR4阳性正常人的48%,也是与RA易感性相关的主要亚型(RR=3.1,P<0.005)。对DR4基因第二个外显子第三高变区分析结果显示,与RA易感性呈正相关的5种亚型均具有共同的R/KRAA序列特征,占病人DR4阳性群体的92%,而正常人为56%(X2=10.29,P<0.005)。而3种与RA易感性呈负相关的DR4亚型均不具有上述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糖尿病并发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探讨预防方案。方法:研究对象197例分成四组。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组(A组,n=32),糖尿病无胆囊结石组(B组,n=36),胆囊结石无糖尿病组(C组,n=62)和对照组(无糖尿病无胆囊结石,D组,n=67)。对比研究各组血脂、载脂蛋白(Apo)、磷脂(PL)、脂蛋白(a)(LP(a))及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A组、B组与D组比较,甘油三酯、ApoB、ApoC2、ApoC3、Apo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具有胆囊结石血脂的特点。更存在ApoA1、ApoA2、ApoA1/ApoB、HDLc/TC比值(A组)等反映保护因子水平的显著下降,P均<0.01。A组与B组比较,空腹胰岛素浓度有升高倾向(P=0.076),餐后胰岛素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除HDLc/TC比值下降(P<0.01)外,所有血脂、载脂蛋白、PL、LP(a)、G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C肽水平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程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1)糖尿病并发胆囊结石的高危因  相似文献   

10.
349例住院的Ⅱ型糖尿病人,依尿白蛋白排泄量分成:A组正常白蛋白尿(n=133,≤30mg·L-1),B组微量白蛋白尿(n=111.31~200mg·L-1),C组大量白蛋白尿(n=105,>200mg·L-1)。高血压检出率三组分别为15%、25%和47%;缺血性心脏病检出率分别是27%、39%和62%;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8%、41%和63.6%,而增殖性病变三组间差异无意义。B、C组HDL-C和胰岛素敏感性(SI)低于A组,三组间比较P均<0.05;A组与B、C组比较血压(P均<0.05)、TC(P均<0.05)和TG(P均<0.05)均低,而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在Ⅱ型糖尿病人应测尿白蛋白,并应重视微量白蛋白尿对血管病变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鉴定HLA-DRB1与北京地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关系。证明IDDM的DR9频率较对照人群明显升高(30.3%vs17.92%,x2=6.97,P<0.01);而DR3在IDDM中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7.0%vs2.36% x2=3.19,P>0.05);糖尿病患者DR2频率明显降低(7.4%vs19.8%,x2=9.67,P<0.01)。上述结果表明DR9、DR3与IDDM易感呈正相关,而DR2与IDDM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性与HLA_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找出ALL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笥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56例ALL患者和10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ALL组与HLA-DR7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24.1%,RR=2.56,χ^2=7.34,P〈0.01,病因分数为0.29.其他等位基因频率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二种铂类药物治疗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分两组(各17例)进行放疗前化疗。两组化疗第1~5d(d1~5)均给以5-Fu1000mg/m2静滴(ivdrop)外,第1d(d1)A组卡铂(CBP)300mg/m2ivdrop;B组顺铂(DDP)100mg/m2ivdrop。结果:OR(CR+PR):A组52.94%,B组64.71%,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WBC值第3周最低,第4周回升,且A组第2~3周WBC均值比B组低,按WHO毒性与分级标准WBC降至Ⅲ-Ⅳ级A组47.06%,B组11.8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BP+5-Fu与DDP+5-Fu治疗NPC疗效相近,CBP不需水化,可在门诊执行,两组WBC均值都在第3周最低,第4周恢复,但CBP对WBC的影响要较DDP严重  相似文献   

14.
94例冠心病,93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和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94例CHD、93例CHD+NIDDM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进行分析对比,并对ApoB与CHD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CHD组及CHD+NID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血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G、ApoB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其它项血脂(P<005);CHD+NIDDM组与单纯CHD组比较,TG、ApoB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B与CHD发病危险呈密切正相关(OR=1961,95%可信区间16831~22422,P=00057)。结论:在CHD的发病因素中,脂质代谢异常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TG、ApoB对于CHD的判别价值优于其它项血脂,且NIDDM患者CHD发展加速的机制与TG、ApoB也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对CHD、NIDDM患者TG、ApoB的监测,并及时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以降低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RB等位基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遗传易感性的遗传性背景。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病例组56例,正常对照组104例进行HLA-DRB等位基因分型。结果:HLA-DRB1*1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即发病年龄越早,与DRB1*12的关联强度越大。HLA-DRB1*03也出现随发病年龄的提前,而显示出明显的关联趋势。结论:HLA-DRB*12是高血压病的相关基因,与该病的遗传易感  相似文献   

16.
用 P C R 技术对274 例无肾病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N I D D M) 、102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 R I) 、124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无肾功能不全( N R I) 、242 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 C E) 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观察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 C E) 水平与 A C E 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结果: R I组 D 等位基因频率0 .52 , D D 基因型频率0 .30 ,与对照组(0 .38 ,0 .16)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5 , P< 0 .001) ; D D 基因型较 I I对 R I 的比数比为2 .91(95 % C I为1 .52 ~5 .58 , P< 0 .01) 。 N I D D M 组及 N R I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各组中 D D 基因型个体血清 A C E 水平最高 I I基因型最低, R I组及 N R I组血清 A C E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01)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 C E 水平呈相关性( r = 0 .65 , P< 0 .01) 。表明血清 A C E 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有重要作用, A C E 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家族史的关系。方法:采用Canessa 改良法对41 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红细胞钠-锂逆转运(RBCSLC)活力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伴有高血压家族史2 型糖尿病(DH)组的RBSSLC活力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家族史2 型糖尿病(DN)组和对照组,且DH 组UAER均值较DN组和对照组亦显著增加,并与RBCSLC的升高相平行。结论:遗传因素对2 型糖尿病患者RBCSLC活力有影响,RBCSLC活力增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遗传易感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功能早衰(PO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抗卵巢抗体(AOAb)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和30例POF患者(POF组)的血清AOAb、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对卵巢抗原的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结果:对照组血清AOAb水平为1.39±0.72kU/L,POF组血清AOAb水平为6.80±1.91kU/L,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POF组CD3+、CD4+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5.42±5.31%和44.79±5.90%)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率(25.63±4.26%)明显降低,CD4+/CD8+比值(1.66±0.27)增加(P<0.01)。CD4+/CD8+比值升高者的AOAb阳性率(85.7%,18/21),明显高于CD4+/CD8+比值正常者(3/9,P<0.01)。AOBb阳性的POF患者LPCA水平上升,且与AOAb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χ2=8.378,P<0.01)。结论:POF患者对卵巢抗原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POF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HLA-DRB1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LA-DRB1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法对18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型糖尿病与HLA-DRB1基因的关联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HLA-DRB1基因中HLA-DR7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与HLA-DRB1基因存在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20.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中EB病毒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l)、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编码蛋白VCA和MA。结果EBERs阳性率为100%(20/20),LMPl阳性率为85%(17/20),ZE-BRA均为阴性,EA-D阳性率85%(17/20),VCA阳性率60%(12/20),MA阳性率为0.5%(1/20)。阳性信号限于癌细胞。癌周正常组织和间质细胞均阴性。说明在我国南方鼻咽癌高发区,腮腺LELC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本文还对EB病毒基因的腮腺LELC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